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人心百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接纳流民,并不是盘龙城的义务。  

妻子一噎,他们已经无家可归,还能有什么立场?  

贺灵川低声道:“那男人不是好东西,他的骡子是老了点,但还驮得动两个瘦巴巴的老人。”  

那对老夫妻都很瘦,两人加在一起最多一百七八十斤。  

妻子愕然:“那他?”  

她偷眼去看,果然那匹骡子微微跛行,其实走得相当稳健。  

“他舍不得财货而已。”贺灵川解释道,“统领也看出这一点,才叫他把财货扔了,扶父亲上骡背。可是没了钱财,这人很难在新地方立足,父母年迈不能做工赚钱,还多两张吃饭的嘴。”  

“他不肯,统领当然不会强求。老妇人自行上山,也是看懂了儿子的心事。”要么心灰意冷,要么放不下老伴。  

刘三酒夫妇听了,相顾无言。  

有些事情不能细究,掰开来看全是龌龊。  

就这样又走了一刻多钟,从后方过来的骑兵大声呼喝:“走快些,都走快些,敌军追上来了!”  

天上的滚雷都没这句话的威力惊人,长长的队伍当中立刻爆出尖叫哀嚎,行进速度果然也是肉眼可见地提升。  

这时候落后,真就只有死路一条!  

雨夜中赶路不容易,贺灵川就望见许多人跑得跌跌撞撞,摔在地上又艰难爬起。  

众多老弱则是摔倒之后又被人踩上几脚,再没起来过。  

贺灵川忍不住闭了闭眼。  

纵然知道历史随风远去,眼前这一切都是虚幻,可他来过也看过,心头就像压了块大石,沉甸甸地难受。  

这片平原上的人命,跟他们脚下的草、笼里的鸡,又有多大分别?  

任人宰割,可轻之,可贱之。  

就在这时,队伍的速度突然慢了下来,前方起了骚乱。  

后人挤前人,堵了。  

贺灵川耳力好,能听见前方的喝骂声。  

人群便是这样,越急、越乱,越容易出错。  

站这里只能看见前排的后脑勺,贺灵川把包袱往地上一放,噌噌噌爬上了旁边半枯的胡杨树。  

极端天气,站得高容易挨雷劈,但这风险他也认了。  

幸好下两记闪电打在远方,还顺便给他照了个亮。借着光,他望见前方河畔挤着几十辆马车。  

马车上都载着大箱子,显然逃难的人群当中也有富户。  

已经通过的自不必多说,但或许是箱子里装的家什太重,又或许是地面太泥泞,有七八辆马车根本爬不上坡,任车夫怎么扬鞭,马儿悲鸣阵阵,马车就是陷在泥里一动不动。  

后头还有二三十辆马车排队等着。  

此时队伍已经走到河边,一侧是山崖,一侧是河水,中间的路不宽,最多容三辆马车并行。  

并且这还是个陡坡。  

所有后来者都被堵住了去路。  

像贺灵川这样两手空空的,还能从马车上爬过去;可谁逃难不带家私?那些牵牛赶车、带着全副家当的,根本就插翅难飞。  

后有追兵,难民们都急红了眼,也不跟他们客气,上去就拖拽马车。  

哪知车阵里面一阵呼喝,奔出二十来個镖师,一手握着明晃晃的武器,一手推搡难民:“退,都退,不要命了吗?”  

两边开始对骂。  

当然眼下局势,骂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火上浇油。  

所以几十息后,难民这里首先动了手,有人抓起地上的泥巴丢向镖师。后者立刻反击,现场打成一团。  

贺灵川数了数,前后半盏茶功夫,至少有十几人受伤。  

马车倒是一辆都没被挪动。不得不说,这些镖师还挺尽责的。  

这里的骚乱很快引起大风军注意。贺灵川的老熟人又赶到了,这回身后还跟着十余手下。  

现场情况一目了然,他也不听两边废话,以免浪费时间:“这些马车是谁的,站出来!”  

车阵当中跑出个锦衣的胖子:“这位军爷,贵姓?”  

“萧。”  

“萧爷,我是孙郡守孙大人的管事!这都是孙府的东西,请您帮我们推上去…”  

统领摆了摆手:“马上挪开,给人让路!”  

胖子急了:“军爷,这批都是贵重物资,有郡守大人运往盘龙城的辎重,这都是两边早就说好的!比方说贵军用得上的兵甲、武器…”  

这时候的盘龙荒原早就陷入长期战事胶着状态,军资、粮食是城池的生命线。统领听了也很重视,直接道:“开箱查验!”  

商队听令开箱,但是有快有慢,先打开的箱子里果然明晃晃地全是武器、甲胄、药物等等军用物资。  

胖子大声道:“军爷,我没骗你吧?”  

统领手一挥,众骑兵上前,把余下的全部打开。  

贺灵川居高临下,一下就看出这几十箱车里头,仅有十箱左右是军资,其余的却是各式细软,金银珠宝、名贵首饰,然后就是衣物、古玩、小件家私等等,只有人想不到,没有这里装不着的。  

正好一道闪电路过,把一箱金器照得闪闪发光,甚至其中还有个小号的金马桶…  

胖子擦了擦脑门,也不知道是抹汗还是抹水。  

群众安静几息,紧接着骂声如潮。  

统领面无表情下令:“把马卸下来,拖军资上去!其他的,一律推开!”  

胖子大急,冲上来抓着他的手道:“使不得啊,使不得!扔了孙郡守的家当,您也没法向指挥使交代!”  

统领甩开他的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