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反贼专业户(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宗弟子,倒是正印证这一点。  

三个武道高手一同攻击,先破琉璃莲花,然后再攻光明宝瓶。  

眼见白莲宗弟子有机会构建双重防御,三个武者的攻击更进一步集中。  

无需言语沟通,三人出手自动调整,分出层次。  

剑锋最先点在大放光明的宝瓶上。  

经过琉璃莲花和光明宝瓶两重防御,剑锋终于到了强弩之末,去势慢了。  

但仍点得宝瓶一晃。  

剑锋弹开的同时,拳头立即跟上,正轰击同一点。  

纵使那发愿白莲的宏愿大放光明,连续遭受攻击,这时宝瓶上终究裂开缝隙。  

最后,也是纯攻击最凌厉的长枪,枪锋继续攻击同一点,悍然洞穿佛光所化巨大宝瓶!  

不过,洞穿光明宝瓶的瞬间,迅捷如电的长枪,也略微顿了顿。  

一双有力的手,把握这稍纵即逝的机会,抓在长枪枪杆上。  

这双手稳健有力如磐石,牢牢锁住长枪。  

对面持枪武者回夺一下,枪杆只是晃动,竟然没能将枪锋收回。  

抓住他长枪的人,正是那个如金刚怒目般的白莲宗弟子。  

佛门禅武一脉修行者。  

自精神起,由内而外,贯彻肉身,禅武合一,从而获得极为强大的肉身躯壳与力量,如龙如象!  

除了速度明显不及外,近战可匹敌肉身炼体武者,力量不逊,部分情况下肉身防御甚至可能犹有过之。  

三个白莲宗弟子修行路数不同,但此刻攻守配合默契,又皆是圣地真经传承,实战经验也远比寻常僧人丰富。  

不过他们的对手同样不是易与之辈,皆大唐神策军高手,持枪武者回夺同时,身旁另两人重新抢上。  

持戒白莲想要再为同门遮挡,自己身边却先多了几朵莲花。  

并非出自他本身的琉璃莲花。  

而是来自对面的悬天寺永相和尚等人。  

佛门持戒一脉重于防守,缺少直接威胁敌人的手段不假,但同样能配合友方,“感化”、“教化”对手。  

朵朵小莲花飘飞,瞬间散开仿若花海,将对面三个白莲寺弟子一起包围,限制他们的动作。  

“愿心存杀意者,目不能见,身不可动!”  

好在那发愿白莲早早准备,无视先前戳破宝瓶的枪锋,将自身安全完全交给同门,本人则立刻再发大愿。  

然后,便再次有明亮耀眼的光华,照耀四方。  

这一次,靠近白莲宗弟子的三个武者,一时间眼前都只觉白茫茫一片。  

对方的佛门妙法不仅仅作用于视野,便是在这些武者的感知中,一瞬间都失去对手踪影。  

这就是他们之前集中攻击一人,为什么先选这个发愿白莲的原因,双方交手也不是一次两次,彼此有什么麻烦手段,大多有数。  

而禅武白莲顾不上反击,立马先回身,帮两个同门扯开包围大家的琉璃莲花之海。  

永相和尚并没有受影响。  

他第一时间双掌合十,巨大琉璃莲花盛放,琉璃光辉向外铺陈扩展,已然将对方的白光荡开。  

这边的人恢复视野,立马重新抢上。  

三个近身作战的武者,这一刻看起来全然不顾自身安危,只不停抢攻。  

因为永相和尚三人在他们身后。  

持戒白莲能救助同门,帮忙抵挡敌人,对面永相和尚同样可以。  

白莲宗弟子针对那三名武者的反击,都被永相和尚三人代为化解。  

雷俊一旁看了,若有所思。  

单独只有悬天寺弟子的时候,他们自保有余,伤敌不足,缺乏主动,多数时候只能保平不败。  

但和其他人配合起来,不管是同为佛门其他修行路数还是佛门之外道统的修行者,悬天寺弟子还是很给力的…  

雷俊正看着,心中忽然警觉。  

他感受到,有更高修为的人,靠近这深谷。  

虽然这命途是条上上签的签运,预示无危险,但雷俊还是立即检查一下自己收纳大五行造化元炁的进度。  

当前大约完成五分之四左右,仍需要些时间。  

他平心静气,收敛目光视线,不再通过息壤旗观察外面,从而比先前更加低调,更加隐蔽。  

倒是交战双方的声音,仍能传入耳:  

“见过空净师叔。”  

说话的人是悬天寺弟子永相。  

听他称呼,来者看来是悬天寺长老空净大师,乃佛门持戒一脉上三天修为的的宿老。  

这位佛门持戒七重天的高手道场,按理说三名白莲宗弟子应该是无路可逃了。  

但外间却爆发更大规模的冲突。  

深谷震动,仿佛要进一步整体崩塌。  

雷俊在息壤旗遮掩下,几乎都不安稳。  

如果不是他正在吸纳收罗大五行造化元炁,这个过程反而促进他隐藏的话,雷俊这一下必然暴露自己行踪。  

现在通过大五行造化元炁,他像是当真化作谷底山岩的一部分。  

“是白莲妖僧的少宗主!”有武者惊呼。  

雷俊闻言,更是微微挑眉。  

白莲宗那位入世行走的未来弥勒?  

今天什么日子,他和悬天寺长老空净大师居然都跑来了。  

可瞧模样,他们又不像是冲着大五行造化元炁而来,对此地发生的变化并不知情。  

有苍老声音开口,似是悬天寺空净大师:“未来弥勒留步。”  

一个年轻的声音则口宣佛号回应:“我佛慈悲。”  

他声量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