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天师掌蓬莱(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携一批府中长老与弟子,前往蓬莱听候雷俊、许元贞差遣。  

叶东明、李妙真虽在蓬莱中,但不多走动,一副客居模样。  

“蓬莱灵气,相较人间仍更加充沛,尤其是更适宜我道家弟子修行。”  

雷俊同蔺山吩咐道:“府中弟子,可轮批来此,不过九天之所在,虽然不似十地那般凶恶,但于年轻弟子而言,仍不可掉以轻心,当做预选,循序渐进。”  

蔺山:“谨遵掌门法旨。”  

入内天师府中人,半是修行,半是遵从师长吩咐指点,整理蓬莱中的遗迹与仙岛。  

此前道国中人在开辟,留下基础。  

双方虽不同路,但有些东西,龙虎山天师府都可留用,只部分予以摒弃或修改。  

雷俊和许元贞当前都在蓬莱内,有他们盯着,无需担心年轻弟子接触人间道国所遗之物会有什么不妥。  

卓抱节当前也留在蓬莱,随侍恩师身旁,同时自己静心修持。  

雷俊再温养上清玉宸仙竹和太清八景宝蓑一番,同时随口问道:“你唐师伯开始修持皓灵七炁了么?”  

卓抱节:“回师父的话,唐师伯已经开始修持皓灵七炁。”  

修持皓灵七炁,便意味着唐晓棠的修为境界,臻至九重天四层。  

按理说,她修成九重天四层境界,应该比许元贞修成九重天五层还更早。  

只是唐真人先前忙着找黎元衡麻烦,故而耽搁了些许。  

如今被空桑大巫打岔,空桑大巫损失固然惨重,但唐晓棠也断了寻找黎元衡的线索。  

她不忿之余,倒是想起来先修持皓灵七炁,提升自身境界,进一步增强天心洞明法箓的功效,颇有几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架势。  

“之前为稳固你的根基,一些修行走得慢了些,如今臻至上三天,可以放开些手脚了。”  

雷俊再交代自己的徒弟:“其中变化,需你自己细心把握。”  

卓抱节:“是,师父。”  

天师府弟子开始大范围整理蓬莱,可以说收获颇丰。  

在这里,他们找到许多人间当前稀少甚或者绝迹的天材地宝。  

部分东西,甚至雷俊也能用得上。  

例如,千棱镜玉。  

上次炼制星河天罗,雷俊将先前所得千棱镜玉全部消耗一空。  

直到眼下,方才又得少许,虽然数量没上次多,但雷俊接下来可以就类似法宝,做些全新尝试。  

只是稍晚些时候,大明蜀山派掌门元青瓷,暗中传讯,颇为隐秘,连李妙真等蜀山长老,都不明其中详情。  

雷俊看过讯息内容后,双眉微微挑起。  

他思索片刻后,通过元青瓷领走后暗中供奉的符箓法诏回信给对方。  

稍晚些时候,一个神秘来客,悄然来到蓬莱。  

迷雾散去的一座岛上,对方见到雷俊,也露出自己真面目。  

正是大明道家第一人,前真武观主木淳阳。  

“贫道此前曾相助明廷内阁大学士,试图洞开大明人间通往归藏的虚空门户,彼时迫于无奈,但此番登门,还是要首先恳请天师与大唐皇朝见谅。”  

木淳阳言道:“些许薄礼,只为偿歉疚之情,得罪之处,还望多包涵。”  

雷俊:“木观主言重了。”  

他注意到,木淳阳当前并非只得元婴阳神,而是拥有真实肉身躯壳。  

魂魄相合,无分彼此,不似夺舍。  

元青瓷言及对方未被须弥渡化,同样不似虚言。  

注意到雷俊的目光,木淳阳微笑:“贫道身怀造化仙体,平时也做了些准备,幸好如此,这趟才能逃过一劫。”  

关于雷俊,如今在大唐人间亦有不少传言与猜测,并且传入大明人间道门中人耳中。  

目前主流观点,这位大唐当代天师,极可能后天提升了自身资质。  

眼下恐怕和唐晓棠一样,是仙体层次的根骨还要加上清静层次的悟性。  

从前关于他什么仙体,还有不少疑问。  

但随着他同时身怀两方大乘道景的消息传开,大家渐渐都开始猜测他是传说中的两仪仙体。  

木淳阳近来也有耳闻。  

两仪仙体同造化仙体之间可能存在少许竞争,他亦心知肚明。  

不过眼下二人面对面,木淳阳平和淡定。  

雷俊同样不多打听对方的造化仙体,也不打听对方如何从须弥脱身。  

双方见礼后,他只简单询问几句有关须弥里善智慧尊者的一些消息。  

“这位佛门尊者,状态定然不妥,先前被他镇压磋磨,此番得以脱困遁走的那头大妖,同样如此。”  

木淳阳言道:“不过,善智慧尊者,亦非初成佛门金身那么简单,其正常时,修为深不可测,眼下虽然留在须弥不踏足人间,但仍不可小视。”  

雷俊颔首:“多谢木观主相告。”  

他看着木淳阳:“当前大明人间,情况如何?”  

木淳阳:“先在须弥,再到蓬莱,大明连番受挫,山河当前动荡不安。  

大明朝臣中高手折损不轻,非短时间内可以恢复元气。  

因为这个缘故,大明山河国运当前有不稳之势,周边大妖四起,疆域内亦开始有大量民乱爆发。”  

雷俊没感到意外。  

虽然明皇尚在,但大明皇朝是独特的天子与读书人共负山河社稷。  

陈裕、刘冲、高铭、席之昌等众多顶尖理学大儒身陨,同样会对大明山河社稷造成影响。  

一如当初女皇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