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水太浑难摸鱼(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静心读书。  

天地间日头西斜。  

但萧春晖所居院落却不见暮色,春光始终正好。  

直到他放下自己手中书本,起身活动筋骨,院中阳光才骤然淡了,转为天边晚霞。  

萧春晖唤来书童:“先生当前有客来访?”  

书童:“是,燕赵那边的朔风山主前来拜访。”  

萧春晖轻轻颔首。  

朔风山主连峰,儒家燕赵新学当前的领袖,师承早逝的前圣程合,继承其衣钵,当前同后圣严傲云一样是已经成就三不朽的儒圣,在儒林大千世界新学中声望与影响力仅次于严傲云。  

后圣严傲云同前圣程合关系颇为和睦,共同奠定当今之世儒家新学的根基,同朔风山主连峰早年便相识,双方也经常交流学问。  

但那限于私交,在公开理念上双方有不小分歧。  

连峰推崇教化与法度并重,同时信奉古时圣人云:“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虽然不曾公开宣讲,但萧春晖来这边已有耳闻,当初高天随在儒林大千世界时,曾经同连峰来往甚密。  

天宫旧属,可能在这方大千世界有了志同道合者。  

正是因为此前高天随的到来,严傲云与连峰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甚至矛盾渐渐公开。  

哪怕在儒家旧学、新学争端越发激烈的如今,儒家新学内部也开始出现分流。  

严傲云主要精力集中在儒家旧学领袖乐原先生吴海林那边,近年来反倒是张晚彤和连峰打交道更多。  

这两年域外天魔又有卷土重来的气势,令儒家旧学、新学之争略微降温。  

吴海林、严傲云暂时放缓双方针锋相对的态势,更多戒备域外天魔。  

萧春晖也成功得张晚彤介绍,来严傲云门下读书求学。  

不过新学、旧学冲突略微平缓后,新学内部分流,愈发暗潮涌动了。  

传言旧学那边,内部同样不太平。  

晚些时候,书童再次来找萧春晖,萧春晖随对方去见严傲云。  

朔风山主连峰已经离去。  

严傲云独坐室内。  

他肉眼看上去如中年人四十岁许模样,貌不惊人,身居陋室内,一切文华内敛,令人全然看不出这是一位已经臻至仙境三重境界的儒家素王。  

“先生。”萧春晖上前行礼。  

严傲云微笑,招呼对方落座。  

他不多提方才到访的连峰,如常考较萧春晖学问,末了笑道:“好,好,气象渐成。”  

萧春晖:“此皆二位先生之功。”  

除了严傲云之外,一直以来,他自张晚彤处受益良多。  

在这方儒林大千世界,亦无唐皇张晚彤可言,而是天瑞居士张晚彤,其本人对此不仅不介意,反而泰然,萧春晖亦入乡随俗。  

“自谦虽好,但如果是我二人之功,便该是我们来做这番学问,可如今显然不是。”严傲云笑道。  

萧春晖:“依先生之才,诸般学问皆不在话下,只是先生为苍生奔波,始终不得清闲。”  

严傲云:“心安便是清闲,无所谓奔波。”  

萧春晖:“域外天魔威胁渐渐重消…先生将要再次西行?”  

严傲云起身:“世事如此,且多磋磨。”  

萧春晖送对方离开。  

他不必再联系张晚彤。  

相关事,严傲云会自己同张晚彤沟通,萧春晖并非作为双方之间的桥梁存在。  

不过萧春晖回到自己小院中以后,也没有再次翻开书卷。  

暮色下,他静静望着远方天空,梳理思绪。  

九天十地大千世界那边,自人间合流之后,高天随便再也没有公开露面过,行方不明。  

但他近来可能跟朔风山主连峰有过联系…萧春晖心中默默想道。  

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雷俊同样接到大师姐许元贞的通知。  

在那边,张晚彤有跟许元贞交流过。  

“新学、旧学之争局面没有彻底明朗前,他们应该不会有太大动作。”雷俊沉吟:“何况纵使域外天魔来袭关头,魔佛一脉传人也仍通过时之渊侵袭儒林大千世界,虽有浑水摸鱼一说,但那边当前太乱了。”  

许元贞轻笑一声:“也未必是完全乱得不可开交。”  

雷俊:“有新发现?”  

许元贞:“所谓域外天魔再次来袭,我们这趟当面与之打了些交道。  

它们并非来自那妖魔之世,但是,那边佛门弟子扭曲入魔的变化,可能与之系出同源。”  

雷俊听着天通地彻法箓中传出的声音,双眉轻轻扬起:“这样么…”  

他沉吟片刻后说道:“若是如此,当更慎重,百目妖树当初乃是佛门金身三重的千手千眼大尊所化。”  

千眼千手大尊自身当初肯定出了很大问题才给人以可趁之机,否则纵使是洞真层次的仙佛,能镇压或杀死他,也不至于将他扭曲成那般模样。  

但前车之鉴,仍值得后来者警惕。  

许元贞:“嗯,无妨,晚些时候有机会,再多看看。”  

雷俊闻言了然:“大师姐已经做好洞玄太微的打算?小师姐呢?”  

许元贞:“晓棠已经闭关了,我跟她路数不同,不急在眼下,这阵子正好再研究点别的东西。”  

雷俊:“预祝你们顺利功成,那边不太平,如果有需要,先回来,或者我们这边人过去。”  

结束联系后,雷俊端坐三清三宝洞天内,细细思索。  

晚些时候,忽有一道金光飞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