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3章 为什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903章为什么!  

渠如海下意识一招手,长矛就回来了,但他一颗心沉入谷底。  

自己最强悍的战技,连九幽大帝区区一件披风都破不了?  

修行二十载,从未有一刻这样满心无力。  

那件披风还充斥他的视野,冷不防一杆长枪从缝隙刺出,点他眉心。  

九幽大帝礼尚往来了。  

渠如海抬盾一挡,对方枪尖却有巨力猛然爆发,直接将他从马背上怼下地去!  

“咔”一声脆响,甲盾四分五裂,像被捏碎的饼干。  

这面宝盾终于经受不住高强度的撞刺,寿终正寝。  

盾屑飞溅就像慢镜头,有一块甚至差点射进渠如海眼睛。没有了甲盾的防御,腾龙枪长驱直入。  

原本这一枪会戳中他的心口,但九幽大帝在最后一刻翻腕,枪尖微偏,扎穿了他的肩膀!  

与此同时,白焰也咬碎了另一只寄灵。  

两人之间的战斗如电光石火,旁人目力都很难跟上。  

“左宗长!”四下里一阵惊呼。  

罗甸战士还来不及援护,渠如海就被九幽大帝钉在了地面上!  

众目睽睽之下,九幽大帝另一手抽刀,抵住渠如海咽喉:“都退下,否则你们的左宗长人头落地。”  

只这么一句,就让作势欲扑的罗甸精锐们投鼠忌器。  

不远处传来两声汽笛般的象鸣,这是披毛象首领庞森与九幽大帝沟通:  

“他们醒了!”  

是的,在经历前后四十余息的狂乱迷惑之后,罗甸人的主力军终于摆脱癫狂、渐渐清醒。  

贺灵川知道,时限到了。  

罗甸人恢复理智后,却发现己方军队被冲得乱七八糟,到处尘烟滚滚,到处都是敌军。  

还有,一个宏大的声音响彻全场:  

“渠如海落败被俘,罗甸人弃武下跪,违者杀无赦!”  

严格来说,这声音回荡在每个人心底,不存在听不见的情况。  

这厢渠如海被九幽大帝踩在脚下,情知大势已去,自己无力回天。  

他是在战场上被九幽大帝打败的。这一战中,对方堂堂正正,他也心服口服。  

他已拼尽全力,也依然落败。  

所以当九幽大帝问他“降,还是死”,渠如海忍痛说了句:  

“我投降。”  

在闪金平原,胜负当真只是兵家常事,他这时再壮烈也毫无意义。  

主帅都降了,惊魂未定的罗甸大军也只得扔下武器、跪到地面,伏地投降。  

这场战役来得匆匆,去也匆匆,罗甸军团却死伤逾一千七百人,其中多数是自己人干的。  

黑甲军团主控战场的同时,渠如海也被除了武器、带到九幽大帝面前。  

晚风吹得对方背后的披风猎猎作响,从远处看,像活物一般伸展触手。  

奇怪的是,渠如海好像不记得九幽大帝初登场时,有没有戴着这一袭披风。  

他仰头看着九幽大帝,心心念念就一个问题:“你是不是贺骁,到底?”  

军队已经退走,九幽大帝前方只余山壑,他就顺手摘下了面具。  

果然是那张熟悉的脸。  

渠如海惨笑。  

两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在爻王的寿宴上,当时的把酒言欢,现在想起来恍如隔世。  

那时的渠如海是罗甸左宗长,贺骁不过是仰善群岛来的大商人;  

这才过了几个月,他就成了人家的阶下囚,而贺骁身边强人环绕,还拥有一个响彻闪金平原的称呼——  

九幽大帝!  

他从前见过的贺灵川,多数时间笑意拳拳、温文有礼,现在对方不笑了,他才知那张脸的森严凌厉,判若两人。  

渠如海还顺便认出,贺灵川侧前方还有另一张熟面孔:  

隆野族的小牧首巫煦阳。  

今日战场上也有喀沙族和隆野族人,所以国都发来的急令没错,这两个部族也投靠到贺骁手下。  

巫煦阳就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为什么?”渠如海的脸色因为失血而苍白,“贺骁,我没得罪过你,罗甸也没得罪过你,你到底要做什么!”  

在看清对方真面目后,他把这句话又问了一遍。  

其实他知道答案,他只是太不甘心。  

罗甸和很多邻居有仇,从前打过喀沙、隆野,各种部族,甚至总去骚扰爻国。  

但罗甸和仰善一点仇怨也没有,也来不及有,这一股势力过于年轻了。  

这真是个好问题,因为今后每一个被九幽大帝吞并的势力,都会这样愤怒地诘问。  

贺灵川不会和“受害人”谈远大理想,因为对方绝不会理解。他只是淡漠地说出另一重真理:  

“闪金统一,大势所趋。成王败寇,古今如是。你要怪,就怪自己和罗甸太弱吧。”  

打不过就是打不过,输了就是输了。  

输了还想据理力争,无非就是弱者的哀鸣。  

渠如海冷笑:“你有本事就去找白坦的晦气,想拿下闪金,打不过他就是痴人说梦!”  

“别急,很快就轮到他。”  

渠如海张了张嘴,不知该大骂还是反驳,一时悲从心起。  

他拼命咽下苦水:“你到底用什么法子,让我的军队发疯?”  

除了神通,还有什么本事能办到这一点?  

他好像明白了,为什么九幽大帝的军队能在罗甸国内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他有逼疯士兵的本事,罗甸根本防不胜防!  

贺灵川微哂,居高临下俯视他:“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