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来自大洋彼岸的压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后来俄军自己都引进了法制的达摩克利斯吊舱。  

出口的苏30系列更是几乎将其作为标配。  

这么一看,倒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详细的条件,我估计他们自己也还没扯皮出个结果。”  

丁高恒无奈地摇了摇头:  

“目前他们透露过来的消息,主要是希望能派出更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M88发动机的升级工作里面。”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倒是好说。”  

常浩南几乎不假思索地表示同意:  

“M88的完善和改进工作是由涡扇10的副总师,刘永全同志负责。”  

“永全同志的能力么…恰好到处,既能让法国人见识到一些新东西,但又见识不到太多…就当是给他练练手了。”  

这个描述让丁高恒不禁露出了笑容:  

“那这件事,就原则上予以通过了。”  

“风水轮流转,想不到咱们也能有指导外国人设计发动机的一天…”  

他说着拿起一支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了些什么。  

原本,今天的话题到这里也就该结束了。  

但常浩南正准备起身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另一件事。  

于是又坐了回去:  

“丁主任,我记得去年10月份那会,栾文杰栾局长说有一个海洋资源卫星的项目,等硬件研发阶段结束之后,需要适配新的星载数据处理算法。”  

“但是这小半年都过去了,他好像一直没联系我?”  

“你说海洋一号是吧?”  

丁高恒放下笔,刚刚面露喜悦的表情微微一沉:  

“硬件的研发过程受到了一些阻力,几个水文相关传感器需要从美国和加拿大订购,但是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取消了。”  

“现在只有10色海洋水色扫描仪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国产,其他的暂时没有国内的替代方案,所以航天五院那边正在尝试寻找其它供应商,耽误了一些时间。”  

显然,这里面的“各种原因”,只是借口。  

真正的理由肯定还是有人从中作梗。  

“海洋监视卫星,确实还是太敏感了。”  

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丁高恒上半身靠在椅背上,继续说道:  

“美国人在这方面跟苏联斗了几十年,很难轻易瞒过他们。”  

单单一颗海洋一号自然不可能形成什么巨大威胁。  

但如果把它视为华夏海洋监测体系的起点,那对方的警惕心理就不难理解了。  

“看起来,我们这位老朋友的儿子,对我们似乎不太友好啊…”  

常浩南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玩笑的意味,倒是听不出太大的压力。  

毕竟这些剧情他都经历过一遍。  

而且,这一世因为华夏本身发展水平提高,加上欧盟的制约能力更强,美国人的动作已经算是收敛很多了。  

“没办法,战略性对手嘛。”  

或许是受到常浩南的态度感染,丁高恒的神态也放松了不少:  

“今年…其实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对面的动作就非常频繁。不只是在科技领域,你像是农业,还有金融上,这属于咱们历来薄弱的地方,都算是吃了些亏。”  

“也算是在预料之中吧。”  

常浩南轻轻揉了揉额角,回答道:  

“加入TO,本身就是机遇挑战并存,要是好处全让咱们给占了,那从一开始恐怕就加不进去。”  

“这倒也是…”  

丁高恒点点头,算是同意常浩南的看法:  

“另外,从上个月开始,美军的侦察机对我周边地区的试探频率也在不断提高,好在海空军应对得当,处理的都还算妥善…”  

听到这里,常浩南突然转过头,看了看墙上的日历。  

2001年3月29日。  

实际上,考虑到现在人民军队航空兵的装备水平跟上一世的2001年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并不一定真的会发生什么。  

不过,他的心情还是比较复杂的。  

一方面是难免有些担心。  

另一方面,倒也有些庆幸。  

来自太平洋对岸恰到好处的压力,说明时间线还没有完全脱离掌控…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