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二世(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会儿后,忽的想起前世一些趣事。  

柔弱可人的侍女在一旁听凭责罚,他却是罚对方去抄书,一时间莫名觉得有些好笑,到底是物是人已非,他的想法念头与遥远的前世已是有了极大的不同。  

虽然看的是书,但他心中想的,依然还是岁月大道。  

什么是岁月?  

之前是独居的猎户,而今是富贵人家的少爷,举人第一名的解元…这些身份,和岁月大道之间,又有着什么联系?  

陈牧不明白。  

甚至他在对待这个世界的人的态度上,也有些沉吟不定,他不知道这方世界,究竟是真实存在的世界,还是只是系统面板为他演化的虚界,至少如今的他看不透。  

若是真实的世界,他并不太想遗留下太多的因果,尤其是血脉之类,若是在这方世界留下了子嗣,那该当如何去算?这一世结束,便一切了结?  

可若是不想沾染因果,那就该当出家修行。  

每一世轮回,都出家修行?  

那系统面板大可以让他以本尊的状态进来,直接以出家人的姿态,走遍这方世界,见证世间变化就是,没有必要让他身入红尘,在红尘中经历如此真实的凡人一生。  

陈牧目前弄不清楚究竟哪条路是对的,对于岁月大道的参悟也陷入了瓶颈,一时间也有些沉吟不决,但终究他在这方世界的时间是无限的,有着无穷无尽的岁月可供他去消耗,供他去挥霍,这一世参悟不出,那便还有轮回,还有下一世。  

“出世入世,在家出家,或许都是一样。”  

“对于岁月大道而言,这一切并无什么联系,岁月始终在那,犹如一个见证者,漠无感情的俯视众生。”  

陈牧在心底微微摇头。  

或许他要做的,反而不该是这般刻意,该当更融入一些,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岁月。  

他站起身来,走到丫鬟侍书的面前,侍书还伏在凳子上抄写书籍,虽然是蹲着身子,但落笔还是写下一行行清秀的小字,文字优美,显然不是如她所说的那样‘略懂’,而是自幼就被培养,加上容貌身材也都是上上之选,才被安排到他的身边。  

“侍书。”  

陈牧忽然开口。  

小姑娘听到呼唤,动作停顿下来,并仰头看向陈牧。  

陈牧问道:“你来我身边多久了?”  

侍书乖巧的回应:“回少爷的话,三年零二十七天。”  

陈牧道:“你倒是记得很清楚。”  

侍书嫣然一笑:“能侍奉少爷可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奴婢当然日日都记得清楚。”  

陈牧伸出手,手指轻轻在她脸颊上划过,然后转过身往书房外走去,道:  

“别抄书了。”  

“跟我回房。”  

侍书一只手提着笔,看着陈牧转身,一时间还有些发怔,但很快还是反应了过来,娇俏的小脸上一下子浮起一片羞红,一双眸子中更是带着些许欣然和羞喜。  

难道说…  

她连忙放下手中的笔,手足无措之下,甚至不小心碰倒了椅子,又连忙将椅子扶起来,却见笔上的墨迹又污染了地砖,一时间更是慌乱,又要去擦拭。  

陈牧听着背后传来的动静,一时摇头失笑,心中莫名更坦然了些,继续往前走去。  

安家族老很高兴。  

因为一向心性淡泊的陈牧,终于看中了一个叫‘侍书’的侍妾,也算是让所有人都为之松了口气,毕竟对于陈牧这样才华出众的安家大少来说,不近女色甚至算得上缺陷。  

短短一年后,侍书替陈牧生下一位庶子,地位也水涨船高,从侍妾成了姨娘。  

又数年。  

陈牧进京赶考,中得会试第一名,是为会元,只在最后殿试遗憾未得状元,未能连中三元,但却是中得殿试第三名探花,亦被人称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之后又一年,迎娶户部左侍郎王瀚次女为妻,此后官运兴隆,连连高升,最终在数十年后,官至兵部尚书,六十三岁请告老还乡,最终从朝堂中全身而退。  

六十四岁,回归地方的陈牧仍然喜好读书,且常去寺庙,道观等地,与各寺主持、各道观观主闲谈论道。  

七十二岁,垂垂老矣的陈牧终于到了寿命大限之际,卧病在床。  

“老爷,老爷…”  

已是满头白发,皱纹满面的侍书,伏在陈牧的床边,小声的哭泣着,她是陈牧第一个侍妾,第一个给陈牧生下子嗣的姨娘,地位在家中仅次于陈牧的正妻主母,但相比起那位正妻,她对陈牧的感情最深,陪伴也最久。  

看着病卧在床,奄奄一息的陈牧,她只是不断的抽泣,不断的说着‘会好起来的’。  

陈牧倒很是平静。  

此刻的他身躯乏力到极致,连一只手都动弹艰难,从未有过这般的虚弱,但目光中却始终是一片淡然,看着眼前同样垂垂老矣的侍书,他轻缓的抬起手,抚了下她的白发。  

“我不会死的,不用如此伤心。”  

陈牧说道。  

“是的,是的,老爷自是吉人天相,能好好地…”  

侍书哽咽着说道。  

她知道陈牧常去道观寺庙等地,寻仙问佛,也经常说出一些令人惊诧的话,而今听着陈牧的话,也是没有太多的波澜,只紧握着陈牧的手。  

在她旁边还有数位男女,年长的约有近五十岁,年轻的只有十几岁,年轻的皆在哭泣,年长的则有几人,目光复杂的看着陈牧。  

他们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