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旱灾(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行三人加快了步伐。  

陈牧直接从许红玉背上拎过了那个巨大的白狼包袱。  

沿途往安瑜县返回,一路上看到一些零散的村落里,村民基本上都在忙忙碌碌,挨家挨户都在争相打水,连六七岁的小孩子都拎着小木桶一晃一晃的围在井旁等水,趁着井水尚未见底,河流还没有彻底干涸,提前备足用水。  

像依靠河边的一些村子还好一些,河流尚未干涸,打水很快,但那种比较偏远的,整个村子就吃一口井水的,便十分麻烦,不过各自都还保持着秩序,有村正指挥分配用水。  

这一幕幕场景。  

倒是让远远看过的陈牧微微点头。  

五年之前的那次大旱,他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再加上住的地方是瑜城,各家反应都很快,提前就备足了两大缸水,用盖子盖紧,记忆里除了觉得那时候空气相当干燥,以至于嘴唇都干裂开来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太大的变故。  

城外的世界,受到影响更为直接,但因为这种灾害本就是几年发生一次,无论大小十里八乡,基本都有一套完整的应对方案,远比陈牧预想的要更有秩序的多。  

很快。  

一行人赶回安瑜县府。  

县府这时候也一样是忙忙碌碌,几乎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人影匆匆而过,大部分都是提着水桶一类,有的去城外打水,有的则在井旁拥挤排队。  

“都老实点!别挤!那谁…滚后面去!”  

其中一口水井旁,五六个差役正在控制秩序,但后方有一些长得五大三粗的汉子强行往前挤去,似乎还是帮派人物,与几个差役直接僵在一起。  

一个头发花白,年迈六十的老妇人,直接就被冲突中挤倒在地。  

旁边一个年纪小一些的妇人连忙伸手搀扶:  

“刘婶,怎么样,没事吧?”  

老妇人被搀扶着站起来,摇摇头,但眼神却看着自己刚才摔倒时没拿好的木桶,木桶正被几个帮派人物和差役冲突中踢的滚开滚去。  

恰好这时,许红玉以及小荷匆匆路过,陈牧单手抗着巨大的白狼妖包袱走过,见状瞥了一眼,道:“怎么回事?”  

几个帮派的混子和生的五大三粗的汉子,看到陈牧扛着的白狼妖包袱,以及身上那件工整的斩妖司青衣卫的青衣,各自恼火几乎要打起来的场景,立刻变得一片心平气和。  

“大人,刚才…”  

几个差役连忙向着陈牧行礼诉说。  

虽然不认识陈牧是谁,但这幅行头打扮,还有那个明显还残留着血迹的白狼妖包袱,一瞧就是斩妖司的存在无疑,那对他们来说都是顶天的大人物。  

陈牧听罢,眉头一蹙,随手一挥,一股劲风直接将几个帮派人物打的人仰马翻,摔的一片鼻青脸肿,头破血流,但一群人都顾不得哀嚎,赶紧爬起来连连叩头。  

“非常时期,再有扰乱秩序的,直接押进大牢。”  

陈牧冷冷的开口。  

虽然他早已不是城卫司的官吏,安瑜也不是他的辖区,但作为斩妖司青衣卫,在大旱将至这种不寻常时期,一样具有直接指挥各地差役的权能,并且可以无视阶层,越级指挥,城卫司的命令与斩妖司有冲突,则均以斩妖司为正。  

“是,是…”  

无论帮派人物还是几个生的五大三粗的汉子,这会儿都吓得一边磕头一边连连应声。  

待陈牧转身远去,几个人顿时都露出劫后余生的脸色,一时间再也不敢乱来,各自灰溜溜的缩到了人群的后面,与其冲突的几个差役则都纷纷松了口气,一时间也更来了底气,开始各自沉声呼喝,安排人手陆续打水。  

“刘婶,你的桶。”  

见秩序安定下来,妇人走过去将木桶捡起,递给老妇人。  

老妇人颤巍巍的接过:“好,好…”  

妇人看着水井旁有序打水的场景,不由得往陈牧离去的方向看了一眼,道:“哎,刚才那个年轻人,一挥手隔空就把人给打飞了,跟巷头说书王老头讲的那种武艺高强的侠客真像啊,也不知道得是多大的官,还那么年轻。”  

刘蓉仔细看了看自己的水桶,见没有损坏,不由得松了口气,这时候听到旁边妇人的话,顿时点点头:“嗯,嗯,我记得,以前听人说起过,那身官服好像是斩什么司来着,比咱们这城卫司里头的老爷们都还要大。”  

说起来。  

刚才那个年轻人,似乎和她妹妹年轻时有点相像,不过应该是她看错了。  

她妹妹早在几十年前就失踪了,被人贩子拐去,之后再没有找到,怎么可能会和刚才那样比城卫司老爷们还大的大人物有关系。  

一念及此。  

刘蓉又默默的叹了口气。  

近年来身子骨每况愈下,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再活几年,刘萍小时候身子骨比她要差,她这辈子多半是没机会再见到妹妹了,也不知道刘萍如今是否还在人世,又过得怎么样。  

安瑜县府。  

陈牧与许红玉、小荷一并返回时,县府里也是一片忙碌,县令余荣不在县府,出来相迎的是县丞,一路将陈牧等人请进县府后方的一片大院外。  

县府大院里此时已来了不少斩妖司的人马,基本上都是在安瑜县附近执行任务,在察觉到大旱的天象之后,就立刻赶来安瑜县的县府汇合,等待斩妖司那边进一步的指示。  

“安瑜是你们余家的地盘,此地的斩妖事宜,应该也是余家负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