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雷天师传位(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似的传人。  

甚至,池海峰在这方面,比安不铮更像雷俊。  

虽然外在看上去他比雷俊更张扬随性,像唐晓棠、许元贞更多,但对于修行,对于天师之位,池海峰观念基本同雷俊一致。  

徜徉修行与道法的海洋中,令他们由衷喜悦,沉浸其中,对世间万法、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而对于天师之位,无敌之姿,他们并不如何放在心上。  

只是既然入了龙虎山,府里如果有需要,他们亦会干脆挑起这副担子。  

但安不铮不同。  

自少年时起,他就有极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  

领袖群伦,盖压当世,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只是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主要体现在,他时刻期望自己是最好的那个,最好中的最好。  

但他这样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又不似唐晓棠那般外显,不似唐晓棠那般拿得起放得下,而是内敛且深沉。  

这样的特质,对雷俊和王归元来讲并不陌生,他们熟识的一位故人,就有相似特质。  

一个已经被当前时代和绝大多数人遗忘的故人。  

上上任天师李清风的独子,龙虎山曾经的少天师、大师兄,李正玄。  

当然,相较于这点相似的特质,双方不同点更多。  

不论修为还是天赋根底,安不铮都是李正玄的全面升级版,胜过对方太多。  

身世背景和当前天师府内外环境更是截然不同。  

虽然安不铮好胜的同时心思重,但相较于当初的李正玄,他仍然积极正面太多了。  

唯一一点小问题,好胜的他们在同辈弟子中面对相同处境。  

李正玄顶着少天师的名号,头上却一直有许元贞压着不说,后方唐晓棠更是近乎平地惊雷般快速崛起,步步逼近。  

而安不铮,眼下也要面对池海峰一直压在他头上的问题了。  

随着时间推移,这差距甚至可能越来越大。  

“是很像,但终究不同。”  

雷俊言道:“截止目前,虚吾已经做得很好,华节这个做师父的同样做得很好。”  

他并不介意门下嫡传徒子徒孙跟自己不是一路。  

好胜不是错。  

好胜的人同样可能很优秀。  

好胜的人同样可能继承他这一脉的衣钵。  

人各不同,人各有志。  

路都是要靠自己走的。  

退一万步讲,雷俊不在便罢了,他还在,真要是出了不肖子孙,清理门户便是。  

只不过为人师者,该说的话,该尽的心,他亦会尽到。  

故而不论雷俊还是卓抱节,都在密切关注安不铮。  

只是雷俊从没兴趣拿徒孙当泥人再捏一个自己出来。  

便如卓抱节为安不铮取的道名一般,安虚吾?  

“难得一块好材料,还是希望他能成大器。”王归元慨叹。  

雷俊:“师兄你这说法所执甚重,不合你佛门所修啊。”  

“我现在是道士。”王归元:“不过,马上就要重新为僧了。”  

雷俊:“哦?我就说,你果然好事将近了。”  

王归元:“先闭关静心,其他都还是没影的事呢。”  

对他的说法,雷俊充耳不闻,只是说道:“先预祝师兄你功成圆满,证得佛门二重金身。”  

王归元闭关也是继续留在无间中闭关。  

他虽然闭关,但无间内继续一片太平,不至于有灾劫重新兴风作浪。  

只是时之渊当前位于无间内。  

好在楚昆近来本就打算重返九天十地大千世界。  

他这段时间不仅前往妖魔之世,还去儒林大千世界走过不少趟,往返于时之渊各方,成功奠定属于他的新一片自留地根基。  

近来他正好返回这边静修一段时间,不过无需像王归元那样闭死关,且他的静修依然同时之渊息息相关。  

故而楚昆也不返回人间,正好接班王归元盯着时之渊,王归元等对方回来,便开始正式闭关。  

雷俊亦同天师府众人其他人正式申明,自己将要在近年传掌门之位给弟子卓抱节。  

因为早先一些消息,其他同门对此事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这时不感到意外。  

有少数规劝雷俊的人,倒对卓抱节接位没有意见,只是希望雷俊能在位时间更长,此事无需操之过急。  

虽然今时不同往日,雷俊作为天师已经很少过问府中事务,府中一切仍运转正常。  

但天师位置上是雷俊还是其他人,意义终究不同。  

而消息传到外界,其他地方众人更是关注接下来天师之位的交接。  

时光易逝。  

六年时间转眼即过。  

这一年夏天,雷俊迎来自己一百六十岁生辰。  

考虑到明年年初一月十五是新一次授箓大典到来之期,雷俊无意合并办理也无心令授箓大典改期。  

故而便定在这一年夏天七月十五,正式召开传闻大典。  

接掌天师府门户整一百年的龙虎山第三十六任天师雷俊,将正式主动交卸天师之位,广传天下同道观礼,共作见证。  

消息传出,四方云动。  

各地都有代表早早赶赴龙虎山,共襄盛事。  

接掌天师府门户者,正是雷掌教的亲传大弟子,卓抱节卓长老。  

至今日,其修为亦已臻至九重天四层境界,距离九重天大乘圆满五炁朝玄只差一步之遥,乃龙虎山天师府一脉仙境之下在人间的第一高手。  

大典临近,卓长老需要跟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