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和大师姐同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用品、法器、修炼材料收好…四份。  

然后再用道家缩影囊,裹了最后一份。  

和同门师兄弟告别后,雷俊出了元墨白的宅院。  

许元贞早就已经出来,在山下山门外等。  

见到雷俊,她二话不说,转身就走。  

黑色的雷云自动浮现,将雷俊一起带上,两人当即腾空而起,划过天际,向北而去。  

“大师姐久等。”雷俊言道。  

许元贞:“这就是我不喜欢跟人打交道的原因。”  

雷俊笑笑:“也分具体对象。”  

许元贞:“王归元人不错,我不喜欢和他打交道,这二者不矛盾。”  

“好吧,这事确实看个人。”雷俊言道。  

他低头看了看身下黑色的雷云。  

说起来,自己当年第一次腾云驾雾,便是这朵黑云。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就是许元贞驾着这朵黑色的雷云,带他回山。  

虽然没有许元贞飞遁速度快,但雷俊眼下自己也可以腾云飞行了。  

不过或许是第一印象的缘故,当初随许元贞回山时,在云层上俯瞰下方飞速划过的山川世界,让雷俊印象格外深刻,引发他对修道的最初向往,冲淡了初到陌生环境的不适应。  

他微微摇头,收敛自己发散的思维。  

再低头看看雷云,雷俊忽然想起件事:“小师姐说自己对雷法天书法箓兴趣一般,她更想要自创一门全新雷法,胜过师门原本传承…”  

许元贞随口点评:“晓棠?有难度,但不是没可能。”  

雷俊:“那大师姐你呢?”  

许元贞回答得很干脆:“我没那份儿闲心。”  

雷俊挑挑眉梢:“可大师姐你也说过,你对雷法天书法箓同样兴趣有限。”  

“我有兴趣看看雷法天书法箓具体内容,但也只是有兴趣看看。”  

许元贞:“我对于强迫府里传我天书法箓这件事更有兴趣。”  

她转头看了雷俊一眼:“学什么,我都是我,松师叔祖、二师伯、李正玄他们倒是都学天书法箓,没见他们能赢我。”  

大师姐,你这话的语气听上去,像是也可以把天书雷法,替换成天师府道法。  

不学道家符箓派法门,转投他道,一样能盖压众生么…雷俊闻言看了许元贞一眼。  

许元贞随口道:“和师父的话,早几年把握不足五成,最近感觉把握比较大了,不过我也不会跟他动手。”  

雷俊倒是大致明白许元贞为什么将前代天师李清风单列出来。  

因为此前李清风是唯一一个同时修炼雷法天书法箓和火法地书法箓的人,身兼九天雷祖法象和九渊炎祖法象,也就是阳雷龙和阴火虎。  

故而,这位前代天师掌握有龙虎山天师府一脉最顶尖的斗法神通。  

谓之曰,阴阳交汇,龙虎合击。  

当然,现在也彻底不再有那些可能性了。  

这是外界其他势力非常忌惮的一招。  

龙虎山两位上三天境界的高功长老,一人修阳雷龙,一人修阴火虎,龙虎合击的情况下,将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天师李清风身为八重天圆满的道家符箓派境界最高者,一身法力神通本就远胜他人,再施展龙虎合击的情况下,实力就更是惊天动地。  

与之相对,龙虎山另外两位八重天境界的高手许元贞和李松,一来大境界尚未圆满,二来都无法凭一人之力施展龙虎合击。  

许元贞修炼火法地书法箓和命功人书法箓。  

师叔祖李松修炼雷法天书法箓和命功人书法箓,且年事渐高。  

故而早先天师府内外都公认三人当中,天师李清风第一的位置始终不可动摇。  

早先唐晓棠提这方面的时候,许元贞本人在场的情况下,亦不反对,这方面她和唐晓棠一样,不知道什么叫客气。  

但现如今,她口风分明发生一些变化,似是今时不同往日。  

而且听她意思,她不是像陈易那般学了别家的绝技,自信来源仍然是地、人二书神通法箓。  

这就叫雷俊来兴趣了。  

不过,相关假设已经没有意义。  

李清风已经身陨。  

姑且不说许元贞没打算和自家师父争高下,就算她想争现在也没必要了。  

二人交谈几句话的功夫,黑色的雷云以飞越辽阔河山。  

远方,有巨大的水声,传入雷俊耳中。  

抬头向前望去,可见仿佛广阔如海的大江,横亘天地之间,望不到来源亦望不到去处,似是将江岸两侧分割成两片天地世界。  

好么,大江的规模也比我穿越前蓝星时大得多…雷俊眺望大江两岸,只觉波澜壮阔。  

眼下正值冬季江水虽奔腾咆哮,但还能算得上平静。  

如果肆虐起来,那毁天灭地的水势,远非当初雷俊在云霄山脉里见过青岚河泛滥可比。  

莫说下三天修为了,更高境界的修士不慎被卷入水中,也会沉尸江底。  

因为届时肆虐的不只是大江之水,更有山川地脉、水脉灵气一起席卷,失控狂暴,形成灵气涡流。  

众生入内,皆成齑粉。  

这是真正的天灾。  

较为古老的时代,天堑二字最初正是指这里。  

因为形容其中凶恶,之后修道中人才以天堑形容大境界跨境时所生劫难的风险。  

许元贞面色如常,端坐乌黑雷云上,飞过江面。  

雷俊身在乌黑雷云上,感觉不甚明显。  

但他隐约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