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太清度人洞天(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转。  

片刻后,法箓从雷俊眼眸深处消失:“大师姐的传讯。”  

楚昆闻言,神情顿时变得古怪些许:“大师姐已经去大汉人间了?”  

雷俊:“准确说,已经去大汉龙虎山走了一圈。”  

楚昆好奇:“她跟大汉龙虎山的掌门交手了?还是说,当真有仙人?”  

“都没有。”  

雷俊:“大师姐现身,大汉龙虎山直接就通过特殊法仪,整个山门一起隐入虚空,就此在大汉人间消失不见。”  

楚昆闻言愣住:“这…”  

他修道同样已有不少时日,知道不少掌故,身为大唐龙虎山天师府高功长老,可供他调阅的典籍资料繁多。  

故而在最初的惊讶后,楚昆很快宁定心神,思索回忆。  

沉吟一番后,他面上惊疑之色并未全部褪去,有些不肯定地望向雷俊:  

“师兄,之前听说,大汉龙虎山上空没有上清雷府洞天,但现在看来,莫非…太清度人洞天在这方人间?”  

雷俊:“按大师姐描述,该是如此没错。”  

楚昆:“太清度人洞天,我记得在很早时候便已经封闭了,比本派道法改元,汉末人间分流还要更早?”  

雷俊:“不错。”  

太清度人洞天,传说中有诸般妙用的福地洞天,但对大唐天师府如今传人而言,只能通过前人笔迹、道经记载,管中窥豹。  

现在看来,大汉龙虎山天师府虽然没得三宝一坛的传承,也没得上清雷府洞天,但并非全无所获。  

“这…我渐渐开始相信,他们确实是上古符箓派一脉传承至今。”楚昆喃喃自语:“但这副往洞天里一缩的模样,他们当真有已经登仙的祖师存在?这看起来更像是先前虚张声势。”  

雷俊:“当前言之尚早,大师姐的意思,也是她留在那边寻查一番。”  

楚昆:“大师姐修为精深,如今又已经成就寰宇仙体,这类隐没的洞天异域,相信没几个能逃过她法眼。”  

雷俊目视大同和大汉人间相通之虚空门户:“这要看大汉龙虎山究竟有几分本领了。”  

唐晓棠得知此消息,心情需要用五个字来描述:  

失望。  

更失望。  

她既失望于许元贞自顾自就跑去大汉龙虎山,更失望于大汉龙虎山竟然会是这般反应。  

搞得唐国师此刻完全提不起兴致。  

“我们,去找须弥宝部吧!”她回过神后,几乎脱口而出。  

雷俊:“那反而帮他们忙了,何必给他们占这个便宜?”  

须弥宝部在大汉人间发展相对一般,虽然实力雄厚,但汉廷帝室一直来更倚重大汉龙虎山。  

如今没了龙虎山,须弥宝部正是可能大展拳脚的机会。  

汉廷帝室此刻的心态,颇为微妙。  

“不论对面的宫廷内部还是龙虎山上下,情形都有些蹊跷。”  

雷俊言道:“不妨先看看好了。”  

大汉龙虎山暂时消失,对大汉皇朝的当前局势变化,定然造成巨大影响。  

唐晓棠:“汉臣想要那个名叫谭木为的巫门中人。”  

雷俊:“当时限于时间,我没仔细审他。”  

唐晓棠:“他奉另一个名叫龙峰的大巫命令,来观察大同这边的情况,如果有机会,从中浑水摸鱼一番,不过不是想占大同,只是想看看大同有无他们所需的一些珍贵天材地宝。”  

雷俊若有所思:“小师姐,那些天材地宝,咱们留份单子,晚些时候再细琢磨。”  

唐晓棠:“嗯,都有记下。”  

除了马宗祥仍然被扣下以外,大唐方面将尹明、谭木为都交给了大汉皇朝,算是表明了善意。  

同时还送了他们不少有关须弥以及其中佛门传承的消息。  

比方说,须弥中存在金刚界五部,好手如云。  

再比方说,他们有度化佛门护法的意愿,并且有行之有效的手段。  

不论雷俊还是楚羽,都不介意给须弥宝部上些眼药。  

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作用。  

没了大汉龙虎山,又有大唐占据大同,近在门口,大汉皇朝内部势必开始尽量团结自身当前所有力量,用以应变。  

何况就在大汉人间中,他们还有南荒大空寺这样的外道或者说魔道强大势力存在。  

随着大汉人间天地灵气潮涌,利于人族修士修行的同时,四方妖气恶氛同样高涨,同样滋生出大量强悍妖族。  

这些都是问题。  

哪怕汉廷宗室对须弥宝部存在某些看法,当前短时间内大面上,须弥宝部都是他们笼络的对象。  

原本在大汉皇朝不那么强势的四姓六望世家名族,作为本土势力,更不必多说。  

他们对大唐皇朝,同样抱有戒心。  

一方面大唐占据大同,而大同和大汉人间虚空相通。  

另一方面,自是因为许元贞进入大汉人间,令大汉龙虎山隐世。  

出于多方面考虑,汉、唐之间没有更多冲突。  

身为大唐当前道门领袖,龙虎山当代掌门的雷天师,以及在很大程度上能代表大唐官方态度的唐国师,都止步于大同,未踏足大汉人间一步。  

许元贞同大汉龙虎山之间,被定性为个人恩怨。  

是以不管内里作何想法,大唐皇朝和大汉皇朝面上还保持了相当友好的关系。  

楚羽同欧阳靖远不断磋商下,甚至还定下了两朝之间接下来更多来往交流的事宜。  

雷俊对此淡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