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师父的快乐(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道门九重天大乘高真之中,原先居于顶点的蜀山派南峰掌门沈溪和真武观观主木淳阳,自玄门大典后便各自闭关静修,少在人间走动。  

道门其他高手,受掌教雷俊影响,亦少涉足人间事。  

不过他们针对原先大明人间理学宗法礼制的祓除,仍然在一直进行。  

蜀山派西峰掌门元青瓷对此尤其在意。  

人间合流后时至今日,时间推移下,理学根基已经越发稀薄。  

原先的大明皇朝也基本成为历史。  

宗室子弟有继续图谋复辟者,但也有各奔东西谋求出路的人。  

同样受掌教雷俊影响,元青瓷等人行事态度坚决但不酷烈。  

在此过程中,他们渐渐同部分宗室子弟建立起联系。  

这部分明廷宗室子弟到如今,已经兴不起复辟的念头,但当中仍然不乏希望能为自身谋个进身之阶亦或者保全身家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元青瓷等人陆续能得到一些对面的隐秘消息。  

雷俊闻讯并不意外:“看来静极思动,会有些大动作。”  

卓抱节:“经元掌门确认,消息无误,应该是确有其事,只是不知是否真相全貌,尚不能确定会否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法。”  

雷俊:“权且看看好了。”  

一旁元墨白微笑道:“蜀山派沈道友和真武观木道友当前正闭关,这趟不必打搅他们,我邀请昆吾派张道兄一起去看看。”  

既是难得大动作,对方想必聚集人手不在少数。  

元青瓷方面得到的消息有金刚界羯磨部异动,那极可能是部主阇底罗亲自出马。  

羯磨部主阇底罗乃九重天五层法身圆满的金刚界上师,实力非比寻常。  

何况还要考虑对面可能有别的高手。  

故而元墨白邀约昆吾派掌门张海鹏同行。  

自先前赵蟾阳过来后,张海鹏彻底放下心事。  

赵蟾阳入时之渊一行,于他个人是一重劫数一重磨砺,于张海鹏而言,又何尝不是?  

放下这桩心事,静心修行,数年下来,张海鹏个人修为实力亦更上一层楼,由此前的九重天四层境界,成功臻至九重天五层圆满,成就道家丹鼎派五气朝元之境。  

依其年岁,能否练气还神登仙,尚属未知,但修为已经实打实更进一步。  

故而沈溪、木淳阳两位九重天圆满的大乘高真当前虽然闭关不出,但道门在人间仍然有九重天五层境界的高手坐镇。  

龙虎山天师府中,当前上有雷俊本人坐镇三清三宝洞天,高悬穹宇之上震慑四方,下有众多高功长老成长、成熟起来,府中事务操持有度。  

府内外皆今非昔比,元墨白自然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常年留在山上坐镇。  

“事涉幽垠、连山,弟子随师尊一同过去看看究竟。”楚昆亦开口请求同行。  

雷俊于是在一旁笑道:“抱抱也一同过去吧。”  

人间合流之前,卓抱节便经常代表天师府前往大明人间,会同其他玄门同道一起行动。  

眼下他已经交卸了执事殿值守长老一职,当前无明确职司在身,雷俊便也索性打发他跟元墨白、楚昆同行。  

“弟子遵命。”卓抱节向雷俊、元墨白行礼。  

自雷俊、唐晓棠、许元贞三人相继洞玄登仙后,龙虎山天师府一脉当前难得再有三位大乘高真一同出山。  

等张海鹏、元青瓷等人与之汇合后,心中又另有一番感触。  

这趟过来的元墨白、楚昆、卓抱节三个,刚好是天师府里三辈传人。  

虽然楚昆并非卓抱节师尊,但他们三个依然是实打实的一脉相承。  

其他人见了,心中都难免感慨,龙虎山天师府确实人才济济。  

至于雷掌教,当下身处三清三宝洞天内。  

虽然将玉清周天法镜暂时收起,但凭借一些天通地彻法箓和天视地听符,他可以静观元墨白、楚昆、卓抱节等人此行。  

除了龙虎山天师府众人外,道门还有张海鹏、元青瓷、陈令风、岳西陵等高手同行。  

元青瓷早些时候便在这一带活动,清剿理学修士。  

当前他面上不动声色,仍如此前一样活动,但私下里已经通知元墨白、张海鹏他们:  

“对方四散开来,观之针对不同方位分头行事,似是布置多个儒家祭礼法仪。”  

元墨白悄然传音:“具体方位当前能明确多少?”  

元青瓷:“先确定了两个,但对方人手不明。”  

“虽然情形不明就行事,有些失之于草率,但既然是儒家祭礼法仪,那动手还是宜早不宜迟。”蜀山派北峰掌门陈令风言道。  

时间拖延下去,谁知道对方祭礼法仪推进到什么程度,会产生怎样变化?  

至于说有些冒然,其实也不至于。  

雷俊、白湄、赵蟾阳当前都在。  

他们虽然近年来不过问人间中事,但无形中就为道门中人压阵兜底了。  

说得不客气些,道门其他人在人间行事,大可以奔放地平推过去。  

只是纵使环境如此,元墨白、张海鹏等人平日里行事仍然克制,自省之余,教导弟子免生轻慢之心。  

莫说高天随、郑白榆那般对立的顶尖强者都还在世,纵使世间已无敌手,于自身修行上亦需自省审慎。  

但陈令风所言,亦不无道理,面对儒家祭礼法仪,大方向上处理起来始终是宜早不宜迟。  

“陈道兄所言甚是。”元墨白看向张海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