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道基法宝,上清玉宸仙竹(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般而言,符箓派祖庭龙虎山三年一度的传度大典,外来嘉宾的观察重点,都着落在天师府近来出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新人。  

只是今年略有些例外,相当多来宾的注意力都落在今天当师父的雷俊身上。  

蜀山派长老何东行同大唐宗室浔安王张穆坐在一起。  

一边观礼,何东行一边轻声问道:“张小友,应该也即将踏出这最后一步了吧?”  

张穆言道:“不瞒何长老,个中详情,本王了解也有限,但应该是有些把握的。”  

何东行祝贺道:“如此,实是可喜可贺。”  

张穆:“听闻贵派有六重天境界的道长,同样只差最后一线之隔?本王这里先恭喜蜀山了。”  

何东行:“还在积蓄,做不得准,做不得准。”  

话是这么说,但他神情平和轻松,显然蜀山内部对此整体持乐观态度。  

张穆恭喜过何东行,视线转回面前典礼,心情却浮现少许阴翳。  

虽然张静真是宗室出身,但毕竟一直以来在龙虎山学艺,乃龙虎山培养成材。  

哪怕不算已身亡的李正玄,龙虎山天师府这年轻一代眼看着就要连出四个上三天修士了。  

蜀山看着逊色,但年轻一代同样人才济济。  

随着天地灵气潮涌,年轻人加速冒头,圣地宗门在这方面相较于世家望族的优势,渐渐开始凸显。  

难怪四姓六望介意。  

事实上,宗室、勋贵方面何尝不感到压力?  

宗室这边情况稍好,如果要在大唐找一家年轻高手比天师府还更多的势力,那就只有唐庭帝室这个特殊的存在。  

虽说天子帝王术同一时间只供养两人,但大唐国势正盛,单以一家一门而言能调集的资源,张唐宗室始终是当今第一,可栽培供应更多人。  

但时间继续推移,就不好说了…  

张穆再看眼前正举行大典的天师府,很自然便想起已成历史的信州李氏。  

曾几何时,李氏也曾领一时之风骚,令天下为之侧目。  

许元贞之前,天师府上一位九重天境界的大乘高真,正是第一代李天师李芝源,有当时道门第一高手之称。  

自李芝源身陨后,直到许元贞,道家符箓派才又有九重天高手。  

单只一人,可横行一世,但不足以长久传家立业。  

然而当年李氏一族人品爆棚,李芝源三子皆成才。  

长子李杨,即第二任李天师。  

次子李柏,乃第三任李天师。  

三子李松,其后亦修成八重天境界,成为天师府屈指可数的宿老。  

一人膝下亲生三子,全部成就八重天境界,放眼天下,纵观古今,即便在传家立世多年的五姓七望中,也极为罕见。  

而那之后,李杨有子李苍霆,在当时不论李氏还是天师府内,都是同代人中最出色的天才,名动大唐,连大唐皇朝其他势力都颇为关注。  

李杨、李苍霆父子之外,李柏有子女李清风、李红雨、李紫阳三人,虽年龄错落不一,但如今回头看,同样皆成才。  

纵使李松子女相对平庸,李氏一族第三代的含金量仍然不可多得。  

如此一来,李氏崛起,不可避免。  

事实上,回首前尘,如五姓七望者又或者历史上其他名门世族,甚至于历代皇朝帝室,在最初崛起时,皆类似如此,连续几代人才井喷,从而奠定传世之基。  

但这终究只是个开始,能否经历时光长河冲刷,能否经受低谷起落,才能决定一家一姓可以延续多久。  

信州李氏连续三代人才井喷,堪称人品爆表。  

但有起有落,到第四代李正玄、李轩、李空等人开始,李氏子弟不复父祖辈那般惊艳。  

李轩等人自然不是庸才,皆有希望在百岁之龄内,冲击七重天境界。  

李正玄更是已经修成上三天层次,成为高功法师,同时具备圣体根骨和通明悟性,天赋潜力过人,平稳而有力地沿着父祖走过的道路前行。  

但凡事怕比较。  

先有许元贞,后有唐晓棠,压得李氏同辈子弟几乎窒息。  

如今李氏已成过眼云烟。  

假使他们还在的话,压力只会更大。  

新崛起的雷俊,已经全方位超过当年的少天师李正玄。  

如果李氏族人还大都在世,面对此情此景,不知他们会作何表情?  

至少,张穆知道,如今不少世族名门的人,表情都很难看。  

龙虎山雷俊这一辈弟子的辉煌,相信天师府自家都很难复制,至少很难做到代代皆如此。  

但总比各大家族的机会要大一些…  

浔安王张穆正在沉吟之际,突然眼中一花。  

前方道场上,传度大典已经进行到核心环节,新入府弟子和度师分左右而立,在主持大典的高功法师宣读十戒后,共行分环破券的仪式。  

一众度师,基本都着授箓道士的深红道袍,唯一例外,便是一身紫袍的雷俊。  

雷长老不仅衣服显眼,身高在众同门中同样显眼。  

但对面将要拜师的弟子,更显眼。  

师父在所有度师中身材最高大挺拔,如玉树临风。  

徒弟在所有参加传度的弟子中则最为矮小。  

矮胖胖,圆滚滚。  

还毛茸茸。  

看着那头毛色黑白相间的小熊,一板一眼站在雷俊对面,同雷俊一起执笔书写章表,敬告天地、祖师,外围观礼宾客神色都略微古怪。  

但大家都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