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真正的阻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柯南之警界大佬的养成》来源:  

“拉动股价,稳定局势?”  

玲子柳眉轻蹙,顿了顿,又推翻了自己的观点。  

“按照古警部的说法,一个宗教核心的集团,真的会在乎企业健康发展吗?”  

“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个吸纳资金的工具吧?”  

“啧!烦!”  

“说到底,那么多好好做企业的都做不起来,他们这帮宗教份子明明就是敛财,怎么把公司做这么大的!”  

九条玲子翘起腿,小手轻轻拍打着大腿,情绪略微不耐烦。  

在场的男人们没人关注她的丝袜美腿,都在绞尽脑汁分析南盛背后的意图。  

古雅人弯腰捡起黑崎扔得到处都是的文件,一页页捋好。  

“曹德明的确是曹熙星的义子没错,但是我想你们都忽略了一点。”  

“嗯?”  

“曹德明今年多大了?”  

“五十?六十?”玲子好像抓住了什么,又朦朦胧胧,“你想说什么?”  

“五十三岁。”岩寺准确地报出数字,“我好像有点明白古警部的意思了。”  

古雅人朝着岩寺点点头,看向还没明白的玲子和黑崎,道:“曹熙星多大?”  

不等两人回答,古雅人自己开口道:“七十,正好七十。”  

“曹德明在曹熙星众多义子中,是跟随时间最长也是最得信任的。”  

“也因为曹德明出色的商业能力和海外传教的‘功绩’,在永生教内部也是颇具声望的。”  

“这种被蛊惑或者自愿加入邪教的教徒们,想要得到什么?”  

“要么是钱,要么是心灵寄托,希望能解决自身能力不及的困境。”  

“而曹德明有钱,相当的有钱。疾病、贫穷等等教徒们的人生困境,大部分都能用钱解决,更别说那些本就企图一夜暴富的教徒,这些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朝着曹德明靠拢。”  

“相比之下,永生教的信仰核心,他们的教主曹熙星即便在教内拥有巨大声望,又能维持多久呢?”  

“他已经是个七十岁的老人,听说身体还不好。尽管教徒们宣传他是上帝的化身,但我们都很清楚,曹熙星把控永生教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而且实际上这些年他对海外分支的掌控力的确是在逐年下降的。”  

“这样一个背景下,你们觉得曹德明会怎么做?”  

被古雅人说透了内在关系,在场的三人都是精英,反应十分迅速。  

“你是说,曹德明有别的想法?他想上位?”  

“不光是上位吧,说不定是想掌控永生教?借着这次风波攫取声望,把永生教的重心从韩国转移到日本?”  

“我觉得没那么简单。两位是不是太看重宗教的部分了?”  

岩寺忍不住反驳玲子和黑崎,玲子和黑崎虽然同样认为曹德明的目标是永生教,但彼此思考的方向也不相同,三个人已经有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古雅人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暗叹日本这个国家,阶级固化真的是体现在方方面面。  

九条玲子、黑崎骏一,难道能力不出众?  

他们都是各自领域拔尖儿的人物,岩寺云雀比之这两位,也不敢说才能上有所超越,但是从眼光和大局上,岩寺比他们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古雅人占据情报上的巨大优势,得到的结论通常要更贴近真相。  

但是岩寺云雀仅凭古雅人的一点提醒和自己的分析,就能在方向上靠近古雅人的思路。  

不得不说,有个政治家的父亲天天耳濡目染,岩寺云雀受到的教育资源不是九条和黑崎能比的,更别说大局观这种很难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东西。  

可是,分明能够很出色地扮演“继承人”角色的岩寺云雀为什么要来到他的身边呢?  

古雅人心里默默警惕起来,这究竟是云雀本人的想法,还是他父亲法务省高官岩寺康介阁下的意志?  

咚咚。  

古雅人敲了敲桌子,打断了三人的讨论。  

“听听我的想法如何?”  

“哼,有话快说!”黑崎不满地叫了一声,抱臂靠在椅背上。  

玲子和岩寺同样安静下来。  

“首先,我的观点从方向上和岩寺的想法是一致的。”  

古雅人看向岩寺,岩寺谦虚地微微颔首,表示洗耳恭听。  

“在确定曹德明的想法前,我们先回归一下最初的目的,我们分析这些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弄清楚曹德明提出方舟计划到底是不是应对我们的调查,还是有别的什么目的,比如像你们说的,为了掌控永生教。”  

“要弄明白这一点,我认为应该考虑三个问题。”  

古雅人竖起中间三根手指。  

“第一,会长曹德明对南盛集团是否有绝对的掌控力?”  

古雅人看了看三人,三人都在低头沉思。  

黑崎首先开口:“哼,这还问吗?答案当然是——yes!”  

其他人看向黑崎。  

黑崎抬了抬下巴,冷哼一声,粗暴地翻出一叠文件,丢在桌上。  

“看看!这是南盛集团的董事会及股东的资料,可以看到最开始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有海外背景,而且大部分是韩国国籍,可是从二十年前这些股东陆陆续续减持或者退出董事会,到十年前开始董事会频繁变动,到现在海外背景的高管已经不足三分之一。”  

“会长曹德明通过减持,吸纳了大量的本土资金,稀释了原先董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