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洗白文的反派(二)(2/3)
把自己勒死了!”
宋春红越说越激动,她确实有点儿重男轻女,平时没少让大丫干活。
可再怎么说,大丫都是她的亲闺女,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女儿总归要嫁人,宋春红也会要彩礼,但,她从没想过用一百块钱就卖掉女儿一条命啊。
还有一句宋春红不敢当着郑渔的面儿说的话:“就算王屠户给的彩礼高,那钱也落不到咱们手里!”
郑家没有分家,王老太当家做主,卖了,哦不,是嫁了郑大丫,彩礼钱也会被王老太捏着。
而依着王老太对小儿子的偏宠,那些钱,基本上都会便宜了郑读。
事实上,郑读会“热心”的帮侄女儿说媒,就是为了钱。
郑读看上了知青点的女知青肖建英。
肖建英漂亮,还是高中生,有文化,性子也好。
郑读总是跑去纠缠。
肖建英却看不上郑读。
这人皮相倒是不错,但太懒、太不上进。
肖建英非常通透,知道现在的郑读看着不错,有老娘、哥哥养着。
但,等郑读结了婚,有了孩子,郑家肯定会分家。
一旦分了家,没了大哥、侄子照顾,郑读连饭都吃不上。
肖建英就算认了命,想在农村找个人家,也不会找郑读这样的废柴。
大队长家的儿子、大队部会计的侄子,不香吗?!
肖建英很聪明,瞧不上郑读,却不会直接拒绝。
她为难的跟郑读说道:“我还有个弟弟,今年也要下乡,我妈想给他找个工作,需要二百块钱!”
话不用说太透,精明的郑读就听懂了。
想娶肖建英,少说也要拿出二百块钱的彩礼。
郑读没钱,但他老娘王老太有呀。
郑渔一家的工分,以及做木匠活的外快;
郑樵每个月寄回来的津贴;
郑耕比哥哥们自私些,但逢年过节回老家,还是会给王老太塞上几块钱。
若不是几年前盖了新房,郑木匠又大病了一场,郑家的积蓄早就超过三位数了。
即便如此,王老太手里还有三百多块钱。
二百块钱的彩礼,王老太拿得出来。
但,结婚什么的,不是只有彩礼。
王老太觉得,肖建英开口就是二百,等开始正式谈婚论嫁的时候,肯定还有其他的要求。
不说三转一响了,好歹要给人家新娘子买身衣服,或是买点儿值钱的见面礼吧。
还有新房、酒席等等……
王老太偷偷算了一笔账,小儿子结这个婚,少说也要三五百块钱。
就算再节省,三百块钱也是有的。
王老太没了老伴儿,对钱就抓得格外紧。
她不可能把老底儿都花光。
郑读见王老太一脸的为难,张嘴闭嘴就是“没钱、没钱”。
他脑子转得快,很快就把歪主意达打到了大哥家的侄女儿上。
“妈,大丫大了,该给她说个人家了!”
在农村,把闺女嫁了,得了彩礼才给儿子娶媳妇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郑读不是大哥家的儿子,只是个弟弟。
一个做叔叔的,跑去算计侄女的彩礼,着实有点儿不像话。
王老太偏心惯了,却不会觉得有哪里不对。
整个家都是她的,儿子、孙子孙女更是她的所有物。
她现在不过是嫁个孙女,给自家儿子娶媳妇,说到底,还是为了老郑家的香火。
就算说破大天去,她也占着理儿。
宋春红却不这么想。
她也有儿子啊,她的二儿子今年也十三了。
再过两三年,也要说亲。
大女儿的彩礼钱,是来给二儿子娶媳妇的。
怎么能便宜了小叔子?!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小叔子不做人,为了能够拿到更高的彩礼,居然把大丫说给了恶名在外的王屠户!
“孩子他爹!你倒是说句话啊!”
“……咱们大丫可不能嫁给那样的混账。”
宋春红哭得嗓子都干了,一张脸又是眼泪、又是鼻涕,看起来很是狼狈。
何甜甜:……
刚穿来就是这样的场景,还真是够“刺激”。
按照何甜甜的性格,她肯定不会让亲生女儿嫁给一个人渣。
但,原主的人设就是妈宝男、扶弟魔。
不能崩人设啊,亲!
何甜甜忍着恶心,故意唉声叹气,“可、可娘说了,王屠户在镇上屠宰场工作,一个月二十多钱的工资,还能天天吃上油水!”
“大丫嫁给他,肯定短不了肉吃!”
“娘还说了,王屠户已经改了,他不会再打媳妇了。接连娶了两个媳妇,花了好几百块钱,他、他也心疼!”
“大丫他娘,咱娘说得对,闺女早晚会嫁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王家的条件真的很不错!”
“娘还说,如果不是因为前头死了两个老婆,人家王屠户还不愿要农村姑娘呢。”
王屠户可是城镇户口呢。
这年头,一个城镇户口多值钱?
除非是极少数的例子,其他城里男人娶了农村姑娘,不是因为家庭原因,就是因为个人条件太差。
王屠户好歹是身体健全的人,不像有些跑到农村娶媳妇的男人,要么残疾、要么痴傻,或是有什么难言的大病。
何甜甜一口一个“我娘、我娘”,只把本就怒火中烧的宋春红气得脸色铁青。
幸亏宋春红不是穿越来的,否则,她一定会给“郑渔”扣上一个极品妈宝男的帽子。
哦,对了,郑渔不只是妈宝男,他还是扶弟魔。
何甜甜说完一连串的“我娘说了”,话锋一转,又把郑读拎了出来——
“还有小弟,他虚岁都十八了,好不容易有个喜欢的对象,人家肖知青还是城里人,也喜欢小弟,就是彩礼高些,咱们
宋春红越说越激动,她确实有点儿重男轻女,平时没少让大丫干活。
可再怎么说,大丫都是她的亲闺女,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女儿总归要嫁人,宋春红也会要彩礼,但,她从没想过用一百块钱就卖掉女儿一条命啊。
还有一句宋春红不敢当着郑渔的面儿说的话:“就算王屠户给的彩礼高,那钱也落不到咱们手里!”
郑家没有分家,王老太当家做主,卖了,哦不,是嫁了郑大丫,彩礼钱也会被王老太捏着。
而依着王老太对小儿子的偏宠,那些钱,基本上都会便宜了郑读。
事实上,郑读会“热心”的帮侄女儿说媒,就是为了钱。
郑读看上了知青点的女知青肖建英。
肖建英漂亮,还是高中生,有文化,性子也好。
郑读总是跑去纠缠。
肖建英却看不上郑读。
这人皮相倒是不错,但太懒、太不上进。
肖建英非常通透,知道现在的郑读看着不错,有老娘、哥哥养着。
但,等郑读结了婚,有了孩子,郑家肯定会分家。
一旦分了家,没了大哥、侄子照顾,郑读连饭都吃不上。
肖建英就算认了命,想在农村找个人家,也不会找郑读这样的废柴。
大队长家的儿子、大队部会计的侄子,不香吗?!
肖建英很聪明,瞧不上郑读,却不会直接拒绝。
她为难的跟郑读说道:“我还有个弟弟,今年也要下乡,我妈想给他找个工作,需要二百块钱!”
话不用说太透,精明的郑读就听懂了。
想娶肖建英,少说也要拿出二百块钱的彩礼。
郑读没钱,但他老娘王老太有呀。
郑渔一家的工分,以及做木匠活的外快;
郑樵每个月寄回来的津贴;
郑耕比哥哥们自私些,但逢年过节回老家,还是会给王老太塞上几块钱。
若不是几年前盖了新房,郑木匠又大病了一场,郑家的积蓄早就超过三位数了。
即便如此,王老太手里还有三百多块钱。
二百块钱的彩礼,王老太拿得出来。
但,结婚什么的,不是只有彩礼。
王老太觉得,肖建英开口就是二百,等开始正式谈婚论嫁的时候,肯定还有其他的要求。
不说三转一响了,好歹要给人家新娘子买身衣服,或是买点儿值钱的见面礼吧。
还有新房、酒席等等……
王老太偷偷算了一笔账,小儿子结这个婚,少说也要三五百块钱。
就算再节省,三百块钱也是有的。
王老太没了老伴儿,对钱就抓得格外紧。
她不可能把老底儿都花光。
郑读见王老太一脸的为难,张嘴闭嘴就是“没钱、没钱”。
他脑子转得快,很快就把歪主意达打到了大哥家的侄女儿上。
“妈,大丫大了,该给她说个人家了!”
在农村,把闺女嫁了,得了彩礼才给儿子娶媳妇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郑读不是大哥家的儿子,只是个弟弟。
一个做叔叔的,跑去算计侄女的彩礼,着实有点儿不像话。
王老太偏心惯了,却不会觉得有哪里不对。
整个家都是她的,儿子、孙子孙女更是她的所有物。
她现在不过是嫁个孙女,给自家儿子娶媳妇,说到底,还是为了老郑家的香火。
就算说破大天去,她也占着理儿。
宋春红却不这么想。
她也有儿子啊,她的二儿子今年也十三了。
再过两三年,也要说亲。
大女儿的彩礼钱,是来给二儿子娶媳妇的。
怎么能便宜了小叔子?!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小叔子不做人,为了能够拿到更高的彩礼,居然把大丫说给了恶名在外的王屠户!
“孩子他爹!你倒是说句话啊!”
“……咱们大丫可不能嫁给那样的混账。”
宋春红哭得嗓子都干了,一张脸又是眼泪、又是鼻涕,看起来很是狼狈。
何甜甜:……
刚穿来就是这样的场景,还真是够“刺激”。
按照何甜甜的性格,她肯定不会让亲生女儿嫁给一个人渣。
但,原主的人设就是妈宝男、扶弟魔。
不能崩人设啊,亲!
何甜甜忍着恶心,故意唉声叹气,“可、可娘说了,王屠户在镇上屠宰场工作,一个月二十多钱的工资,还能天天吃上油水!”
“大丫嫁给他,肯定短不了肉吃!”
“娘还说了,王屠户已经改了,他不会再打媳妇了。接连娶了两个媳妇,花了好几百块钱,他、他也心疼!”
“大丫他娘,咱娘说得对,闺女早晚会嫁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王家的条件真的很不错!”
“娘还说,如果不是因为前头死了两个老婆,人家王屠户还不愿要农村姑娘呢。”
王屠户可是城镇户口呢。
这年头,一个城镇户口多值钱?
除非是极少数的例子,其他城里男人娶了农村姑娘,不是因为家庭原因,就是因为个人条件太差。
王屠户好歹是身体健全的人,不像有些跑到农村娶媳妇的男人,要么残疾、要么痴傻,或是有什么难言的大病。
何甜甜一口一个“我娘、我娘”,只把本就怒火中烧的宋春红气得脸色铁青。
幸亏宋春红不是穿越来的,否则,她一定会给“郑渔”扣上一个极品妈宝男的帽子。
哦,对了,郑渔不只是妈宝男,他还是扶弟魔。
何甜甜说完一连串的“我娘说了”,话锋一转,又把郑读拎了出来——
“还有小弟,他虚岁都十八了,好不容易有个喜欢的对象,人家肖知青还是城里人,也喜欢小弟,就是彩礼高些,咱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