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 任务彻底结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8月10日,清晨下了一场雨。  

灌铅般的黑云堆积在一起,天空的颜色一改昨日的蔚蓝,变成了像是被脏抹布浸过的水似的颜色。  

雨水伴随着雷声泼洒下来。  

给整个切尔克市,披上了一层灰蒙蒙的薄纱。  

苏墨缓缓睁开眼睛,他的位置靠近窗户。雨水打在窗沿,水花溅起,沁在了他的鼻尖。  

苏墨站起身,看着手掌心。  

那里有一个菱形魔印,正在不断的缩小膨胀。它周围连接着十条魔纹,像青黑色血管一样跳动。  

迄今为止。  

苏墨拥有的魔印如下。  

①十字架魔印②钢铁魔印③野兽魔印④黑腐魔印×2  

十字架魔印是由苏墨所有掠夺来的魔纹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  

通过和生灵切割者的组合,它暂时拥有两种能力。  

一种是最基础的超频时间,另一种就是爆发能力十字黑铠。  

钢铁魔印没有附带任何能力,只为苏墨提供了大量的魔能。还有一百个生灵切割者的操纵单位。  

两个黑腐魔印为苏墨提供了一部分魔能,还有二十个操纵单位。  

让他没想到的是野兽魔印,这个魔印来自于斩首者赛巴斯。  

苏墨竟然能够自如的使用,只是增幅的效果要差上一些。毕竟两者的适配性有所差别。  

他是体验过塞巴斯恐怖的近战能力的,明明苏墨的战斗经验和战斗技巧与之持平,身体素质甚至还要强过于塞巴斯。  

但是两人在缠斗时,苏墨总是落于下风,不能在正面取胜。  

野兽魔印非常擅长近战。  

他也许可以将之作为一种常规手段。在进行远程作战时,使用十字架魔印。近身作战时,使用野兽魔印。这也许就没有任何短板了。  

野兽魔印为苏墨提供了二十个操纵单位。再算上十字架魔印的三十个操纵单位,一共一百七十个。  

也就是说,他现在能够操纵一百七十条切割丝线。  

如果再多上这么几条,苏墨就能够同时操纵线盾和黑纹剑。将它们一起维持在最低威力状态。  

至于更进一步的金属飞翼,现在还差得远呢,保守估计数千条。  

镇压级的战力划分由超频时间的拓展程度决定,这是苏墨从基罗加回忆中窥探到的一部分讯息。  

单翼、双翼、三翼。  

每一个级别,超频时间的时间放慢速度有着很大差别。单翼级别的镇压级面对双翼级别的,几乎和二型魔能者面对三型没什么区别。  

这几乎已经是本质上的差距。  

也因此,实力鸿沟难以逾越。  

有些人天赋秉异,进入三型镇压级前基础雄厚。在他进入镇压级后,凭借着海量的魔能,超频时间的维持能够延续更长。  

但这,也仅仅只是同一级别中占据优势而已。量变促成质变,在这里几乎行不通。  

苏墨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他在进入超频时间时,也是单翼级。无非有着各种武器和能力,还有维持时间更长,在战斗中占据优势。  

并不能够做到单方面碾压,对手还是有一搏之力的。苏墨现在还没有遇到现实世界中的镇压级。  

他估计自己的战斗力,应当是和那些老资格的单翼级差不多。  

但是苏墨还有着子弹时间!肉体自发产生的强大能力!  

两者一叠加,苏墨的战斗力瞬间飙升一个大档次。  

直接来到了双翼级!  

而双翼级对单翼级的碾压,苏墨已经在黑海之中实验过了。  

全力一拳,对面直接就爆了…  

他呼出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膨胀感,缓缓爬起身。  

窗外灌进来一丝丝冷风,苏墨走上前,将窗户完全合上。  

他转过头发现床铺的另一侧,科恩已经醒了,正看向他这边。  

两人对视一眼,彼此点点头。  

这是士兵都有的警惕性,经历过战场的老兵在回到和平环境时,对于周围的风吹草动非常敏感。  

只需要一点点的声响,他们就会立刻惊醒。这和失眠症的患者又有些不同,老兵们是被逼出来的。  

如果士兵在战场上睡得太死,敌人故意挑选在半夜偷袭摸过来,你会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苏墨穿上衣服,走出房门。科恩则开始整理床铺,修整行装。  

接下来的旅程会舒坦不少,但是两人也不能够掉以轻心。  

数个小时后。  

雨水渐渐停了,天空高处,琥珀色的阳光刺穿云层,照射下来。  

浅蓝色的天幕像一幅洁净的丝绒,镶嵌着明黄的金边。  

切尔克市,佐南车站。  

一辆漆黑的火车开始运作。随着汽笛声响起,钢铁车身穿过白色烟雾,向着远处的地平线开去。  

第五节车厢,靠窗的位置。  

三人坐在这个角落,海瑟烟静静望向窗外的风景。  

切尔克市的建筑飞块后掠,模糊成一片残影。前方迎面而来的,是一望无际的灰色平原。  

很有一种时过境迁的感觉。  

在这短短的半个月中,她遇到了无比惊险的刺杀,还有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一场千里逃亡。  

海瑟烟亲眼目睹了杀人过程,还看到了不同尸体的血腥死状。  

她这一辈子所受到的惊吓和危险,都没有这短短半月来的多。  

由于唐上尉强有力的表现,和超绝的屠杀艺术。海瑟烟彻底意识到了,人类肉体的脆弱性。  

于是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