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名动四方雷重云(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等待…”  

他面色略显复杂。  

在场其他人皆知原因。  

时间推移下,他们没等来别的,却等来天师府又添一位八重天修士的消息。  

可越是这种时候,他们越是不得不沉住气。  

众人皆成名于世多年的人,经惯风浪,这点耐心自然不会没有。  

但无疑是一种煎熬。  

如今人间风起云涌,时局瞬息万变。  

少有人还敢说,自己能准确把握世事。  

苏州楚族老族主楚修远,也不敢如此夸口。  

他此刻立于东海海边,任凭海风吹拂自己的白发。  

在楚修远身侧,站着一个中年男子,同样风度翩翩。  

乃是另一大名门世家青州叶族的掌舵人,叶炎。  

“龙虎山风云激荡二百年,如今汇聚起一番气数。”楚修远言道。  

老者神情平和,娓娓道来。  

早些年,苏州楚族同龙虎山天师府之间关系尚可。  

时局变迁下,双方近些年关系转冷。  

不过,因为最近诸般变化此起彼伏,不论天师府还是苏州楚族都更多倾向于一动不如一静,所以彼此关系没有更进一步恶化。  

如今苏州楚族、青州叶族都在改善同唐廷帝室间的关系。  

但外间种种风吹草动,他们分毫不曾放过。  

龙虎山天师府,仍然是关注的对象。  

“嗯,玄霄子雷重云,又一个五十岁内臻至八重天境界的符箓派道士。”  

叶炎开口:“不过,有件事我更在意,这个雷俊,从修成七重天算起,到如今再修成八重天境界,一共用时多久?”  

“十年,纵使稍多也极为有限。”楚修远言道。  

距雷俊公开展现七重天修为,成为天师府新的高功长老到如今,严格来算尚不足十年。  

只不过因为江州之战时,他显现斗姆星神法象,外界无法判断他此前修炼斗姆星神法象用时多久,也就不好判断他真正修成七重天的时间。  

但楚修远倾向不会超出十年太多。  

“即便如此,那也是快极了。”  

叶炎轻声道:“就我所知,许元贞和唐晓棠从初成七重天算起,到修成八重天境界,也都花了十二年时间。  

雷俊,可能用时比她们更短,除了当今陛下情况特殊外,这些年来,他应该是从七重天到八重天最快的人。”  

楚修远神情如常,目光沧桑:“就老朽所知,确实如此。”  

二人一时间都微微沉默。  

过了片刻后,叶炎方才重新开口:  

“入门到一重天圆满,两年以内。  

一重天圆满到二重天再到三重天,四年以内。  

三重天到四重天,两年以内。  

四重天到五重天,四年以内。  

五重天到六重天,六年以内。  

六重天到七重天,四年以内。  

然后七重天到八重天…”  

雷俊一路修行走来,境界提升上方面信息相对公开。  

故而叶炎此刻如数家珍:“整体来说,是越来越快的,中三天更胜下三天,如今上三天,更胜中三天。”  

楚修远:“道门传承不似我辈读书人,可考虑厚积薄发,所以这位雷道长的情况,更可能是有大机缘,根骨、悟性资质后天得到提升,类似情况虽少,但并非绝无仅有。”  

“造化变迁,潮起潮落,天师府同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叶炎开口:“之前许元贞和唐晓棠,让她们自己落水搏击,未必会覆顶。  

但要她们带着天师府整艘船前进,她们更多是帆是桨。  

而这个雷俊…我以为,除了帆桨外,他更有做舵的潜质。”  

楚修远轻轻颔首。  

叶炎又沉默片刻,然后才再开口:“他对朝廷,具体是怎生看法?”  

楚修远:“不热络,皇位更迭,他未必会参与其中,不过,尚不能断言。”  

叶炎沉吟:“昔年李外之战,他少有表现,但其师元墨白,是反李氏的。”  

楚修远明白叶炎所虑。  

截止当前,雷俊已经名动四方,成为任何地方都不会忽视的存在。  

但这主要在于其修为实力。  

雷俊本人,看上去仍然低调。  

江州林族乃龙虎山天师府世仇,雷俊参加江州之战,无可厚非。  

东海外破黄天道宗坛一战,同样没什么可说的,雷俊身为天师府高功长老,对黄天道长老齐硕下手不容情,亦在所难免。  

其后赴南荒追查人间道国之事,同样理所当然。  

目前看起来,他所为诸般事,都紧紧围绕自家天师府。  

同佛门,同世家名门之间少有打交道的时候。  

而女皇和太子张徽先后驾临龙虎山期间,雷俊皆态度如常,彬彬有礼但疏淡。  

传闻中他同许元贞、唐晓棠相处皆得宜。  

但人各不同,相交莫逆者亦可能在不同事上有不同观点。  

“楚昆,如今首先是楚重光,然后才是楚昆。”  

无需叶炎动问,楚修远已经先坦然说道:“不必多费心思,不过他们师兄弟彼此间,关系倒是颇和睦。”  

老者转身回望内陆方向:“至于那位雷道长,虽然淡漠,但老朽以为,还是不要妄下断言为宜,亦不要轻易试探。”  

叶炎:“对此,我亦有同感。”  

楚修远:“太子殿下那边…”  

叶炎:“殿下素来处变不惊。”  

“这就好,这就好。”楚修远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