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再遇(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个水球在他的身前漂浮。  

继而。  

他目光盯着这浑圆的水球,忽然屈指一点。  

但见水球无声无息的开始溃散,分崩离析,化作晶莹点点,最后消失不见。  

这一幕看上去似乎没什么玄奇,可陈牧并非以元罡将水球磨灭,更不是利用坎水意境将水球分离成水雾,而是让这一团水球,重新化为无形无质的天地之力!  

接着。  

陈牧又屈指一点,空中一团水球再次无声无息的汇聚。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陈牧语气中多了一丝感叹。  

之前的他,虽然能以坎水意境,直接从天地间摄取水份,但实际上他所摄取的,是掩藏在空气之中的水份,是将这些水份慢慢搜集过来,凝聚成的水球。  

而现在的陈牧,却是直接将天地之力,从无形无相,化作有形有相,变为实质!  

看上去相似,实则截然不同。  

像他之前行走在沙漠深处,汲取水份弥补自身,那也是要费上许多力气,因为天地间的水份在环境之中极其稀少,倘若是完全‘无水’的环境,那么他也是变不出水来的。  

可现在就无碍了,乾坤八相轮转,哪怕是处于完全缺失水相的环境中,他也能直接调取巽风、震雷等其他天地之力,将其化为坎水,再凝聚实质,聚拢成水。  

这是一种对天地更深层次的适应力!  

倘若如今的他,再回到云霓天峰的峰顶,那恐怕都能一直呆在那里了,足以扛得住乾天之力的压迫。  

此外诸多有形外物,都再难以阻碍他的脚步。  

就见陈牧起身,一步来到院外,凝视了一眼地面,忽然向前一步踏出,继而整个人就这么悄无声息,一下子没入了坚实的泥土之中。  

仿佛脚下的泥土不再是厚实的大地,而是汩汩流水。  

“果然能行。”  

悄无声息没入地下的陈牧,此时正踏着步伐,一步步往更深的地底走去。  

在他的身边,所有贴着他身体的那部分坚实的泥土,都悄无声息的从‘有形有质’的状态,化作了‘无形无质’,使得他整个人明明行走在地下,但却仿佛走在地上。  

十丈,  

二十丈,  

三十丈,  

陈牧就这么一直往地下走去,渐渐深入后,终于开始感觉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的地脉之力慢慢变得浑厚起来,使得他开始难以继续向下。  

又向下了几步之后,感觉到附近的地脉之力越发厚重,压迫感强烈,陈牧微微点头后,没有再强行向下去尝试自己的极限,而是转而向上,一步步前行,回返地面。  

他整个人从地下仿若登阶梯一般走出,在地面上只留下一处仿若挖掘的痕迹。  

然而他一袭衣物上,却并未沾染任何尘土,依旧光洁如新。  

“往后,山川,大河,皆能如履平地,纵然没踏入六腑境,也无惧‘饥饿’的需求了。”陈牧轻呼了口气,眼眸中闪过少许微光。  

掌握了能让天地之力,从无形变为有形的能力,更兼又练的是乾坤八相,八相之力皆可彼此轮转,那可谓是具备了近乎‘造物’一般的神奇能力。  

当然。  

这种能力本质上还是对于天地之力的操纵变化,并非真正从虚无之中创造,前者只是天地之力的一种运用,而后者则根本不是武道所能触及的。  

此外他也塑造不出任何稍具复杂之物,诸如金银、玉矿等等。  

最多就是从无形之中,化出水火风雷等实相。  

“乾坤八相,的确妙用无穷。”  

陈牧心中很是满意,继而又张开手,试探自己实力方面的提升。  

如他预料一般。  

历经又两次系统面板的推演,他如今的乾坤意境所具备的天地之威,已达到了差不多‘十八份’左右,而若是以天地轮印借用天地之势,则差不多能达到‘三十份’!  

“等我修为踏入六腑境,元罡真劲再增进一截,再将天地轮印练至第五层,那全力出手就能调动四十份以上,乃至接近五十份的天地威能!”  

陈牧目光闪闪,他虽距离洗髓还相隔一个境界,但实力却已经走在宗师之路上了。  

虽说洗髓宗师们的具体实力,他如今还摸不太清楚,不好详细衡量,但风云榜高手的力量他倒是能大致分出,像掌握风水意境的晏景青排在二十六位,配合他六腑境巅峰的元罡真劲,大抵所能发挥出的威能是三十份左右。  

往上数,风云榜第十八位,冰绝宫‘寒溟’,练有‘风水泽’三种意境相汇的武道领域,加上自身元罡之力,其大抵能发挥的威能就是‘四十份’左右。  

然后风云榜第九,玄机阁‘宗清甫’,练有暖春盛夏交汇的武道领域,大约相当于八相中的四相…大概就是‘五十份’的天地威能。  

抛开风云榜前三不谈。  

从三十名到前十名,从遇到寻常宗师要遁逃退走,到勉强能一战,再到能够压制乃至战胜,大概就是‘三十份’到‘五十份’的距离。  

至于前三,过于特殊,像完整的‘五行领域’、阴阳领域,哪怕是在洗髓宗师中,练就的人都极少极少,因此他们的实力就算放在宗师中,也属于极强的存在。  

“以我如今的进度,很快就能抵达风云榜前十的水准了,不过我从未和执掌‘领域’的存在交过手,实力是一回事,实战又是另一回事…嗯,等迈入六腑境之后,倒是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