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大器晚成(1/2)
豫章公主性子恬静温和,又与世无争。
很快就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眼看着就连性子清冷的苏苏,都愿意拉着豫章逛街,甚至还会抽出空隙,耐着性子教习基本的剑术,王子安不由偷偷地松了一口气。
而这个时候,程颖儿怀胎十月,也终于进入了待产期,按照王子安的判断,大概也就这两天了。
为此,孙老夫人一早就重新搬回了女儿女婿给自己特别留下的小院,又是期待又是紧张地住了进去。
李世民夫妇,特意从宫里派来了经验最为丰富的女官,一天十二个时辰地在王子安府上候着,为此,长孙皇后还特别抽时间过来探望了一番,拉着程颖儿的手,说了好一会儿安抚鼓励的话,交流了一会儿生孩子的经验。
城南的改造,已经陆续完成。
所有长安南城的住户,都有希望在天气彻底转凉之前,搬进新居,这让朝野上下所有关注着这件事的人,都不由偷偷松了一口气。
毕竟,真要是让十几万人,在简易的帐篷里面过冬,那就真的要出大事了。
对此,王子安波澜不惊。
毕竟,赶工期,左右不过多花点钱罢了,如今他名下的资产,自己都已经快不知道有多少了,只知道,每天都会有海量的资金汇入自己名下。
他现在,终于有点明白,什么叫我对钱没兴趣了。
唉——
赚那么多钱,有啥意思啊。
王子安随手翻了翻手中的账簿,就给扔到了一边。
“去交给夫人就…算了,去交给栩儿那丫头就好…”
王子安想起自家媳妇已经马上要生产了,话到嘴边就又改了口。事实上,随着程颖儿身子越来越重,最近府上很多事务,都已经是武栩这小丫头在帮忙打理了。
不过,这小丫头真不是盖的。
就像天生就有这根弦似的,处理起这些事情来,游刃有余,甚至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比程颖儿这位大总管都要成熟老道。
“或许,应该给她也找一位帮手…”
世界很大,她未必就一定要成为大唐的那位传奇女皇,但未必不能成为另一个世界至上无上的女皇,但无论成为什么女皇,手下总得有些得力的人手。
王子安心中想着,却也并不着急,日子就这么波澜不惊地过着。
倒是长安城内,一日三惊。
捷报和消息,如雪花般从前线传回来。
如今,王玄策和席君买带着自己组织起来的十余万大军,正与吐蕃主力大军在红河谷形成对峙,双方打得有来有回。
而且,好像还占了上风。
毕竟,身后不仅有整个蜀中的支持,大唐的武器粮草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运送过去,蜀中的将士也已经开始逐渐适应了高原的气候。
一旦高原的优势不再,对于大唐来讲,所谓的吐蕃大军,就等同于笑话。
由于百炼精钢技术的逐渐成熟,整个大唐的装备与吐蕃的装备差距,已经大到了一个极为悬殊的地步。
在王子安看来,王玄策和席君买大局已定,很快就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吐谷浑那边,则是出现另外一番景象。
李靖的大军,已经全盘接手了吐谷浑,并稳定住了吐谷浑全境,开始设置官吏,编户齐民。而薛仁贵,则带着自己的二代们,长驱直入,撵得慕容伏允跟兔子似的,抱头鼠窜。
当然,这次不是三千兵马了,而是五千。
这群老将,包括侯君集在内,都很默契地选择了让路,当然,侯开山和李景仁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副将的职位。
大家心照不宣。
故而,这一次,薛仁贵的这支先锋大军,几乎被武装到了牙齿。
这也让这一支大唐最年轻的军队,爆发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也幸亏是这段时间,薛仁贵在军中的威望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不然都未必能摁得住这群天不怕地不怕的长安二代。
于是,传回来的第一个消息,就是薛仁贵的五千大军,以高昌国收容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为由,不顾西突厥的威慑,悍然出兵,强攻高昌国,国王麹智盛出城投降!
三日之内,再灭一国!
刚刚在高昌安顿下来,准备喘一口气,还没来得及鸠占鹊巢的慕容伏允,迫不得已再次出逃。消息传回长安,整个长安城忍不住再次沸腾。
这可是开疆拓土之功!
寻常的百姓,哪里知道什么高昌、焉耆啊,更别提高昌和焉耆这些小国是什么实力了,就只知道这仗打得实在是太漂亮了。
瞧瞧——
我们大唐,最年轻的小将出马,都三日灭一国,你就说提气不提气吧!
现在长安的百姓自信爆棚,看那些西域商人,都恨不得用鼻孔看。满大街上都是薛仁贵以及王玄策这两支年轻大军的最新消息。至于,禄东赞一行,对不起,吐蕃赞普胆敢冒犯大唐天威,已经被人强行扣下。
当然,作为师父的王子安,也因此再次名声大噪,彻底做实了名师的名头。
每日都有人想登门求学拜入门下,门口投递的行卷,更是多如牛毛,让王子安烦不胜烦。
后来,干脆关门谢客,专门在家伺候媳妇生产,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王子安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
依着他的性子,原本不想大肆庆祝了,但奈何听闻自家闺女喜得贵子,在外督办粮草的程咬金借着押送粮草的机会,特意
很快就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眼看着就连性子清冷的苏苏,都愿意拉着豫章逛街,甚至还会抽出空隙,耐着性子教习基本的剑术,王子安不由偷偷地松了一口气。
而这个时候,程颖儿怀胎十月,也终于进入了待产期,按照王子安的判断,大概也就这两天了。
为此,孙老夫人一早就重新搬回了女儿女婿给自己特别留下的小院,又是期待又是紧张地住了进去。
李世民夫妇,特意从宫里派来了经验最为丰富的女官,一天十二个时辰地在王子安府上候着,为此,长孙皇后还特别抽时间过来探望了一番,拉着程颖儿的手,说了好一会儿安抚鼓励的话,交流了一会儿生孩子的经验。
城南的改造,已经陆续完成。
所有长安南城的住户,都有希望在天气彻底转凉之前,搬进新居,这让朝野上下所有关注着这件事的人,都不由偷偷松了一口气。
毕竟,真要是让十几万人,在简易的帐篷里面过冬,那就真的要出大事了。
对此,王子安波澜不惊。
毕竟,赶工期,左右不过多花点钱罢了,如今他名下的资产,自己都已经快不知道有多少了,只知道,每天都会有海量的资金汇入自己名下。
他现在,终于有点明白,什么叫我对钱没兴趣了。
唉——
赚那么多钱,有啥意思啊。
王子安随手翻了翻手中的账簿,就给扔到了一边。
“去交给夫人就…算了,去交给栩儿那丫头就好…”
王子安想起自家媳妇已经马上要生产了,话到嘴边就又改了口。事实上,随着程颖儿身子越来越重,最近府上很多事务,都已经是武栩这小丫头在帮忙打理了。
不过,这小丫头真不是盖的。
就像天生就有这根弦似的,处理起这些事情来,游刃有余,甚至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比程颖儿这位大总管都要成熟老道。
“或许,应该给她也找一位帮手…”
世界很大,她未必就一定要成为大唐的那位传奇女皇,但未必不能成为另一个世界至上无上的女皇,但无论成为什么女皇,手下总得有些得力的人手。
王子安心中想着,却也并不着急,日子就这么波澜不惊地过着。
倒是长安城内,一日三惊。
捷报和消息,如雪花般从前线传回来。
如今,王玄策和席君买带着自己组织起来的十余万大军,正与吐蕃主力大军在红河谷形成对峙,双方打得有来有回。
而且,好像还占了上风。
毕竟,身后不仅有整个蜀中的支持,大唐的武器粮草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运送过去,蜀中的将士也已经开始逐渐适应了高原的气候。
一旦高原的优势不再,对于大唐来讲,所谓的吐蕃大军,就等同于笑话。
由于百炼精钢技术的逐渐成熟,整个大唐的装备与吐蕃的装备差距,已经大到了一个极为悬殊的地步。
在王子安看来,王玄策和席君买大局已定,很快就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吐谷浑那边,则是出现另外一番景象。
李靖的大军,已经全盘接手了吐谷浑,并稳定住了吐谷浑全境,开始设置官吏,编户齐民。而薛仁贵,则带着自己的二代们,长驱直入,撵得慕容伏允跟兔子似的,抱头鼠窜。
当然,这次不是三千兵马了,而是五千。
这群老将,包括侯君集在内,都很默契地选择了让路,当然,侯开山和李景仁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副将的职位。
大家心照不宣。
故而,这一次,薛仁贵的这支先锋大军,几乎被武装到了牙齿。
这也让这一支大唐最年轻的军队,爆发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也幸亏是这段时间,薛仁贵在军中的威望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不然都未必能摁得住这群天不怕地不怕的长安二代。
于是,传回来的第一个消息,就是薛仁贵的五千大军,以高昌国收容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为由,不顾西突厥的威慑,悍然出兵,强攻高昌国,国王麹智盛出城投降!
三日之内,再灭一国!
刚刚在高昌安顿下来,准备喘一口气,还没来得及鸠占鹊巢的慕容伏允,迫不得已再次出逃。消息传回长安,整个长安城忍不住再次沸腾。
这可是开疆拓土之功!
寻常的百姓,哪里知道什么高昌、焉耆啊,更别提高昌和焉耆这些小国是什么实力了,就只知道这仗打得实在是太漂亮了。
瞧瞧——
我们大唐,最年轻的小将出马,都三日灭一国,你就说提气不提气吧!
现在长安的百姓自信爆棚,看那些西域商人,都恨不得用鼻孔看。满大街上都是薛仁贵以及王玄策这两支年轻大军的最新消息。至于,禄东赞一行,对不起,吐蕃赞普胆敢冒犯大唐天威,已经被人强行扣下。
当然,作为师父的王子安,也因此再次名声大噪,彻底做实了名师的名头。
每日都有人想登门求学拜入门下,门口投递的行卷,更是多如牛毛,让王子安烦不胜烦。
后来,干脆关门谢客,专门在家伺候媳妇生产,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王子安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
依着他的性子,原本不想大肆庆祝了,但奈何听闻自家闺女喜得贵子,在外督办粮草的程咬金借着押送粮草的机会,特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