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三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将领不由一个个神色大变,两股战战。  

“不要射,我等愿降——”  

两军相遇,几乎都没有什么废话!  

直接展开冲锋。  

相距尚有二百多步的时候,薛仁贵就已经抽出李世民特意赏赐下来的强弓,兜头就是三箭,三支利箭,宛若流星,带头冲锋的三员吐蕃大将应声栽下马背。  

眼看着对面的白袍小将,又面无表情地从背后拽出三支利箭,遥遥地朝着自己这边望了过来,所有的吐蕃将领顿时吓得两股战战,躲闪不已。  

“噗通——”  

竟是一位挺着大肚子,看上去十分凶猛的将领,吓得身体发软,直接从马背上直接滑了下来。见对面的薛仁贵竟然拿也注意到自己这边的动静,这位大肚子的将领,更是魂飞魄散。  

危急时刻,他忽然福至心灵,直接顺势跪在地上,两手高举。  

“愿降,我等愿降——”  

果然,此言一出,他就看到薛仁贵的目光从他身上挪开,又看向了其他人,他不由偷偷松了一口气,举起袖子去擦拭额头的冷汗。  

而被薛仁贵重新锁定的将领,瞬间脊背发凉,冷汗直冒。  

他看看已经在缓缓拉弓的薛仁贵,再看看跪在地上逃过一劫的大胖子,瞬间就有了选择。  

“小,小人愿降——”  

说完,直接从马背上滑下,结结实实地跪在地上。  

这两人,就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瞬间引起了雪崩一般的连锁反应,随着薛仁贵手中弓箭的缓缓移动,所到之处,吐蕃大军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跪倒在地。  

这个时候,都不需要薛仁贵吩咐了。  

秦怀玉、罗通、柴哲威、李思文和房遗爱等人,纷纷上前,收缴敌军武器。很快,战果就报了上来,共俘虏校尉级将领十三人,骑兵三万余,射杀副将两人,其中的先锋大将悉补野弧,还是出身吐蕃王室的顶级勋贵。  

而己方只有三千人!  

这是何等的战绩!  

只是想一想,都觉得热血沸腾,所有人,一个个精神振奋,走路都脚下带风,只觉得对面的吐蕃大军,看似人多,其实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但兴奋是他们的,薛仁贵反而眉头紧锁。  

三万多人的俘虏,怎么处理?  

而且对方后面还有整整二十多万大军,一个不好,这些人可能就会立刻哗变,从后面掏自己一刀。  

“将军,实在不行,不如都杀了,免得遗留后患——”  

李思文杀气腾腾。  

“杀俘不祥——”  

薛仁贵不由缓缓摇了摇头。  

他倒不是妇人之仁,而是一旦杀了眼前的这三万人,那后继的二十多万大军就几乎是等于成了哀兵!  

最重要的是,他记得师父之前的告诫,杀人容易,建设难。  

一旦把这些人都杀了,整个吐蕃,上至耄耋老叟,下至黄发小儿,便人人皆敌,想要彻底融入到大唐治下,就不知何年何月了。  

想到这里,他沉声吩咐。  

“先押送到后面,交给房遗爱暂时看押,等行军大总管到了之后再行处理——”  

既然暂时没有太好的办法,就只能交给后面的大军赶到之后再行处理,薛仁贵说完,缓缓起身。  

“所有人衣不卸甲,马不卸鞍,就地休整,随时做好迎战的准备——”  

十几支游骑小队撒出去。  

这边所有人就地休整,一边啃着提前备好的军粮,一边给自己的坐骑喂食掺杂了豆饼的饲料。在战场上,战马才是第一位的,有时候,就算是人饿着肚子,都得先把自己的战马给伺候好了。  

不过,好在如今的军粮,有了肉食的风干腌制技术和面粉的发酵技术,已经大胜往昔,那怕如现在这般,没有时间烹煮,也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补充上足够的营养,就是啃起来有点费劲。  

但战场上,哪来的那么多讲究?  

喂完战马,人也吃的差不多了,抄起背上的行军壶,咕咚咕咚地给自己灌上一起温开水,所有人就开始三三两两地坐下,背靠着背,眯着眼睛,争分夺秒地开始修养精神。  

约莫半个时辰后,所有人几乎不约而同地睁开了眼睛。  

薛仁贵更是第一时间就跃上马背,抄起方天画戟。  

敌人来了——  

沿着青海湖,黑压压如一片奔腾席卷的乌云,看不出多少人,但只觉得无边无沿,充满了整个视野。  

极具冲击力。  

但当他们下意识地把目光投到一马当先的那位白袍小将背影上的时候,心中顿时就觉得有了依靠。  

纷纷跃上马背,抓起了手中的武器。  

薛仁贵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弱了自家气势。这里无坚可守,又没有防御工事,如果只是原地坚守,恐怕敌人一个冲锋,自己这边就得被对方大军淹没。  

想到这里,他斜斜举起手中的方天画戟。  

“所有人,攻击阵型,随我冲锋——”  

令旗挥动。  

他身后的这群长安二代们,几乎是下意识地就按照平时的训练,指挥着自己的部下,形成了攻击方阵。  

然后,他们就看到薛仁贵已经举起方天画戟,率先冲出。  

身后,是他的亲兵大营。  

这一幕,看得李思文和罗通等人不由热血沸腾,一个个握紧了手中的武器,毫不犹豫地紧随其后。  

远远地看去,就如同枯黄的草原上的一支脱弦利箭歇歇地插向那片奔腾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