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登仙第一剑(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身,都没区别。  

这个古怪和尚唯一能起作用的手段,便是在这娑婆中召来无间之力。  

对方不封闭娑婆,依仗便是如此?  

或者,另外还有其他高手埋伏?  

作为武道仙境高手,对于敌人针对自身的杀机与威胁,陈大道极为敏锐,但并无发现有其他埋伏。  

可就在他的拳头即将命中静久之际,忽然有道道佛光亮起。  

这些佛光,凝聚成法阵,将王归元五人一同笼罩在中央,霎时间仿佛莲花盛开。  

接着则是花瓣撕裂,佛光闪烁,阵法晃动。  

五人结阵,硬生生抗住陈大道这一拳。  

只是武仙攻击实在太过强悍,白莲立马呈现枯萎姿态。  

一击没能立刻得手,陈大道微微挑了下眉毛:“好。”  

说话同时,便有更强悍的攻击连环而发,当即凿穿阵法所显化的莲花,将阵法撕裂。  

他速度太快,王归元五人到这时才来得及应变。  

他们头顶,继续有莲花盛放,形成阵法。  

而这次阵法中心,佛光没有形成白莲,而是化作一枚宝珠,朝陈大道当头打落。  

五人脚下,同样有莲花开放,白莲中心的佛光则凝聚显化一尊宝瓶,从中传出吸力,想要牵制陈大道。  

陈大道面上露出笑容。  

虽然以他的防御,直挺挺凭自身防御硬挨对方攻击也无碍,但他不给对方任何手段沾身的机会,哪怕这是个九重天修士。  

于是就见他身形仿佛在原地晃了下,似是消失。  

下方宝瓶瓶口传出的吸力,便再锁不住他。  

而上方宝珠打下亦落空。  

可王归元并没能逼退对手。  

恰恰相反,陈大道这次直接已经从后方来到白莲圣主静久身边。  

孔雀大明王菩萨法身虽然早已经证悟空性,但此刻面对的并非九重天武圣,而是已经推开仙门的武仙。  

陈大道拳意气血凝结下,虚与实的界限已经不再分明,孔雀大明王菩萨法身避无可避,被陈大道当场一拳打碎。  

拳头去势不停,更命中静久本人。  

可就在这时,陈大道心中浮现警兆。  

他快速抽身而退。  

但以静久为中心,一个巨大的“卍”字符出现,霎时间佛光冲霄,笼罩王归元五人和陈大道。  

而在他们头顶,佛光凝聚一尊巨大的菩萨像,面现慈悲之色。  

陈大道认得,那是佛门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光影一现,陈大道首次感觉自己身形无比沉重。  

仿佛背负了某种重担。  

对于武道仙人而言,力可挪山填海,便是当真一座山压下来,陈大道早在九重天武圣时便已经不当一回事。  

可现在,他身形竟仿佛被生生压得佝偻少许。  

那仿佛是一方广大天地的份量。  

虽不如整个红尘人间,但远非寻常一方洞天异域空间可比。  

“这就是无间?”陈大道驮着那地藏菩萨像,心中反应过来。  

这是受王归元影响,当前还处于封闭下的无间,不见其中无穷灾劫和破坏外露。  

虽然当前不是在红尘人间,但娑婆作为九天之一,当前内里还有不少凡人百姓生存,王归元亦不会放任无间在这里流毒作乱。  

他不开启无间,此刻则是将无间转而压在陈大道身上。  

经过多年揣摩,以及雷俊、许元贞、唐晓棠一起帮忙参详,王归元终于有了一些解决无间难题的办法。  

说来罪过,这办法的根本便是找人代为受过。  

只是王归元一来不愿祸害别人,二来也担心旁人承受不住无间,令无间降临人世。  

好在经过多年筹划、准备,再得雷俊相助,他渐渐准备妥当。  

而现在,背锅的人选也自己送上门来了。  

纵三世身中的过去身白莲圣主静久,这一刻身形赫然正在消逝。  

但王归元视若无睹,只静心准备。  

陈大道则陡然安静下去。  

他隐约意识到对方在打什么主意。  

只是,未免小看了他。  

下个瞬间,陈大道的血肉之躯,开始变化壮大,由原先的常人大小,仿佛变作顶天立地的巨神。  

而他推开仙门所成就的仙武,在这一刻更是爆发出莫大威力,霎时间仿佛能分裂海天。  

无间虽重,还不足以压住他。  

至少,只要让他挣脱开一瞬,凭武仙的身法速度,早足够他挪移避开,令对方手段再难沾身。  

可就在陈大道撑起震开上方地藏菩萨光影的同时,他脚下忽然有道道灰雾散开。  

灰雾内,有虚幻的光影浮现。  

光影无声,但有寂静森冷的河水九曲蜿蜒,不疾不徐流淌,冰冷寂静。  

陈大道认出是同无间并列,十地中另一处所在,黄泉。  

黄泉里,忘川河畔,有一座黑色的城池矗立,上书“酆都”二字,乃是如今黄泉之主雷俊新立而成。  

这时在黑色的城池上空,亦有光影凝聚成一尊高大的神祇。  

这神祇同上方地藏菩萨的光影,一道一佛,这时相对而立。  

于佛、道而言,双方皆是昔年传说中执掌地府冥狱之人。  

佛门的地藏菩萨。  

道门的酆都大帝。  

此刻真实的黄泉中,雷俊留下的大量符箓,闪动光辉,与黄泉忘川和酆都之力结合。  

雷俊当初交给王归元的两枚法箓之一,这时承继接引黄泉忘川同酆都之力,终于在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