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天师印新线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84章(6更)  

那血河派弟子陷入雷网中,勃然大怒。  

他更用力挥刀。  

然而雷网秉承翠竹中空之意,顺势消解对方刀势,更将丝丝刀气包容吞纳。  

这血河派弟子颇为悍勇,一斩不破,冷笑一声,竟然回刀在自己身上,划出几道伤口。  

伤口中,鲜血向外直喷。  

说来也奇特,鲜血喷溅在雷网上,居然发出“滋滋”声,白烟直冒。  

雷网虽然没有直接被烧穿,但明明由雷光构成,竟然也被那血水侵蚀污染的模样。  

雷电不停跃动炸响,同血水展开对抗。  

那血河派弟子这时又有力一刀,竟然就破开雷网。  

随着他受伤流血,血红刀气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反倒有所提升。  

只是这血河派弟子劈开雷网冲出来后,面前已经不见雷俊身影…  

“砰!”  

血河派弟子双眼圆瞪,脊椎断成两截,身体摇晃,向前扑倒。  

雷俊站在他身后,淡定收回握着的拳头。  

“攻击来说,堪比同境界的炼体武者了,攻击范围也更大一些,速度和防御则有所不如。”  

雷俊微微颔首:“但那古怪血气能偷取吸纳转化别人的生命力用来恢复自身伤势,自残之后溅出来的血有污秽破解我法力的效果,而且受伤情况下战斗力反而短时间内加强…”  

每次和不同的对手较量,雷俊都会自我总结也观察总结对手。  

他的实战斗法水平,依此不断提高。  

“修炼血河派传承,到三重天修为,死后不会留下尸身么?”  

雷俊目视刚刚被他杀死的血河派弟子,见对方尸体居然渐渐化作一滩脓血。  

这和先前他见过的二重天境界血河派弟子死后仍留下尸身的情况不同。  

脓血落在山林间,一时三刻居然不渗透进下方山石泥土里,而是聚之不散,散发出浓烈血腥气,令人冲鼻欲呕。  

雷俊闻了还只是感觉刺鼻,但他品味其中煞气,如果是寻常普通百姓接近,可能会被这血气影响神智,变得癫狂嗜血。  

他祭起一张辟邪符,灵符光辉闪耀下,成功净化清除那滩污血。  

做完这一切,雷俊方才离开。  

他这趟出来较久,关于五雷符又有改良的新点子,于是先返回龙虎山。  

跟当日值勤的本派长老做过一番报备后,雷俊返回自己住处简单休整,晚些时候再重新下山。  

私宅那边的符纸快要用尽了,回去以前,雷俊先顺路去府里领一些。  

宝阁前,正巧遇上一群灰袍小道童上山。  

山上如今人手紧缺,虽然不至于从山下道童院里拉一票童子军出来顶数,但特殊时期特殊处理,很多无风险的差事都临时交给道童来办。  

眼下这群灰袍小道童便是奉命来半山腰上府里帮差听用。  

他们见到雷俊,连忙一起行礼:“弟子见过道长。”  

“免礼。”雷俊点点头,目光一扫,看见个眼熟的道童。  

对方是个十三、四岁年纪的少年,相貌清秀,还带着几分读书人的书卷气。  

正是楚家子弟,楚昆。  

当初云霄山脉里,元墨白答应接引对方入道,并允许楚昆回苏州老家收拾整理一番后再来龙虎山。  

不料之后龙虎山天师出关,剧变连连。  

这位楚家小少年后来倒是仍然如约赶来龙虎山。  

相较于他自身向道之心是否坚决,此事落在外界眼中更多代表苏州楚族的态度。  

至少是一部分人的一部分态度,意味深长。  

当然,来了龙虎山,楚昆仍然依规矩,先入道童院打基础和学习规章科仪,等待将来新一次传度大典时才有机会正式入门。  

不过,他由元墨白接引入道,将来不出大意外,只要成功参加传度,便是拜在元墨白门下为徒。  

瞅见这个未来的师弟,雷俊点点头:“到山上还习惯吗?”  

楚昆忙答道:“习惯,弟子一切都好,院里教习和师兄弟们都很好相处。”  

旁边有其他人,雷俊便也不多言,只勉励几句:“这段日子虽不平常,但不要多想,专注于自身修行。”  

楚昆连忙应诺。  

别的小道童都羡慕地看着他和雷俊。  

负责宝阁的天师府长老远远见了,则微笑颔首。  

年轻一辈中,这个名叫雷俊的年轻人,不仅实力天赋出众,在同年龄段人里有脱颖而出的迹象,其心态和为人也可圈可点啊。  

有传闻,同辈人里的夏清、楚安东、李振昌都得过他的帮助。  

虽不似其恩师元长老那样时常面带笑容令人如沐春风,但这位雷师侄显然也是个广结善缘,友爱同门的人呢…  

从宝阁领了东西,雷俊返回自己宅院。  

他先沐浴更衣,净口净手,敬香祈天,绘制一些灵符。  

入夜后,雷俊开始再次静心修行。  

息壤旗遮掩下,两个天师印印痕共鸣,再次开启通往真一法坛的“道路”。  

虽然仍不得进入坛内,但雷俊神魂身处道场上空,沐浴道蕴,已感觉受益匪浅。  

只是今夜,默默存神修行一段时间后,雷俊忽然感到有些心神不宁。  

这不安定,并非来自雷俊自身。  

倒像是源于真一法坛洞天。  

有其他人进来么?  

雷俊神魂飘落在道幡后,先谨慎观察。  

他细细感应,发现并不是另有谁或者谁的神魂,进入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