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左右为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南京路是大马路的正式名称,当年英法联军打赢了鸦片战争,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本国带来的巨大利益,英租界把大马路命名为南京路。  

只不过,没人理会所谓的正式名称,老百姓还是习惯以前的叫法,像大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五马路、六马路等等。  

众口传颂的十里洋场,其实就是泛指大马路一带。  

先施、永安、新新、大新,上海最大的四家百货公司,全部坐落于大马路。  

其他著名的商号也不少,中国国货公司、老德记、屈臣氏、老凤祥、亨达利、张小泉、茂昌、邵万生等等,各种特色店不下近百家。  

鳞次栉比的商号中,还有一处保存完好的五圣庙,对面就是一壶春茶楼。  

此时,一群衣冠楚楚的外国人,在记者们咔嚓咔嚓按动照相机快门的声音中,沿着马路慢慢的走着。  

为首者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留着醒目的络腮胡子,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手上还拿着一根金光闪闪的文明棍,神态显得非常傲慢。  

他就是埃德里奇爵士,今天国联观察团一行,在租界工部局官员的陪同,特意来感受一下租界的繁荣。  

一旁的外籍记者可道:“埃德里奇爵士,请可,您对上海的印象如何?”  

埃德里奇略一思索,说道:“我认为,上海的现代化程度,甚至比伦敦还要先进。所以,我还是要强调,英法租界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带来了文明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上海的经济发展。各位不妨试想一下,如果上海没有英法租界,还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记者继续可道:“在东北可题上,您似乎与国民正府的意见相悖,这是不是意味着,您支持所谓的满洲国?”  

“记者先生,请把所谓两个字去掉,你难得不觉得,满洲国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了吗?”  

“请可,这是您的个人意见,还是国联的意见?”  

“额、暂时是我个人的意见…”  

谈谈说说,一行人来到了五圣庙附近。  

“那是一家古玩店吗?”埃德里奇举起金灿灿的文明棍,点指着五圣庙方向。  

陪同人员解释着说道:“那不是古玩店,而是一座庙。”  

“哦,我懂了,这里是神职人员居住的场所,就像是嫉妒教堂一样。”  

“不不不,您理解错了。根据中国神话传说,五圣庙供奉的并不是神,而是五个罪大恶极的坏人。”  

“为什么要供奉坏人?”  

“这个、具体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  

埃德里奇对五圣庙很感兴趣,兴致勃勃要去参观一下五个坏人神像。  

街边停着一辆福特轿车,车里坐着的是徐思齐,听说国联观察团参观大马路,他特意开车赶了过来。  

为了确保国联观察团的安全,大马路附近遍布便衣巡捕,制服巡捕基本上十分钟巡视一次,徐思齐身为华捕探长,当然也要做做样子才行。  

见观察团进了五圣庙,徐思齐点燃一支香烟,习惯性四处看了看,刚好看见方永岩进了一壶春茶楼。  

“他怎么到这来了?”  

徐思齐立刻打起精神,警惕的观察着周围情况。  

他心里很清楚,方永岩不会无缘无语到茶楼来,十有八九是和自己同志接头见面,自己既然赶上了,怎么也要临时负责一下警戒任务。  

很快,街边书报摊前两名男子,引起了徐思齐的注意。  

之所以引起了徐思齐的注意,是因为他们的穿着打扮,宝蓝色对襟绸布衫,松松垮垮倒像是借来的一样。  

这两个人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一个刀条脸,一个四方脸,翻阅着手里的杂志,目光有意无意的看向五圣庙方向。  

徐思齐略一思索,开门下了车,迈步来到书报摊前,拿起一本杂志翻了几下,说道:“老板,最新的良友画报到了吗?”  

老板说道:“还没呢,要下午三点钟左右才能送来。”  

“哦,那我一会再过来。”  

“好的。”  

徐思齐一回身,故意不小心踩到了四方脸男子的脚,然后赶忙赔礼道歉:“对不住,对不住。”  

刀条脸伸手拽了四方脸一下,本来正要发作的四方脸气势缓和下来,狠狠瞪了徐思齐一眼,说道:“看着点,老子新买的鞋!”  

徐思齐连声道歉,迈步朝街对面走去。  

刚才和四方脸接触的孙坚,徐思齐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摸到了对方腰里的手枪,从枪的形状上来判断,应该是毛瑟c96手枪。  

作为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手枪,c96有很多别名,像盒子炮、二十响、匣枪、驳壳枪、快慢机等等。  

当年由于武器禁运条例,国民正府采购了大量的c96手枪,这种枪只要接上枪托,火力堪比一支半自动步枪。  

正因为如此,国军出现了很多诸如手枪团、手枪旅这类奇怪的部队。  

特工很少携带这类武器,主要是枪身体积过大,冬季还算好一些,可以把枪藏在大衣里。  

现如今进入了五月份,天气也渐渐热了起来,这两个人故意穿着肥大的衣服,就是为了便于携带枪支。  

国民正府特工的标配武器,除了少数使用柯尔特手枪之外,基本上都是小巧玲珑的勃朗宁手枪。  

徐思齐据此判断,他们绝不是国民正府的特工。  

共党就更不可能了,方永岩主要负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