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叒叒见上上签(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87章“哦?”  

雷俊处变不惊,人站在原地根本没动。  

他身体周围自动有青色的火焰涌出,将靠近他的须藤烧毁。  

“有点像缠龙麻,不过我记得上清雷府洞天里没有这东西才对。”唐晓棠人不见踪影,但声音仿佛就在雷俊耳边响起。  

雷俊猜测:“可能早先有灵种收藏在洞天内,但一直没有衍生,因为先前大战的缘故令洞天生变,方才叫灵种发芽,延伸出藤麻。”  

他请唐晓棠手下留情,先不要毁去这缠龙麻的根基。  

青色的九渊地火消失后,那些缠龙麻并没有回收。  

藤麻虽然深具灵性,但似乎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灵智。  

故而火焰熄灭后,藤麻重新延伸,继续缠向近处的雷俊。  

雷俊先试了试自己的灵符。  

他的火海无边符、风火连城符虽然都不是本命符法,但他有阴阳笔相助,制成这类高端灵符,威力仍然强悍。  

考虑到他先后凝练阴阳二煞和阴阳二罡,令法术威力大涨的原因,非本命符的威力,便可与同境界修士的本命法术相提并论。  

但高等灵符对上这些缠龙麻,作用微乎其微。  

八重天境界修士的神通之下,缠龙麻溃不成军。  

可对中三天修士来说,这些奇异的藤麻不愧缠龙之名。  

雷俊再换五雷正法符和雷霆万钧符,同样效果有限。  

他开始尝试自己的本命法术。  

首先是阴五雷正法符。  

癸水阴雷化作黑色的大量雷水,淹没侵蚀这些藤麻。  

原本灰白色的藤麻表面,顿时变得焦黑。  

但其接近雷俊的蔓延势头只是慢了些许,仍然有大量白藤向他靠近。  

癸水阴雷能起一些作用。  

但如火大水少故而难以灭火一样,以癸水阴雷侵蚀破坏缠龙麻的速度,尚不够快,仍然给大量染黑的藤麻保持火力,靠近雷俊面前。  

雷俊屈指,一点灯火悬于指尖。  

然后弹指。  

看上去不起眼的丁点灯火,顿时轰然炸裂,释放出经过不断压缩后的凶猛雷火。  

几根最靠近的白藤,前半截当场灰飞烟灭。  

另有部分被炸断。  

但相较于总数量庞大的缠龙麻来说,只能暂时延缓其靠近的势头。  

需要源源不断的丁火阴雷,才能遏制其靠近。  

雷俊再换辛金阴雷,雷电元磁转为锐金之气。  

五行金克木。  

但眼下锐金之气针对这缠龙麻的效果,却说不上有多好。  

灰白藤条中,竟然也有丝丝雷电溢出,令人看了惊讶。  

灵种在这上清雷府洞天碧游仙山上滋养多年,然后一朝长成,与正常情况下相比,便多了些不同…雷俊心中有所判断。  

他雷法变化自如,辛金阴雷转为己土阴雷。  

己土阴雷偏向防守,暂时将缠龙麻挡住。  

但灰白的藤条丝麻,不断刺入土黄色的雷光中。  

雷俊衍生乙木阴雷,雷光青碧,郁郁葱葱,仿佛丝竹。  

此雷同缠龙麻纠缠下,不仅没有阻断缠龙麻,反而对缠龙麻形成滋养助长之势。  

雷俊见状不惊不怒,反而微微点头。  

待缠龙麻接下来再靠近,雷俊已经在天将符、五丁开山符加持下仿佛身化巨人。  

最先靠近的藤条,被雷俊直接徒手强行扯断。  

但很快有更多藤麻,继续纠缠上来。  

雷俊进退如风,快速闪避。  

他没有第一时间远遁撤离,而是停留在有限范围内同这些藤麻过招。  

大量藤麻,被他扯断或碾碎。  

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藤条丝麻包围四方,挤占雷俊的活动范围。  

到得最后,他渐渐连下脚的地方都难找。  

在这众多缠龙麻从各个方向一起包围上来后,雷俊停步,展开息壤旗。  

大量土黄色的灵光滋生,将雷俊护在当中,把那些凶悍的须藤隔绝于外。  

须藤虽多,但昏黄的灵光源源衍生土石。  

长时间较量下来,终究是那些缠龙麻更先后力不济,反过来被息壤旗衍生的土石纠缠掩埋。  

息壤旗用作防御,最大的优势便是后力绵绵不尽。  

短时间内不被爆发性的力量突破,陷入相持阶段,基本便无大碍。  

在雷俊控制下,息壤旗更开始反过来镇压那些缠龙麻。  

经过一段时间的压制和反压制,缠龙麻反倒是被雷俊用息壤旗连根拔起,暂时封于土石内。  

这东西的用处,可以思考下,倒是不错的炼器原材料…雷俊若有所思。  

镇压缠龙麻后,雷俊继续在山间漫步,倒没有再碰上其他异常事情。  

他一边行走,一边调养自身状态,承接碧游仙山灵气的滋养。  

回首望去,就见仙山主峰顶上,除了漫天紫雷外,这时更有金色的雷光,不时闪耀。  

天师袍遗失,天师印当前沉寂,问题还是很大啊…雷俊暗自皱眉。  

李氏四大高功长老全部身陨,一定程度上叫天师府当前和黄天道一样,雷法天书法箓处于失传的状态。  

完整的三洞三界真经,有天师袍和天师印保存。  

但天师袍暂时下落不明。  

天师印衍生的真一法坛第一层,只能接引出火法地书法箓的奥妙。  

天师剑虽可招引九天神雷,但本身不含雷法天书法箓的传承。  

如唐晓棠那般屈指可数的悟性,或可借助天师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