第六十一章 强势(2/3)
了命也要保举你当副督,如何?」杨勤问道。
「有督军这话便够了,当不当得成看天意。」汤祥躬身一礼,然后下到道中,督促本幢军士赶紧列阵。
所谓「道中相遇」,用大白话讲就是遭遇战。
驿道并不宽,两边还是山林,地形复杂,军阵其实是摆不开的。
古人早说了,「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时候就是体现勇武的时候了。
一幢六百兵,扣除部分非战斗人员后,还剩五百余,此时皆已披甲执枪,弓上弦,刀出鞘,做好了战斗准备。
夕阳很美,山风很大,一通鼓声之后,几乎没有任何动员,汤祥就带着五百人冲了上去。
对面正在仓促列阵。
前面几排已经列好,后面还有些乱糟糟的,显然不太熟练,军官急得大喊大叫,好一番折腾才堪堪完成。
从普军的视角来看,向他们冲过来的梁军阵容整肃,器械精良,行进之间队形保持得十分完好,没有人过分突出,也没有人过分落后。
数百人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仿佛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对手值得一提。
「进兵!」晋军阵后响起了鼓声。
来自鄱阳郡的他们齐齐发一声喊,盾手居前,长枪手居后,缓缓向前蠕动。
雷明族弟雷瞿居于阵中,前后左右皆是自家僮仆,粗重的喘息此起彼伏。
他身材矮小,只能透过前方的缝隙观察。
夕阳照在梁军的盔甲之上,染上了一层妖艳的红色。
走在前排正中的是一名刀盾手,背上插着一面黑乎乎的旗帜,旗上绘着猛虎,在山风中呼啦啦作响。
他的神色非常平静,无悲无喜,仿佛不是去打仗,而是去自家菜园子闲逛一般。
双方的距离拉到了三十步内,几乎没人用弓箭。
雷瞿注意到对方前排的盾手齐齐将刀斜举于额前,脚步声也为之一变。
之前是小步快跑,现在是大踏步前进。
军靴踏地之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几乎敲击在人的心头。
甲叶的铿锵作响如同催命的音符。
对面的阵中喊了一声什么,数百人齐声应和,然后陡然加快脚步冲了过来。
雷瞿猛然一惊,然后便觉身前的僮仆直直后退,几乎撞在他的铁上。
正要破口大骂之际,突然看到惊人的一幕:梁军刀盾手后方伸出了十余杆钩镰枪,如闪电般勾住了己方军士手里的大盾,然后用力一扯,不少人或被扯了一个跟跑,或大盾被掀翻在地,前排瞬间变成了不设防的状态。
接下来便是一阵腥风血雨。
雷瞿还没反应过来,就见到前面的土兵如同被伐倒的大木一般齐齐倒下,惨叫声陡然上升了好几个台阶。
「啊!」巨大的盾牌压住了雷瞿身前一名僮仆的长枪,一点寒芒自盾牌缝隙中刺出,准确命中了僮仆的咽喉。
「唔!啊!」钩镰枪手掀翻大盾后,竟然没有退到后面,而是挺镰直刺另一名僮仆的面门,僮仆歪头躲避,不料钩镰枪也随之一变,弯刃勾住了僮仆的下巴,用力撕扯之下,半张脸连带着喉管都被扯了下来,落于尘埃中。
梁军刀盾手也不甘示弱,盾牌压住对面兵器的技艺堪称娴熟,环首刀顺看盔甲缝隙刺入。被刺中的军土瞬间惨叫,呼吸中都带着血沫,仿佛他的肺已经被刺穿了一样。
几乎一个照面,江州军就被打崩了。
在梁人面前,他们笨拙得像是从军不过数月的新卒,以往引以为傲的技艺和配合破绽百出,军士成片倒下,双方的伤亡完全不成比例。
一兵向雷瞿冲来,左手大盾,右手环首刀,吼声如雷。
雷瞿瞅准良机,一敲砸在对方的刀背上,将其击落在地,正要来第二下时,前方刺来一枪,逼得他连连后退。
丢了刀的梁兵放慢脚步,隐入军阵之中,一名长枪兵顶了上来,阵复如初。
雷瞿额头冒汗,盾牌格住一杆刺来的长枪后,右手铁凶猛砸下,重重击在当面梁兵的肩膀上。
此人惨叫一声,左臂无力地垂下,枪也握不住了。
雷瞿又想来第二下,结果一左一右两杆长枪刺来,他勉强格开一杆,狼狈地低头避开第二杆,结果兜整被人挑落在地。
他吓得亡魂大冒,步步后退。
僮仆们拼死上前,为他抵挡四面八方袭来的刀枪。
雷瞿气得眼晴都红了,他七岁习武,至今快二十年了,竟然连一个人都杀不掉,战绩还不如某些趁乱杀伤过梁兵的小卒。
但节奏飞快的战场容不得他如此自怨自艾,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了,梁兵的军阵完整得让人绝望,仿佛从来没有死伤过哪怕一个人。
「呼!」又一杆长枪刺来,雷瞿奋力挡住。
「七郎快走!」身旁最后一名僮仆绝望地冲了上去,用力抱住了未及收回长枪的梁兵,巨大的冲势让两人都滚落在了地面。
僮仆手里的刀掉落了,背上也挨了一刀,但他双眼赤红,满嘴血沫地咬住梁兵的耳朵,指甲生生抠进了对方的眼睛之中。
梁兵也发了狠,大手用力扼颈,几乎要把僮仆的脖子扭断。
「噗!」僮仆后颈中了一刀,浑身剧烈一颤,软倒在了地上。
被他扑倒的梁兵跌跌撞撞坐起,鲜血淋漓的双眼茫然地看向前方,一只手在地上摸索来摸索去,似乎在找兵器,准备继续冲杀。
「有督军这话便够了,当不当得成看天意。」汤祥躬身一礼,然后下到道中,督促本幢军士赶紧列阵。
所谓「道中相遇」,用大白话讲就是遭遇战。
驿道并不宽,两边还是山林,地形复杂,军阵其实是摆不开的。
古人早说了,「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时候就是体现勇武的时候了。
一幢六百兵,扣除部分非战斗人员后,还剩五百余,此时皆已披甲执枪,弓上弦,刀出鞘,做好了战斗准备。
夕阳很美,山风很大,一通鼓声之后,几乎没有任何动员,汤祥就带着五百人冲了上去。
对面正在仓促列阵。
前面几排已经列好,后面还有些乱糟糟的,显然不太熟练,军官急得大喊大叫,好一番折腾才堪堪完成。
从普军的视角来看,向他们冲过来的梁军阵容整肃,器械精良,行进之间队形保持得十分完好,没有人过分突出,也没有人过分落后。
数百人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仿佛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对手值得一提。
「进兵!」晋军阵后响起了鼓声。
来自鄱阳郡的他们齐齐发一声喊,盾手居前,长枪手居后,缓缓向前蠕动。
雷明族弟雷瞿居于阵中,前后左右皆是自家僮仆,粗重的喘息此起彼伏。
他身材矮小,只能透过前方的缝隙观察。
夕阳照在梁军的盔甲之上,染上了一层妖艳的红色。
走在前排正中的是一名刀盾手,背上插着一面黑乎乎的旗帜,旗上绘着猛虎,在山风中呼啦啦作响。
他的神色非常平静,无悲无喜,仿佛不是去打仗,而是去自家菜园子闲逛一般。
双方的距离拉到了三十步内,几乎没人用弓箭。
雷瞿注意到对方前排的盾手齐齐将刀斜举于额前,脚步声也为之一变。
之前是小步快跑,现在是大踏步前进。
军靴踏地之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几乎敲击在人的心头。
甲叶的铿锵作响如同催命的音符。
对面的阵中喊了一声什么,数百人齐声应和,然后陡然加快脚步冲了过来。
雷瞿猛然一惊,然后便觉身前的僮仆直直后退,几乎撞在他的铁上。
正要破口大骂之际,突然看到惊人的一幕:梁军刀盾手后方伸出了十余杆钩镰枪,如闪电般勾住了己方军士手里的大盾,然后用力一扯,不少人或被扯了一个跟跑,或大盾被掀翻在地,前排瞬间变成了不设防的状态。
接下来便是一阵腥风血雨。
雷瞿还没反应过来,就见到前面的土兵如同被伐倒的大木一般齐齐倒下,惨叫声陡然上升了好几个台阶。
「啊!」巨大的盾牌压住了雷瞿身前一名僮仆的长枪,一点寒芒自盾牌缝隙中刺出,准确命中了僮仆的咽喉。
「唔!啊!」钩镰枪手掀翻大盾后,竟然没有退到后面,而是挺镰直刺另一名僮仆的面门,僮仆歪头躲避,不料钩镰枪也随之一变,弯刃勾住了僮仆的下巴,用力撕扯之下,半张脸连带着喉管都被扯了下来,落于尘埃中。
梁军刀盾手也不甘示弱,盾牌压住对面兵器的技艺堪称娴熟,环首刀顺看盔甲缝隙刺入。被刺中的军土瞬间惨叫,呼吸中都带着血沫,仿佛他的肺已经被刺穿了一样。
几乎一个照面,江州军就被打崩了。
在梁人面前,他们笨拙得像是从军不过数月的新卒,以往引以为傲的技艺和配合破绽百出,军士成片倒下,双方的伤亡完全不成比例。
一兵向雷瞿冲来,左手大盾,右手环首刀,吼声如雷。
雷瞿瞅准良机,一敲砸在对方的刀背上,将其击落在地,正要来第二下时,前方刺来一枪,逼得他连连后退。
丢了刀的梁兵放慢脚步,隐入军阵之中,一名长枪兵顶了上来,阵复如初。
雷瞿额头冒汗,盾牌格住一杆刺来的长枪后,右手铁凶猛砸下,重重击在当面梁兵的肩膀上。
此人惨叫一声,左臂无力地垂下,枪也握不住了。
雷瞿又想来第二下,结果一左一右两杆长枪刺来,他勉强格开一杆,狼狈地低头避开第二杆,结果兜整被人挑落在地。
他吓得亡魂大冒,步步后退。
僮仆们拼死上前,为他抵挡四面八方袭来的刀枪。
雷瞿气得眼晴都红了,他七岁习武,至今快二十年了,竟然连一个人都杀不掉,战绩还不如某些趁乱杀伤过梁兵的小卒。
但节奏飞快的战场容不得他如此自怨自艾,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了,梁兵的军阵完整得让人绝望,仿佛从来没有死伤过哪怕一个人。
「呼!」又一杆长枪刺来,雷瞿奋力挡住。
「七郎快走!」身旁最后一名僮仆绝望地冲了上去,用力抱住了未及收回长枪的梁兵,巨大的冲势让两人都滚落在了地面。
僮仆手里的刀掉落了,背上也挨了一刀,但他双眼赤红,满嘴血沫地咬住梁兵的耳朵,指甲生生抠进了对方的眼睛之中。
梁兵也发了狠,大手用力扼颈,几乎要把僮仆的脖子扭断。
「噗!」僮仆后颈中了一刀,浑身剧烈一颤,软倒在了地上。
被他扑倒的梁兵跌跌撞撞坐起,鲜血淋漓的双眼茫然地看向前方,一只手在地上摸索来摸索去,似乎在找兵器,准备继续冲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