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一丛青翠的茂竹之下,长乐扶着李渊,静静地站着,隔着一丛青竹,就是前院的客厅,隐隐约约可以听到前面客厅里王子安不急不缓的声音。  

李渊须眉抖动,脸色复杂。  

“若是当日,有子安在,或许…”  

转过身来,轻轻地拍了拍长乐扶着自己的小手。  

“孩子,你啊,傻人有傻福,找了个好女婿啊…”  

长乐公主顿时不乐意起来,跺着脚撒娇不依。  

“爷爷,你才傻人有傻福,我哪里傻啊,我才不傻呢——你看,我多能干啊,去年冬天,帮阿耶挣了好多钱好多钱,连阿耶和阿娘都夸我聪明又能干呢…”  

李渊不由哈哈大笑。  

“对,对,对,是爷爷错了,我们家丽质很聪明,很能干——走,带爷爷去后面转转…”  

长乐这才转嗔为喜,乐滋滋地扶着自家爷爷去后院逛了。  

“爷爷,我给你说,我们家温房里的柿子熟了,又酸又甜又好看,待会我给你洗几个啊…”  

“好,好,好,我们家丽质真孝顺…”  

一老一少,其乐融融,说笑着远去。  

那边,李世民也轻轻地拍了拍长孙皇后的小手,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观音婢,我们也去转转吧,当初我坚持让高明跟着子安这步棋算是走对了,跟着子安,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学到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啊——”  

长孙皇后也不由脸含笑意。  

“对,对,对,还是二郎你有眼光…”  

知道自己妻子在打趣自己,不过李世民毫不为意,而且心中还有些小爽。  

“若论别的,我不敢说,但若论识人的眼光,我那真是当仁不让,我给你说啊,当初第一次遇到他的时候,我搭眼一看,我就知道,此子非同小可,不是池中之物——可惜子安这臭小子只愿意带着高明,却不愿意收他为徒——你说,王子安这个狗东西,是不是在嫌弃我们家高明资质愚钝…”  

长孙皇后都给他说得不自信起来,迟疑道。  

“应该不会吧,我瞧着高明那孩子挺聪明的啊…”  

李世民琢磨了一阵子。  

“我觉得也绝无可能,高明那孩子英武果决,跟我年轻的时候十分相似,怎么可能会资质愚钝?不行,我必须让这狗东西把高明收入门下…”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自觉地浮现出王子安手下的几名徒弟。  

文有马周,李义府,阎立本。  

武有薛仁贵,王玄策,席君买。  

刚收的小徒弟狄仁杰还不知道资质如何,但能得王子安法眼,不惜千里迢迢从冀州带回来,那资质岂能差了。  

至少也得和上面的几个人比肩,甚至要高出一等。  

武士彟家那个小姑娘,更是不得了,心思灵通活泛的不像话,跟只小狐狸似的。  

平时王子安自己都宝贝的不得了。  

可惜,也就是个女儿身,不然定然又是一位足以出将入相的顶级人才。  

若是高明也能正式拜入子安的门下——  

这都是不得了的资源!  

自己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要不找个时间,妾身亲自求他?”  

长孙皇后显然也想明白了这一点,心里顿时有些火热起来。  

李世民琢磨了一会,微微摇了摇头。  

“那臭小子,你别看他说话和气,对谁都挺随和的,其实骨子里傲气的很,寻常人根本入不了他的眼,不然的话,凭我和他的关系,上次的时候他应该就答应了,要想让他收了高明,还得从月儿身上入手——这狗东西,就是个小色痞,我算看出来了,他对月儿一直念念不忘,只要月儿开口,他一定会答应的…”  

长孙皇后秀眉微蹙。  

“可他已经娶了长乐,更何况还有颖儿那丫头如今也已经被册封为临安公主,一个人娶了两位大唐公主,已经是前无古人,引来了朝野的无数物议,若是再——岂不是要丢了皇家的脸面,坏了皇家的规矩?”  

李世民很干脆地一拍手。  

“没事,真要是同意的话,就按照子安说的办,是长孙家非要嫁姑娘,跟我们老李家有什么关系?”  

长孙皇后:…  

啊,这——  

犹豫了半天,终于还是非常勉强地点了点头。  

主要还是豫章那丫头现在的状况很尴尬。  

毕竟,天下人都已经知道,豫章公主嫁入了长安侯府。  

总不能说,当日嫁出去的,其实不是豫章,是长乐,因为我们家儿子劫持了我们家闺女,我们暂时让我们家长乐公主替她妹妹入了洞房,当了一段时间长安侯府的夫人…  

不像话!  

所以,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极为重视规矩的人,但也还是犹豫着应了下来。  

两害相较取其轻啊。  

客厅里。  

王子安耳朵微微动了动,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李渊和长乐祖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各自在长安候府溜达了一圈,欣赏了一下长安候府的美轮美奂的景色,然后又都若无其事地回到了客厅。  

孔颖达,张若素和于志宁等人已经走了。  

李承乾倒是留了下来。  

于是,李世民一家三代,在王子安家里来了一次难得的家宴。  

吃饭的时候,无意间得知长乐已经有了身孕,李世民高兴的差点蹦了起来。长乐有了身孕,若是能生个男孩,那就是长安候府的嫡长子!  

哈哈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