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来无影去无踪(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婆而言,自是再好不过的消息。  

依其天赋,只要学佛,自然可以在南晋皇帝诸子中脱颖而出。  

再加上菩提寺和小西天栽培,曹空成就更加出众。  

换了其他朝代其他时候,曹空很难角逐东宫储君之位乃至于最后荣登大宝。  

但在南晋王朝,这一切都不同了。  

虽然,也有很多争议。  

但小西天和娑婆,有信心平息争议,最后扶保曹空登基。  

“师父。”  

良久后,南晋太子禅定结束,睁开双眼,看向面前的远峰禅师,神宁气和。  

远峰禅师微笑颔首,取出一物。  

南晋太子曹空定睛看去,却见那是一株金色、白色、蓝色相间的菩提枝。  

曹空略有些惊讶,但心境平稳:“三色菩提?”  

远峰禅师微笑:“这是尊者亲自吩咐,从娑婆送来这边给你的。”  

曹空面色无悲无喜,但双掌合十,恭声道:“我佛慈悲。”  

他宁定的态度,反而让远峰禅师更加满意,同样口喧佛号:“我佛慈悲。”  

那株金色、白色、蓝色交织的三色菩提,离开他手,自动漂浮到南晋太子曹空面前。  

曹空接过,执于自己手上。  

南晋王朝因为江山有缺,先天不足,曹空虽然入主东宫,转修天子帝王术,但能得到的山河国运加持相对有限,远不似从前的大唐太子张徽和如今大汉太子项璟那般,于修行上有大裨益。  

说难听点,他老爹南晋皇帝自己都嫌山河国运不够,更别说东宫太子。  

曹空转修天子帝王术,只能称得上聊胜于无,更多是身份地位上的象征意义。  

加之两晋人间当前天地灵气尚未开始大规模潮涌,所以曹空想要修成九重天法身境界,仍有不小距离。  

他乃佛门禅武一脉修行天才,不出大意外,九重天在望。  

问题只在于时间早晚。  

不提北晋王朝和须弥佛部的威胁,便是如今南晋王朝自家内部,也谈不上完全太平。  

对南晋太子曹空而言,能早一日修成九重天法身境界,自然是早一日的好。  

这方人间的天子帝王术对他帮助有限。  

但这株三色菩提,却对他帮助很大。  

准确说,不仅仅只是对佛门禅武一脉修行有帮助,对整个佛门诸般道统传承而言,此物都是至宝。  

娑婆显然也看重曹空,愿意将这一至宝投资在他身上。  

“这几日,你便在寺里静心修持。”远峰禅师交代道:“虽然环境不如娑婆,但比王都建业清静。”  

曹空双掌合十:“娑婆乃极乐妙土,非人间浊世可比,弟子昔年随师父入娑婆的时光虽短暂,但一直铭记于心,常想着,有朝一日能长居其中修行。”  

远峰禅师微笑摇头:“痴儿此念不可长,当戒贪嗔痴三毒。”  

曹空亦微笑:“师父教训的是。”  

远峰禅师:“心中有佛,无不是修行地,人间红尘纷纷扰扰,但正因为如此,我当济渡人间,令人间也如乐土般,种善因得善果,立下如此功德,将来自可入娑婆净土。”  

曹空:“师父说的是,娑婆是修行地,菩提寺是修行地,皇宫亦是修行地。”  

他向远峰禅师一礼,然后执了三色菩提盘膝而坐,再次入定。  

三色菩提开始微微颤抖,菩提枝表面散发出金、白、蓝三色的光辉。  

可惜,曹空刚开始修行不久,便被外界打断。  

人在云舟山北麓的雷俊,静候一天,眼看着签运中提及的第二日酉时三刻临近。  

玉清周天法镜观照下,远方南晋菩提寺大战已然开始。  

来自北朝的须弥佛部高手,袭击了南朝这处佛门圣地。  

大战忽然而起,第一时间便臻至白热化。  

北朝佛门高手众多,当中更有不止一位九重天境界的须弥佛部上师,奇袭之下令南晋菩提寺远峰方丈左支右绌。  

但结束也快。  

南晋王都同菩提寺距离不远,虽然南晋皇帝坐镇中枢没有亲自出手,但大量南晋高手驰援菩提寺。  

南晋另外两大佛门圣地悬天寺和天龙寺都有佛门高手驰援。  

但最终一锤定音,令菩提寺转危为安者,乃是小西天方丈宝能大师亲自出马。  

这位南朝第一高手的现身,令菩提寺上下和太子曹空得以保全。  

双方大战期间,雷俊可以放心以玉清周天法镜观览全局。  

宝能方丈修为达到了九重天五层圆满的境界,且心灵神魂修为不俗。  

但他眼下注意力,更多用于戒备附近的敌人,分心之下再无可能察觉高悬天上的玉清周天法镜。  

不过雷俊并没有直接插手这一战的打算。  

他静静看着南北佛门高手,针对南晋太子曹空和那株三色菩提展开一番争夺。  

须弥佛部之主毗摩舍没有亲至的情况下,北朝佛门高手唯有败退,并有不小损伤,偷鸡不成蚀把米。  

但南朝小西天宝能方丈心情并不愉快。  

曹空这次外出来菩提寺静修是秘密行事,不管在佛门还是在王都建业,知情者都极为有限。  

须弥佛部中人虽然不比大妖,但如此多高手悄无声息潜入南朝,更是令人难免不为之多想。  

曹空当下无碍,但他借助三色菩提的静修,算是毁了。  

不仅仅是前功尽弃,三色菩提更险些被须弥佛部高手夺走。  

最终南北佛门高手争夺之下,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