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传道者(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十年来救过不少人,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拥有这种志向的孩子,而且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是那么的坚定和认真,完全不像是一个小孩子对未来所怀抱的美好幻想。  

在他眼中,狂铁看到了与自己相同的自信。  

而他的血脉天赋,以及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些优秀品质,也让狂铁看到了希望。  

所以,他决定收这条小青龙为徒,并且在他身边待了十年,将自己毕生所学和经验全都教给了他。  

小青龙学东西很快,往往一学就会,还能够举一反三。  

狂铁甚至觉得,他比自己还要优秀。  

所以在小青龙长大成人之后,狂铁便放心地离开血海。  

他没有再去寻找其他合适的人选,因为他觉得小青龙一定能够成功。  

而他也已经很久没有回雪国了,他想到那里看一眼,他的儿子有没有按照他的吩咐,好好治理国家。  

狂铁离开不久之后,北方传来一个消息,说是血海出了一个龙王,智勇双全,只用了半年时间就统一了那里。  

听到这个消息,狂铁只是淡淡一笑。  

因为统一血海只是开始,接下来才是对小青龙最大的考验。  

真正的腥风血雨才刚刚袭来…  

狂铁走了一年多才回到雪国,但他并没有回到皇宫里面,  

而是在皇都找了一个僻静的院落,隐居下来。  

他一直在等待小青龙统一妖界的好消息,他相信小青龙一定可以做到,因为龙族乃是天生的王者。  

而小青龙很小的时候,便展露出王者的气势。  

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最先等到的不是这个消息,而是儿子病逝的消息。  

为了完成答应他的事情,好好治理雪国,他的儿子殚精竭虑,一刻也不敢懈怠,最终心力憔悴,猝死在书房里面。  

据说,他临死前还在批改奏折,到了深夜也不肯休息。  

每次有人劝他,他就说,和他父亲的成就相比,他做的这些根本就微不足道。  

他答应过父亲,会替他守好雪国,他不能让他老人家失望…  

得知这个噩耗,狂铁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  

他突然有些后悔,也许他应该早点去看儿子,告诉他,他把雪国治理得很好,他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如果他这么做的话,也许他儿子还能不留遗憾地离开。  

但他到底还是没有去成,因为他还是当初那个年轻的模样,可他的儿子却已经老得不成样子。  

二十两银子少是少了点,但放到现代也是八千到一万块。  

而目前大虞朝一名普通士兵每月最多也就一两银子,一名百夫长每个月三两银子。  

也许他会收吧。  

另外,秦虎还准备给李孝坤画一张大饼,毕竟秦虎以前可有的是钱。  

现在就看他和秦安能不能熬得过今夜了。  

“小侯爷我可能不行了,我好饿,手脚都冻的僵住了。”秦安迷迷糊糊的说道。  

“小安子,小安子,坚持住,坚持住,你不能呆着,起来跑,只有这样才能活。”  

其实秦虎自己也够呛了,虽然他前生是特种战士,可这副身体不是他以前那副,他目前有的只是坚韧不拔的精神。  

“慢着!”  

秦虎目光犹如寒星,突然低声喊出来,刚刚距离营寨十几米处出现的一道反光,以及悉悉索索的声音,引起了他的警觉。  

凭着一名特种侦察兵的职业嗅觉,他觉得那是敌人。  

可是要不要通知李孝坤呢?  

秦虎有些犹豫,万一他要是看错了怎么办?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跟以前可是云泥之别。  

万一误报引起了夜惊或者营啸,给人抓住把柄,那就会被名正言顺的杀掉。  

“小安子,把弓箭递给我。”  

秦虎匍匐在车辕下面,低声的说道。  

可是秦安下面的一句话,吓的他差点跳起来。  

“弓箭,弓箭是何物?”  

什么,这个时代居然没有弓箭?  

秦虎左右环顾,发现车轮下面放着一根顶端削尖了的木棍,两米长,手柄处很粗,越往上越细。  

越看越像是一种武器。  

木枪,这可是炮灰兵的标志性建筑啊。  

“靠近点,再靠近点…”几个呼吸之后,秦虎已经确定了自己没有看错。  

对方可能是敌人的侦察兵,放在这年代叫做斥候,他们正试图进入营寨,进行侦查。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顺便投个毒,放个火,或者执行个斩首行动啥的。  

“一二三…”  

他和秦安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到此时,他突然跳起来,把木枪当做标枪投掷了出去。  

“噗!”  

斥候是不可能穿铠甲的,因为行动不便,所以这一枪,直接洞穿了他的胸膛。  

跟着秦虎提起属于秦安的木枪,跳出车辕,拼命的向反方向追去。  

为了情报的可靠性,斥候之间要求相互监视,不允许单独行动,所以最少是两名。  

没有几下,秦虎又把一道黑色的影子扑倒在地上。  

而后拿着木枪勒到他的脖子上,嘎巴一声脆响,那人的脑袋低垂了下来。  

“呼呼,呼呼!”秦虎大汗淋漓,差点虚脱,躺在地上大口喘气,这副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  

就说刚刚扭断敌人的脖子,放在以前只用双手就行,可刚才他还要借助木枪的力量。  

“秦安,过来,帮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