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雷法进化路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派高手,这动作可就大了。  

如果说她另有所图的话…  

雷俊忽然就想到那试图接触寻找天师印的三路人马。  

楚羽修为境界高,雷俊即便掌握两方天师印印痕,也无法感应到对方是否握有别的天师印线索。  

所以他眼下毫无依据。  

但直觉上,雷俊感觉楚羽就是那三路人马之一。  

他这时想起师父元墨白之所以答应接引楚昆回山入道,就是因为当年寻找天师印时,同楚昆一家三口结缘。  

元墨白那时空手而归。  

可雷俊现在忽然觉得,自己师父并没有扑空。  

只是有关天师印的线索,先一步被楚族高手掌握了。  

当时可能不是楚羽,但现在这条线索和这件事,由她接手了…雷俊望天沉思。  

另一边厢,楚羽同楚安东、楚昆一起离开雷俊宅院后,并没有立即离开。  

她远远停下,回首望向身后关闭的院门,沉吟不语。  

楚安东好奇:“小姑,雷师弟那里有什么不对吗?”  

楚羽没有立即回答。  

她直觉有些特异,但不明缘由。  

半晌后,她失笑摇头:“没什么不对,这位雷道长面冷心热,稳重自持,值得深交,你们俩都不妨同他多来往。”  

楚安东应道:“小姑说的是,侄儿有同感。”  

楚昆虽然也同意自己这位小姑奶奶对雷俊的评价,但心里却是另外一番想法:  

这话您已经说了好多次了,怕不是希望我们跟他深交,而是您自己想跟他多来往吧?  

他脑中转着念头,眼神就有些飘忽。  

楚羽第一时间察觉,视线立刻扫过来。  

楚昆连忙端正神色,不敢再胡思乱想,眼观鼻鼻观心。  

楚羽来龙虎山上,自然是住本府。  

由楚安东做迎客招待她,楚昆则自己返回山下道童院。  

不在楚羽面前,楚昆顿时放松下来。  

总体来说,不学文改学道,好像也还好。  

那位未来的雷师兄,看来是个很好相处的人。  

当然,楚昆最满意的是龙虎山这边道童院里,每个道童都有独立宅院…。  

晚上,夜深人静大家都安睡时,楚昆将自己小院和房舍的门都关好。  

修行,终究要靠自己。  

楚昆虽自问天赋不俗,但在遍地天才的楚族和龙虎山,就不那么起眼。  

好在…  

他手里拿着自己积累的一些灵物,深呼吸一下,自己抬手,食指轻轻叩击眉心三下,仿佛敲门。  

下一刻,少年的身影连同手里东西,忽然一起消失在房中。  

仿佛步入一扇无形的门,去往另一个世界。  

不知过了多久,楚昆的身形,竟然又无端端在房内凭空出现。  

他手里原本的灵物不见踪影,取而代之者是另外一些东西。  

楚昆掂了掂手里东西,满意点头,开始自顾自修行。  

当晚,雷俊的宅院,则又迎来第二拨客人。  

来者也曾有过几面之缘。  

神情稳重端方,相貌清癯文雅,观之三、四十岁年龄,目光锐利。  

正是荆襄方族那少年老成的麒麟子,方岳。  

“永山先生到来,贫道有失远迎。”雷俊请对方落座。  

方岳来龙虎山,雷俊反倒不多怀疑其他。  

一方面是对方性格与楚羽不同。  

另一方面则是方露、方明远两个方族直系子弟永远捐在龙虎山附近,荆襄方族定然会有反应。  

中三天的方岳过来而非上三天的族老过来,方族的反应已经可以说是很克制了。  

“这趟过来,一是与贵派协商,共同清剿血河魔道。”  

方岳简单解释:“再一个则是为族中子弟送些东西过来。”  

痛定思痛,除了方岳带人过来支援,方族这次还要进一步武装自家子弟。  

不说从此万无一失,至少也再多加一道保险。  

鉴于雷俊相救方简的事情,方岳这趟过来,东西也备了一份儿给雷俊,作为致谢。  

他展开一件闪动金辉,仿佛由细密鱼鳞交织而成,但无比轻便的长袍。  

“此衣名金缕,雷道长近来对敌时,或能派上用场。”方岳诚恳道。  

雷俊谢过对方,接过金缕衣。  

这似甲非甲,似衣非衣的长袍,并非简单织金鱼鳞甲一类的寻常甲衣,而是每一缕金色,都蕴含灵力。  

甚至不仅能护肉身,也能护神魂,妙用多多,防御不俗。  

辞别方岳后,雷俊仔细研究一二。  

这件金缕衣另一个特点,引起他的兴趣。  

他发现这金缕衣的原材料里,有富含元磁之力的灵物。  

故而对各类金铁法器、兵器的攻击,具有尤其出色的防御力。  

这一点,倒是同雷俊自己五雷符化生的金关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事实上,雷俊的金关雷攻防一体,化雷为防御,也蕴含几分他揣摩的元磁之力。  

金关雷最擅长迎击的对手,并不是当日老蛊师的那些灵蛊,而是金铁法器、兵器。  

“不错,可以多琢磨琢磨。”雷俊来了兴趣。  

随着修为渐渐提升,雷俊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向四重天元符境界发起冲刺。  

元心静玉可助他渡劫,虽然不是直接高枕无忧一步到位,还需要他多做些准备,但至少目标已在射程内。  

于是雷俊那颗不安分的小心脏,便也开始惦记更多。  

如果能成功修成元符境界,意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