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传道者(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婚礼如期举行,看到母亲脸上的笑容,没有什么比这更让狂铁感到开心的了。  

他的母亲一直坚持到婚宴结束,于夜间离开了人世。  

狂铁向母亲发誓,一定会在明年的忌日,提着巫山部族长的人头前去祭拜她。  

狂铁在母亲坟墓前守了七天,随后披麻戴孝,带着大坞部的人马,前往攻打巫山部。  

他只用了半年时间不到,便结束了这场战争。  

这结果连他自己都感到非常意外。  

他的强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在冰原上,他的名声渐渐传播开来。  

所有人都知道,大坞部出了一个绝世天才,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便接连消灭了铁塔部和巫山部这两个大部族。  

而更令他们感到恐惧的是,铁塔部和巫山部的人全都被屠杀殆尽,连一个孩子都没有留下来。  

一时间,狂铁这个名字成为了一个不祥的称号。  

他就像是一个降世的杀神,嗜血成性,冷酷无情。  

他的诞生仿佛预示着一场灾难,是一场狂暴肆虐的暴风雪,向着冰原的各个角落横扫而去。  

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就统一了整个冰原,收服了大大小小二十几个部落。  

而和平统一的背后,是无数的尸骨和鲜血堆出来的。  

他建立了这样的丰功伟业,最后并没能得到人们的感激,反而使得很多人对他充满了怨恨。  

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和家园,与其他部族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以雪国为名,在冰原上建立起了第一个国度。  

对于这个改变,所有人都很陌生,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举国上下,怨声载道。  

反叛者不时出现,意图颠覆这个新兴的王朝,但没人能成功。  

每一次有叛乱者出现,狂铁都暴力镇压,并且将他们的尸首悬挂在首都的城墙上。  

那里白骨森森,堆满叛乱者的头骨。  

久而久之,反对的声音便渐渐减少了。  

大多数人敢怒不敢言,只敢在深夜来临的时候,房门锁上之后,在家里偷偷骂上几句。  

狂铁实现了自己当初立下的目标,并且比他想象之中的还要再快,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他却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战争结束了,他忽然有些迷茫,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他的母亲告诉他,他是天生的战士,复仇就是他的使命。  

为了这个使命,他整整努力了十六年,一刻也没有懈怠过。  

如今,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还一统了冰原,建立了强大的雪国。  

他知道很多人都恨他,在背地里偷偷骂他是暴君。  

但他并不在乎,因为仇恨只是暂时的,和平终究会到来。  

他虽然杀了很多人,但他那是以杀止杀。  

他是为了整个冰原着想,而不是为了大坞部和他自己。  

当人们品尝到和平生活的甜果,自然会感激他现在的决定和所做的一切。  

这需要一点时间,狂铁相信自己的判断,那一天不会很遥远。  

但其实,对于名声,他一点也不在意。  

人活一世,但求问心无愧,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至于对错如何,那不是他关心的事情。  

他于战乱和仇恨之中降世,他不想其他孩子像他一样,一出生就背负着这样的命运和重担。  

所以,他发动了这场长达三年的大战。  

一开始大坞部很多人都反对,觉得这样做实在是太冒险激进了。  

他们刚刚经历了两场大战,需要花时间休养生息。  

但是,狂铁却是觉得,正因为他们刚刚打了两场胜战,士气非常旺盛,应该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一鼓作气,进攻其他部族。  

他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大坞部不为自己而战,而是为了整个冰原的未来。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圣战,也是一场对于冰原所有势力的重新洗牌。  

历经数千年战火不息的冰原需要这样一场大出血的战争,正所谓不破不立,犹如火凤一样,只有经历烈火的涅盘,冰原人民方能得到重生。  

狂铁的这番演讲鼓舞了无数年轻的士兵,尽管那些族老们纷纷站出来反对,但年轻一代的崛起势不可挡。  

这非但没能把他们逼退,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进行这场千古圣战的决心。  

战争很激烈,大坞部牺牲惨重,但一批人倒下之后,又有另外一批狂热的追随者加进来。  

渴望和平与统一的,不止狂铁一个。  

很多人恨他,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的人视他为战神和英雄,不远万里赶来投奔。  

这场战争死了很多年轻的生命,不止是敌人的,还有他们这一方的。  

狂铁多次身受重伤,最严重的一次,他甚至连遗书都写好了。  

他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却没想到阎王爷没有收他,而是放了他一马。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神迹,把他当成上天派下来拯救冰原的天神,各种各样的传闻都有。  

狂铁被追捧为神,身边狂热的追随者越来越多。  

只有他自己知道,能够活到现在,全凭一股不屈的意志在支撑着自己。  

雪国日渐强大起来,这算是狂铁对昔日那些追随者的交代。  

可是,他自己呢?  

他早已厌倦了被困在深宫大殿里的生活,每天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事情。  

他完全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又或者说,是人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