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受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三天后受降仪式如期举行,地点就设在永定城东大门外。  

得到消息的天启军早早就进入了永定城郊,并提前接管了王城的城防。这是百年之后,永定城再次易手,或者也是它建立之后第一次不战而降。  

王城百姓也闻风而动,将东城外的空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们受到的战争影响要远低于其他城镇,但天启军的步步紧逼依旧给他们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粮食供给变成定额发放不说,宵禁也成了司空见惯之事。人人都担心这里会爆发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城战,如果不是传闻天启军极守军纪,从未有过屠城泄愤的事例,说不定城内会自己先动乱起来。  

因此得知枢密府决定投降的消息时,大家都松了口气,不仅没有感到失落,  

反倒兴高采烈的热议此事——对大部分徐国百姓而言,更换统治者并非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再怎么说启国女皇又不是异族,由她来统领也没啥不光彩的。  

相反,不少人甚至期待着这位女性帝王的驾临,想要亲眼目睹一下对方的容貌风采。  

因此当对方从御前侍卫队伍中走出,一步步登上受降台时,密集的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那是一名英气勃发的女子。  

黑色长发没有束起,而是少见的从脑后一直披到腰间,宛若一道柔滑的瀑布。  

这显然不是战时的模样,但效果也相当出众,不仅削弱了她身上铠甲的冷冽,也拉近了她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  

当然,疑惑声也不是没有。  

“女王…陛下真的是成年人吗?”  

“她看上去跟我女儿差不多高…”  

“闭嘴,你不要命了,  

那可是一统六国的帝君!一只手就可以捏碎你的脑袋!”  

“没错,  

我也听说过,她个头虽然娇小,  

但力量大得惊人,每次作战都会驾驶一台红色机关兽在阵中横冲直撞,  

没人能拦得住她!”  

像这样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哪怕明知道讨论的内容十分危险,但人们依旧按捺不住心中喷涌的新奇感。  

“见过陛下。”楚璞凝视女子片刻,随后深深低下头,单膝跪地,同时举起了手中的降书。  

宁婉君接过降书,并没有第一时间拆开,而是指了指两人间的长桌,“先坐下来吧。”  

“是。”玉衡使起身应道。  

“永定枢密府里,只剩下这么些人能出席了吗?”她缓缓扫过玉衡使身后的众人——除开楚璞外,还有十一人参与了受降,其中包括军队统帅与首府官员,枢密府方士反而占得不多,加上玉衡使也只有五人。  

“一些人托病休养,我…”  

“没关系,我只是随口问问而已。”宁婉君打断她的话,“反正七星之首在此,  

这纸降书总不可能不作数吧。”  

“当然,七星枢密府也希望能尽快平息战争,让六国民生回到正轨。”  

“你见到夏凡了?他怎么样?”陛下忽然话锋一转。  

“呃…什么?”楚璞一时间没能反应过来。  

“夏凡啊。他在上元城应该过得还行吧?毕竟有狐妖陪着。”  

等下,  

这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她总觉得对方话里有话?  

在如此重大的场合,对方却突然提到夏凡,语气还是如此随意,实在有些出乎楚璞的意料。而且那略带埋汰与不满的口吻又是怎么回事?她究竟是希望夏凡过得好还是不好?  

难道这就是枢密府等待许久都未等到的君臣不和?  

但说是不合吧,这问话也确实有关心夏凡的意味,至少那份在意不像是作假的。  

“夏大人他看上去…气色不错。”思索片刻,楚璞决定还是如实回答。  

“也罢,再让他快活一段时间好了。”宁婉君耸耸肩,“不过我没想到七星使团去一次启国就能做出终战决定,看来他说服人的能力依旧了得。”  

用横跨地底的大桥与超高速移动的厢房来说服人么,玉衡使心里忍不住腹诽,这岂不是有口就行?换她上她也可以啊。  

“夏大人…确实有种让人信服的魄力,没到启国之前,我也想不到自己会这么快下定决心。”  

“早点做决定自然最好不过,这样一来,天下百姓也能少受点苦难。”宁婉君总算回到正题,她解开降书上的锦带,将其摊开于桌前。  

也就在这时,书卷中突然喷出一股黑烟,将宁婉君冲了个正着。  

“咳咳——这是——”  

“陛下!”她身后的侍卫面色大变,上前一剑扫开降书,另一人则用身躯当掩体,将她与黑烟隔离开来。  

“护驾!”  

也就在这时,三十余人影从围观群众中跃出,几個快步便跳上受降台,一半杀向宁婉君,一半则直朝玉衡使等人扑来。  

“诛杀叛徒!”  

“肃清七星!”  

现场民众顿时大乱!  

“疯了,这是连我们都想除掉吗?”瑶光使愕然,抬手招出一道雷电构成的长枪,当即将冲在最前的刺客捅了个对穿。  

“保护启国女皇!”天璇使则急切的大喊,“宁婉君绝不能死在我们手上!”  

楚璞已跟其他袭击者战成一团——一经交手她便感觉得到,这群人之中不光有青剑级别的方士,至少还有一名羽衣。  

显然,这是有人故意想要破坏受降仪式,并且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  

要知道战争持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