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2章 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惊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作为一架飞机中最重要子系统的设计师,刘永全本来也略懂一些总体设计,再加上跟常浩南耳濡目染许久,又深度参与过跟达索合作的几个项目,所以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并不陌生。  

看着眼前跟个小太阳般耀眼的红外成像图,他当然清楚对方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这种情况下,恐怕就连成片的红外诱饵都很难把导弹的锁定目标给勾走。  

不过话也说回来,红外隐身从原理层面就是一大难题。  

由于红外信号是由目标主动发射,而不像雷达信号一样需要电磁回波,所以其本质跟可见光探测基本相同。  

实现起来的难度也跟光学隐身有得一拼。  

只要航空发动机这个“通过向后喷射高温高压燃气获得反作用力”的基本逻辑不变,那么就很难实现像雷达隐身一样的效果。  

实际上,因为动力水平的不断跃升,现代战斗机的红外信号反而是越来越明显的。  

而另一方面,红外探测手段也有着诸如无法测距之类的缺陷,在对空领域的应用范围远不如雷达。  

总之各国在这方面的态度基本突出一个佛系——  

能干点啥最好,干不了啥就干脆躺平。  

不过,就在刘永全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后台系统的倒计时已经归零,提示可以进入下一步动作。  

他只好暂且把关于红外特征的讨论放到一边,接替杨韦开始进行指挥:  

“启动可调谐激光阵列和MachZehnder干涉仪,准备记录等离子体分布情况…”  

一架飞机的表面积过于巨大,不可能像当初在盛京那样,直接用侵入式的朗缪尔探针凑合事,而是需要非侵入式的测量手段。  

如果是核聚变装置中的等离子体,一般会直接利用激光散射与等离子体中的自由电子相互作用,通过散射光谱直接测量电子密度和温度。  

但通过航空发动机在飞行器表面生成的等离子体能量太低,汤姆逊散射测出来的误差比电子密度数值本身都高,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可调谐激光激发特定能级粒子,测量荧光强度与空间位置的关系,结合干涉条纹反演电子密度分布。  

尽管每次扫描的速度很慢,还只能得到一组二维的密度分布成像,但好在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厘米乃至毫米级且触发阈值很低,多来几次总能给出一个非常准确的结果。  

随着新的指令被下达到前方操作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机械臂很快降下,在2003号机的表面投射出两条相互平行且相对移动的绿色亮线。  

光线扫过之处,原本的淡紫色荧光立即变得浓郁,旋即又逐渐恢复原状。  

如同一层由荧光构成、不断由两侧向中间推进的海浪。  

趁着这个功夫,刘永全又重新继续了原来的话题:  

“我倒是觉得,红外信号的问题不会很大…至少现阶段还不会很大。”  

感受到对方将信将疑的眼神之后,他又进一步解释道:  

“之前我帮斯奈克玛改进M883和M884发动机的时候,在法国那边接触过一种需要安装在翼尖荚舱内的大型释放式诱饵,不光可以模拟战斗机尾喷口的温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完整的机身信号,而且在被发射之后会滑翔一段时间,不是马上自由落体,达索准备用这个东西来欺骗多组元红外导引头乃至红外成像导引头…”  

杨韦好像理解了他的意思:  

“你是说,就算红外特征比较明显,也可以利用新型诱饵在一定程度上欺骗来袭武器?”  

然而,刘永全却果断摇了摇头;  

“不…实际根据法国空军的测试结果,即便是红外信号特征不算特别明显的阵风F2型战机,也很难用这种诱饵骗过最新一代的红外制导武器…所以我是想说,红外信号特征的些许差别,在实际作战中应该不会有特别明显的不同,相比之下,通过隐身能力、速度和机动性,时刻保持在对方的包线范围以外才是合理的制胜之道。”  

杨韦摘掉工装帽,揉了揉因为好几天没打理而有些散乱的头发:  

“你说的道理我都懂,目前大量装备的超视距红外空空弹也就只有米卡和R27T,确实都不是主要威胁,但甲方当初毕竟提出过相关要求…”  

实际上,除了航空兵部队的要求以外,他本人也希望从自己手中诞生的第四代战机能够尽可能趋近完美——  

由于十号工程的特殊性,杨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副总设计师的身份具体主持工作。  

而不出什么意外的话,等到眼前的第四代战机完成定型,他也差不多到了脱离一线岗位,进入航空工业集团管理层的岁数。  

换句话说,这大概率就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收官之作。  

只不过,刘永全还没意识到这一层,只是回答道:  

“再者说,等离子体发生器是个可以由飞行员自行选择是否启动的附件,不属于维持常态化飞行的必须设备…”  

“从书面规范的角度来讲,它跟弹舱还有减速板这些属于同一个分类,在验收过程中核准指标的时候是不会让你打开的,而从实战角度来讲,目前采用红外制导的基本都是视距内武器,就算米卡和R27T的射程也是惨不忍睹,反正格斗过程也不需要雷达隐身,在视距内接敌之前关掉就行了…”  

杨韦深吸一口气,想要反驳点什么,但又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