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雷氏天外飞剑(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空寺传承,力量意境摧毁崩灭万物,破坏力极强。  

总体而言,这些黑衣僧人与人斗法,以中近距离为主。  

当然,到了圆灭、寂像这等实力,举手投足间覆盖范围也不会小。  

但相较于同境界其他道统的修士,大空寺僧人出手还是在中近距离更能发挥其破坏力。  

只不过事无绝对,大空寺传承中也有少数类似阵势,即便主持者不在阵中,仍杀伤力惊人的神通法门。  

颠倒圆镜智阵,便是其中之一。  

过去最精擅此神通者,正是大空寺上代方丈,圆灭恩师寂像法王。  

自寂像法王身死之后,不曾听闻大空寺有别人修成此法。  

圆灭乃大空寺多年难得一见的顶尖天才,年纪轻轻便成就八重天修为,并得寂像法王传位,一身大空寺法门精湛且强悍。  

只不过此前他不曾修持颠倒圆镜智阵。  

传闻中并非他无力修成,而是其个人不喜。  

但在先前西域金刚寺碰壁,恩师寂像法王亦身死后,经过这些年的蛰伏,圆灭已经成功修成这一大空寺法门,个中妙处,甚至更有青出于蓝之相,充分显现其天赋过人。  

他这一法门埋伏在荒岛上,更是为了伏击天龙寺方丈妙心大师,故而处心积虑仔细布置。  

这时虽然没有圆灭亲自主持,但力量爆发出来,于无声无息间蕴含破灭万物的大恐怖。  

黑莲出现后,乍一看已然是盛放姿态,但接下来却呈现逆生长的花瓣收拢模样。  

随着黑莲整体收拢,便令人感觉荒岛所在那天地一隅,仿佛都随之向内塌陷。  

被黑莲包拢的人与物,都随之一起步入寂灭。  

唯一一点小问题是…  

目标并非圆灭本人预期的对象。  

苏州楚族家老楚涛远身入其中,然后直接就被黑莲包了。  

楚老先生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眼前景象就货真价实的为之一黑。  

这是给八重天境界妙心方丈准备的陷阱。  

妙心方丈倒不至于就此被这颠倒圆镜智阵所毁。  

圆灭预期借此阵伏击妙心方丈的同时,他本人更要亲自出手。  

但换了七重天境界的楚涛远,情况就完全不同。  

如果楚涛远当前状态完好,只面对颠倒圆镜智阵而无圆灭亲自出手攻击,他还有逃出生天的可能。  

但他之前刚跟天理修士恶战,更身负不轻伤势,疲敝交加,此刻再被黑莲一卷,便当真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尤其对这位养潮先生来说…  

为什么?!  

大空寺高手,为什么要突然袭击他?  

楚涛远惊骇之余,更生出几分愤怒之情:  

圆灭他们疯了吗?  

大空寺能在海外休养生息,少不得陆上大唐皇朝几大世家名门暗中资助。  

尤其是青州、幽州和苏州临海之地,同大空寺方面往来尤其多。  

现在大空寺高手为什么要偷袭出身苏州的他?  

没人回答楚涛远这个问题。  

而他本人伤势牵动下,既无力突围,也来不及求助,只能眼睁睁看着黑莲花瓣收拢,将他包在花心中。  

然后,黑莲整体向中心坍塌。  

森森剑气涌动下,如有琴音韵律在黑莲中激荡回响。  

楚涛远拼死顽抗,多少还是支撑了一段时间。  

但可惜,周围无其他人。  

妙心方丈同圆灭大战,双方挪移之下,已经远离这片海域。  

随妙心方丈来此的天龙寺弟子,也小心翼翼跟上自家方丈。  

没有其他大唐修士靠近这里。  

不巧也没有其他天理修士靠近这片海域。  

于是一时间只得雷俊,通过大周天法镜,看着那黑莲一点点塌缩。  

虽然看得出有力量在黑莲内部冲撞,希望能迫使黑莲重新展开。  

但随着时间推移,终究是黑莲向内收拢,渐渐化作一个黑色小球,仿佛舍利子一般。  

黑色的舍利子缩小到一定程度后,轻轻摇晃,然后开裂。  

但并非是内里的人成功破开舍利子从中逃出。  

而是黑色的舍利子自行裂开,接着化作飞灰,在大海上消散。  

先前方位,只见海潮呼啸,海面上已经再看不见那座小小的荒岛。  

自然,也再看不见楚涛远。  

实事求是地讲,这确实是一场误会。  

可惜圆灭当前正跟妙心方丈大战,无暇顾及这一边。  

雷俊虽不知苏州楚族同大空寺之间纠葛有多深,但大唐名门世族中,沿海三家素来同海外大空寺有所往来。  

晚些时候,苏州楚族同大空寺之间怎么谈这件事,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雷俊心平气和,转开大周天法镜视角。  

镜光流转下,移去天理和大唐人间相连的虚空门户处。  

在那里,大唐方面的高手,已经开始再次夺门。  

青州叶族族主叶炎和代表唐廷帝室的楚羽主持相关事。  

苏州楚族老族主楚修远则留在外围。  

先前主持伏击用的祭礼,让楚国老已经颇为伤神,眼下留在外围修养,并督阵大唐其他修士清理残余四散突围奔逃的天理修士。  

但楚国老也有烦心事。  

其同族子侄楚朋这时来到他身边:“大伯,联系不上十五叔。”  

楚朋口中所言十五叔,便是指楚涛远。  

楚国老神情尚安然:“当前海上环境联系不易,再多寻找一番。”  

楚朋应道:“是,大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