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六重天,道印(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93章192.六重天,道印!  

王归元被雷俊问得一愣,继而失笑:“你想哪里去了,那可是上清雷府洞天,能进谁不想进?”  

雷俊闻言,微微后仰,上下重新打量同门师兄。  

王归元端茶杯在手里,微笑道:“我修为境界虽够了,但潜力也所剩不多,远远比不得你和楚师弟,所以才一直不能授箓。  

不过也无需为我担心,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强求不得,我辈修行者,顺天而行即可。”  

“这样么…”雷俊油盐不进:“师兄你能瞒过上清雷府洞天?”  

刚喝一口水的王归元,差点没喷出来。  

他抬头哭笑不得看着雷俊:“师弟,伱越说越离谱了!”  

雷俊摊摊手:“我就只是觉得师兄你不能修行更高层次的道法经典,有些可惜,你又不像小师姐那般。”  

这一点,师父元墨白先前倒是提过一嘴。  

“个人有个人的缘法么,不可惜,不可惜。”王归元笑道。  

他略微沉吟一下后,斟酌着措辞,多补充了一句:“如果一切顺利,六年后再下一次授箓大典时,我会考虑争取一下。”  

雷俊闻言若有所思。  

吴王虽然已经完蛋,可他当初帮王归元扬名,多少还是造成一些影响啊…  

听王归元说到这里,雷俊不做多言。  

诚如自家师兄所言,个人有个人的缘法。  

这次授箓大典顺利开始,顺利结束。  

除了雷俊自家同门师兄和同门师弟比较引人瞩目外,大典上另有一个传度弟子通过授箓,掀起一番议论。  

徐瑞。  

李正玄的弟子。  

此君当时能被少天师收为首徒,根骨、悟性皆过人,距今为止传度入府已有十一年。  

按照各方面标准来说,他都够今年参加授箓的资格。  

只是在如今天师府再次内战后,他的身份变得异常微妙,颇多争议。  

其本人倒是心态平和,勤恳修行,颇有些随遇而安之态。  

授箓大典前决定名单,曾经有声音表示至少先压徐瑞一届,再多观察几年。  

最终是唐晓棠和几位高功长老一起拍板,通过了徐瑞参加授箓的决定。  

于是,就像他当年传度入府拜李正玄为师的时候,引起不少人关注一样。  

现在他通过授箓,同样引发不小议论。  

李正玄身陨,但在天师府宗册箓碟记载上并未除名。  

是以徐瑞仍算是他的弟子。  

只是李正玄已身死,故而将有他人代为传道。  

类似情况,各派历史上皆不少见。  

一般而言,是由李正玄同宗同承的师兄弟中择一人代为传道授艺。  

许元贞不在山上,张静真接下来要专心冲击七重天境界,故而教导徐瑞的担子,便落在方简身上。  

鉴于方简出身渊源,这又是一件引人私下议论的事。  

不过既然是新天师唐晓棠的吩咐安排,府内明面上便再无异议,山外其他地方的人,同样留待后观。  

对于眼下元气损伤亟待恢复的天师府而言,外界更关注地还是龙虎山能否在短时间内有更多上三天强者顶上来。  

结束授箓大典,雷俊工作上的中心,重新回到执事殿日常繁杂而又琐碎的事务上。  

除此之外,便是一边随师父元墨白学习炼丹之术,一边继续自身修行。  

经过这段时间的温养,雷俊能感受到自身精、气、神渐渐达到巅峰状态,并蓄势待发。  

入夏后的一天,雷俊同师父元墨白打声招呼。  

元墨白安排人手,暂代雷俊在执事殿的值守差事。  

雷俊本人则开始新一次闭关。  

成为长老后,按照相关规定,雷俊也可以在府内宅邸外,开辟属于自己的私人别府。  

只是雷俊在这方面没特别诉求,原先的宅院住着习惯,故而一直不做改变。  

直到这次闭关,他终于在山间开辟一座属于自己的私人别府。  

留下滚滚在小院那边看家,雷俊本人则来到别府中闭关。  

洞府内,立起三层法坛,灯火长明,青烟不断。  

法坛顶上,大量细微但精巧的灵符,犹如点点光尘,笼罩四方,使得法坛顶像是笼罩在一片绚烂星河下。  

光华之中,雷俊迈步而行,足下踏罡步斗,手捧章表,口中朗声诵念。  

他自内而外,从神魂到肉身,都与天地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仿佛成为天地自然的一部分。  

而在雷俊头顶,光辉闪动间,则有五座道宫,分居五方,一同悬于半空中。  

南方龙虎宫中,生出太阳之气。  

北方玄冥宫中,生出太阴之气。  

西方灵官宫中,生出少阴之气。  

东方玄坛宫中,生出少阳之气。  

中央三清宫,则居中调和阴阳。  

道道灵气,与雷俊法力相合,最终在雷俊头顶隐约形成一块四四方方规整但虚幻的大印。  

正踏罡步斗的雷俊,落下最后一个步点,在原地站定。  

随着他脚步一停,其神魂便即脱壳而出,飞上半空,与那方规整但虚幻的大印,融为一体。  

而在双方合一的瞬间,雷俊心神意识,忽然恍惚。  

他眼前景象似乎突然变了。  

一座虚幻的大门,很轻巧便在雷俊面前敞开,只等一步跨入,便可以轻松修成道家符箓派六重天境界。  

雷俊敢来渡这次天堑劫难,便有足够把握。  

眼下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