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巫王降世凭体(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化身为王旭的雷俊,不在苏州外围多停留,继续追击大空寺方丈绝相和尚与空桑大巫欧红成。  

两人分不同方向遁逃。  

论及速度,都不算特别出众。  

只是外围还有其他大汉修士,雷俊便也不同时张开两重大乘道景分别摄拿。  

通过浩然玄圭化道家法力为儒家浩然气,他的大乘道景仍似经学大儒家国天下一样半张开,追向欧红成。  

难得空桑大巫露面,雷俊更倾向于拿住这个目标。  

欧红成被“家国天下”摄拿,断了去路。  

可惜雷俊没能将之生擒活捉。  

最后关头,这空桑大巫竟然狂嚎着身体自动四分五裂。  

漫天血雾中,夹杂着大量诡异黑气。  

雷俊仔细小心应对,才不给对方从内部沾染他“家国天下”的机会。  

眼见欧红成亦非自愿,雷俊心知这是空桑中另有强者,早就在欧红成体内下了巫术禁制。  

如此手段,恐怕九重天大巫也不足以做到。  

极可能是先前令东阳山人王旭身中巫王降的存在。  

手段倒是颇为狠辣,就是不知大空寺方丈绝相和尚那边是否相同情况?  

但这趟倒是可以确定,大空寺同空桑大巫有关。  

大汉人间当前种种异变,背后也都有空桑大巫手笔谋划。  

并且,如果雷俊没有看错的话,欧红成的巫术传承,应该是空桑天京一路。  

雷俊静心思索的同时,脚下不停,继续前行。  

令叶氏、李氏、王氏心情复杂的是,他没有重回苏扬之地,而是直接北上。  

欧阳靖远和方骏眉得以随行。  

江南战场上,绝相和尚负伤而走,战局立刻扭转,大汉修士开始反攻,大空寺僧人则开始遁逃,只剩下些凶顽大妖不甘心离开,但也唯有且战且退。  

大汉修士开始大面积收复大江以南失地。  

雷俊化身而成的“王旭”,则径自前往大汉皇朝国都长安。  

不过,他首先去的地方不是长安城,而是距离长安还有些距离的华阴。  

在这里,有一座行宫。  

大汉皇朝名义上的天子,项成元,当前在这里。  

作为东宫代表的欧阳靖远,安静等在行宫外。  

方骏眉则在头前带路,请东阳先生入行宫觐见。  

行宫奢靡,“王旭”视而不见。  

游园中,一群乐工伶人正在表演戏曲,这时因“王旭”到来,纷纷退下。  

“王旭”目光从他们身上扫过,最后落在凉亭中一个中年男子身上。  

对方衣着随意,神态慵懒,但山河国运龙气加身,不难令人确认,这便是当今汉皇。  

“陛下。”方骏眉当先行礼:“东阳先生到了。”  

汉皇项成元随意地摆摆手:“方爱卿先退下吧。”  

方骏眉依言告退。  

“王旭”负手而立。  

汉皇项成元同他对视片刻后,先问起:“听方爱卿奏报,先生多年不履人世,乃是为了调养身体,至今仍未大好?”  

“王旭”平静言道:“因为空桑巫门中人。”  

汉皇项成元微微沉默半晌后,身体有些虚浮,起身无声向“王旭”一礼。  

“王旭”并不意外的样子:“陛下亦受空桑巫门所扰。”  

汉皇项成元闭口不语,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看向“王旭”的视线中,除了感谢外还有少许羡慕与钦佩。  

“王旭”言道:“陛下无需客气,昔年机缘巧合,王某亦不曾料到,空桑中人谋划如此之深。”  

到如今,他已然明白,昔年颇有贤名的汉皇项成元,为何突然昏聩。  

对方发生变化,与当初东阳山人王旭突然避世断了音讯的时间节点颇为接近。  

多半便是汉皇踩了空桑巫门中人的大坑。  

东阳山人王旭阴差阳错之下,坏了对方的好事,但自身也因此早亡。  

得他相助,汉皇项成元躲过一劫。  

但没能完全躲过。  

此后种种消极表现的背后,是他在辛苦对抗空桑巫门带给他的后遗症。  

因为巫门咒术的诡异霸道,相关苦果,他还要一个人承受,难以对人言。  

既是为自身,也是为听者。  

哪怕现在对着同病相怜的“王旭”,汉皇项成元同样要谨言慎行。  

对于“王旭”,汉皇除了感谢昔日相助之情外,同时还羡慕和钦佩对方可以免除后患困扰,能针对空桑,畅所欲言。  

…当然,事实上,他不必羡慕。  

真正的东阳山人王旭,同样没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而能让项成元和王旭这等高手,还吃如此大亏,相信在空桑中也唯有九重天之上的存在,方能做到。  

并且,多半不是初登九重天之上,而是似须弥中善智慧尊者一样,实力非凡。  

不过因为当初天地大劫和其他或这或那的原因,对方坑了汉皇,反击东阳山人之后,情况应该也不顺心。  

否则不至于等了这么多年后,方才卷土重来。  

此外…  

“陛下这些年来,可有赴龙虎山一行?”  

“王旭”目视汉皇问道。  

汉皇项成元颔首:“去过,但龙虎山那位老祖,自身似也有不妥,虽为朕谋划镇压诅咒,但终究没能将之彻底祓除。  

此前大唐天师府一脉席卷大同再入我大汉,龙虎山整体隐入太清度人洞天内避而不见,想必是相同缘由。”  

他招待“王旭”落座,接续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