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元墨白出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挥的感觉。  

雷俊收回视线,继续盘膝打坐,调息吐纳,静静存神观想。  

时间悄然流逝,雷俊专心修行。  

踏罡步斗做进一步整合凝练入自身道印后,接下来是本命第二法两仪元磁法咒。  

再接下来,是本命第三法,天视地听符。  

这两个法门皆雷俊自创,非天师府固有传承。  

都大有潜力,但同时也意味着有许多调整改良的空间。  

雷俊如今修行,关于这两个法术,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设想,不断尝试,再不断推倒更改,不断变化尝试。  

这二法再正式定型凝练入道印所需的时间,便相对长一些。  

不过,随着夏秋交替,冬去春来,到了新的一年,雷俊正式将两仪元磁法咒和天视地听符都凝练入道印。  

并非二法皆已完美,雷俊灵感亦未枯竭。  

但他并不纠结,一步步走来不疾不徐更不迟疑。  

修为和眼界进一步提升后,他相信自己会有更进一步的体悟与灵感,无需当前求全责备。  

“道统基石和本命法术的主体架构都已确立,接下来添砖加瓦便好。”雷俊梳理自身道法脉络。  

非本命法术的其他法门,要凝练融入道印内,单一某种,反而速度更快。  

相较于主干,这些枝叶更多用作一种积累和参考。  

只不过雷俊因为自身兴趣和接引天师袍龙虎法箓的缘故,几乎通晓天师府嫡传各种符术、符法,数量繁多,一一凝练入道印的流程仍然需要一个一个走。  

当然,也正因为龙虎法箓存在的缘故,他将如此大量符术符法归入自身道印,并无阻碍可言,连续不断。  

雷俊在敕书阁的任期,到今年将满三年。  

不过这次他不用换差事,将继续担任敕书阁值守长老之职。  

除了已经闭关近三年的张静真外,雷长老是目前天师府内部最看好在短时间内突破至上三天的六重天境界修士。  

在这方面,甚至要超过目前在京城学宫的蔺山,以及其他六重天长老。  

此世修行,说三岁定终身是夸张了。  

但越是年轻时往往上升势头便越猛,把握好黄金窗口期至关重要。  

是以雷俊虽然四年前才刚刚凝聚道印达到六重天境界,但龙虎山上下,都非常看好他的未来。  

放在往年太平年景,不论雷俊还是张静真等有潜力的苗子,虽然也会成为长老,但一般而言不会担任具体职司,都是放他们继续专心修练或者外出游历积累,以期有朝一日,尽早修成七重天境界。  

如今龙虎山连遭劫数的情况下人丁相对单薄,故而雷俊等人要提前挑起些担子。  

不过,只要条件允许,仍会尽量给他们便利。  

如张静真闭关前就担任敕书阁值守长老一职,相对清闲,她去闭关后,雷俊接她的位置。  

如今虽然三年期满,但雷俊并不挪窝,接下来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待着。  

雷俊亦不摸鱼,除了先前出山时,平时只要在府里,大多数时候都会到敕书阁镇守。  

当然,这里也确实清闲。  

雷长老此前还琢磨着,会不会碰上偷书贼夜闯藏书楼之类的场面,因而暗中做了不少准备。  

但这几年下来,一直没碰上类似事情发生。  

可能是因为这些年来天师府虽然连番遭劫,但也把内内外外不少心怀叵测之人打扫了好几遍。  

“嗯,不管怎么说,无事发生,最好不过。”  

雷长老独自坐在敕书阁内一间雅室里,手中打磨一根内部中空呈管状的金属导轨。  

比起先前那支,现在这支,经历了不少改良。  

精校一番后,雷俊将这支金属导轨,摆在一旁。  

身边桌面上,三根一模一样的金属导轨,并列排开。  

然后雷俊再取出第四根,尺寸与材质上,同桌上那三根,略有不同。  

这是雷俊为适应不同战况和环境,专门炼制的另一种型号。  

“嗯,接下来这个型号,也准备些备用的。”雷俊校对一番后,微微颔首。  

相应的,精金剑丸他也重新炼制一批,改用更精良的材质与炼制手法。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个型号的金属导轨,不过那个暂时还停留在纸面设计上,没有完全落地,只有些用来参考的简单试作品。  

一方面,第三个型号,他会采取更加精良的材质,当前还要等等原材料。  

另一方面,这个型号,是为他将来修为境界提升到七重天时做准备,届时炼制,将更加得心应手。  

雷俊来到这世界的第二十一个年头,慢慢走过,由春入夏,再由夏入秋。  

一日,他结束在敕书阁值守,准备返回自己住处。  

但刚出敕书阁,正好就见师弟楚昆过来。  

雷俊看对方面带喜色,心念一转:“师父出关了,还是大师姐回山了?”  

楚昆笑道:“师父功成圆满出关,我来通知师兄。”  

雷俊当即也笑起来:“走,一起去见师父。”  

二人来到元墨白宅邸,入了正屋大堂,就见一个外貌年轻,面带微笑令人如沐春风的紫袍道士,正坐在主位上。  

不是元墨白是谁?  

他含笑看着两个徒弟一同进来。  

雷俊、楚昆当即一同上前:“无量寿福,恭喜师父功成圆满。”  

在座的还有两人,正是大师兄王归元和亲自过来的当代天师唐晓棠。  

自从南荒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