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元墨白的根底(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仅当代族主身陨,族中高手更死伤众多。  

损失之惨痛,比当初经历连续内乱的天师府还要严重,足以改写萧氏一族未来命运。  

同唐廷皇室休戚与共的上官一族族主,身陨。  

唐皇张启隆本人重伤。  

后续支援参战的荆襄方氏一族和晋州叶氏一族,两族族主皆告重伤。  

参战的道门圣地纯阳宫,佛门圣地菩提寺、金刚寺,荆襄方族,晋州叶族皆有高手死伤。  

唐廷、世家、宗门,尽数损失惨重,人族修道界元气大伤。  

好在,结果勉强可算是一场惨胜,将西域大妖拒于大唐之外,斩杀无数。  

西边,当可保长时间太平。  

只是损失之惨重,也让无数人痛彻心扉。  

此番巨变,打乱了不少人的计划。  

…也可能让不少人生出新的谋划与想法。  

“我听说,北面那位人老成精么?”  

楚昆有些好奇:“这次,当真搏命了?”  

他出身苏州楚族,五姓七望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彼此间常通声息。  

楚昆少年时听家中长辈谈论天下群雄,都曾言及北方晋州那位老家主,非简单人物。  

在大家眼中,青州叶族那位国丈,或许还有些许细微可能,肯为大唐拼命。  

晋州叶族那个老狐狸,绝无可能。  

“重光,对老前辈,留些口德。”元墨白看着自己的小弟子,微微摇头。  

楚昆立马应道:“是弟子孟浪了,请师父恕罪。”  

元墨白言道:“叶老居士作何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当前得到的消息,便是如此。”  

雷俊则挑了挑眉梢:“陇外萧族可以不谈,江州林族、荆襄方族和晋州叶族姑且也都算他们暂时偃旗息鼓,目前还剩青州叶族、苏州楚族和幽州林族…”  

唐皇张启隆重伤。  

一直倚为股肱的勋贵之首,上官一族族主身陨。  

唐廷帝室的实力,受损非常严重。  

还能否继续鼎定山河?  

元墨白言道:“大唐帝室,毕竟坐拥天下,立国多年,其中底蕴,同样不容小觑。”  

雷俊点头。  

皇族张氏,虽说历史没有五姓七望悠久,但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其实才是如今大唐修道界第一家族。  

“虽然早听说长公主殿下天资高绝,但此前毕竟少出手于人前。”  

元墨白赞叹:“这次西域大战,她终于出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楚昆若有所思:“当今陛下的亲妹,长公主殿下么,弟子以前听小姑…呃,听楚斋主提过一句,当时也称赞不已呢。”  

雷俊言道:“还是希望当今陛下自己能挺住。”  

否则后患难言。  

当今皇后,乃青州叶族嫡女,唯一的皇子正是其所出,偏偏又年龄尚幼。  

当然,不管接下来天下大势如何,都还不至于落到换天师府弟子去坐龙庭那么荒谬。  

只是大势变化下,一切也与龙虎山息息相关。  

天师府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我辈道门中人行事,不过顺势而为,随缘而动罢了。”  

元墨白微笑:“虽说要以存续本派道统为第一要务,但始终离不开‘尽人事,安天命,不愧于心’这十个字。”  

王归元近期再次闭关,只得雷俊、楚昆两人在元墨白近前,这时都应道:“师父教诲,弟子谨记于心。”  

元墨白吩咐楚昆先回去休息。  

他看着留在面前的雷俊,略微沉吟片刻后,开口说道:  

“重云,你此行前往蜀南,可能会遇上蜀山传人,有些事,为师需要交待你一二,伱当有所准备。”  

雷俊默默听着。  

他想起当年一起去云霄山脉时,元墨白曾经临时离开。  

事后方知,自家师父与人约战。  

约战的对象,正是道家另一脉传承圣地蜀山派的高手。  

只是元墨白一直没有提过具体原因。  

此外,自家师父对出自蜀山派的法器,似乎也比较熟悉…  

“首先有一事讲明,为师便出身巴蜀之地。”元墨白言道。  

这又是个反常的事情。  

一如当年罗浩然和雷俊闲聊时,曾经提到自己险些搬家去关陇地区。  

如果去了,他多半会向往拜入终南山纯阳宫门下。  

各大圣地宗门,各大世家望族,大都有自己的固有势力范围,等闲轻易不会越界。  

信州龙虎山天师府和江州林族,便是因为地缘太近,摩擦冲突频繁,恩怨越积越深,千年以降,终成死敌。  

这种情况下,出身巴蜀的人,往往也大多比较向往道家炼器一脉传承。  

蜀山派,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圣地。  

但元墨白却成了漏网之鱼。  

“应该说,为师昔年是逃出巴蜀之地。”  

元墨白娓娓道来,语气仍平和,不觉尴尬:“至于原因,为师无心中闯下大祸,开罪了蜀山派的一位长老,故此巴蜀再无为师立足之地。”  

他目现追忆之色:“蒙恩师收留,并为我担下这份因果,悉心传我道法,我方才能有之后的日子。”  

元墨白说到这里,笑笑:“至于同蜀山派之间的恩怨,其实也算是解开了,只是大家还有个争高下的念想,所以不时切磋较量一下。”  

说是大家,但依元墨白平日里性情推测,更可能是蜀山那边还窝着半口气。  

道门不同传承间,关系本就微妙。  

元墨白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