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坑死人不偿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隔着云雾阻碍视线和感知,距离远了,李铭不确定雷俊所言真假。  

他又四下搜索一番,中仙池附近不见陈易踪影。  

李铭却不知自己去上仙池巡查的时候,雷俊和陈易都去了最上空顶层云海。  

此刻上仙池、中仙池都找不到陈易下落,李铭开始半信半疑。  

如果只是雷俊一句话,李铭怀疑大过相信。  

但他想到另一件事。  

姓陈的小子,近年来似乎福源深厚,多有奇遇的样子。  

或许身怀某些神妙也说不定,莫非他发现下仙池里有什么特殊机会?  

李铭想到这里,拿定了主意。  

他回头看了眼全无所觉模样仍在自顾自吐纳修行的雷俊,心道来日方长,以后再找机会修剪这根有可能长斜的枝杈。  

李铭悄然离开中仙池下落,入了下仙池。  

这里的池水,灵气相对稀薄,无法像中仙池那般提供洗礼的妙用。  

但李铭深入下潜一番后,还真发现了意料之外的收获。  

“热晶砂?下仙池里居然有热晶砂了?”  

李铭在湖底发现一些稀贵灵物,此前连他都不知道下仙池中有如此变化。  

云海仙池灵气多变,引得池水中常生出意想不到的变化,李铭一时间也猜不透产生热晶砂的原因。  

但看到这些灵物,他心道难怪陈易会下来。  

那小子果然有奇异之处,能发现其他人无法察觉的机缘与宝物。  

他人这会儿去了哪里?  

湖水深处,李铭左右观察。  

他目前倒是无意亲自出手直接对付陈易,但有心先查明陈易身上的秘密,再慢慢设计。  

因而,李铭进一步向下仙池湖底下潜,搜寻陈易下落。  

中仙池里,雷俊感知李铭离开,也不追踪,只安心自顾自留在仙池池水中。  

大家都看见了,如果李铭去下仙池,那是他自己要下去的。  

接下来,舞台,重新让给那些热爱表演的人们。  

台前飚一场戏,证明谁是影帝。  

转身回到幕后,影帝高风亮节。  

雷俊平静吐纳修行,温养自己的道基。  

待体内法力和灵力的循环渐渐趋于稳定和平衡后,他睁开眼,上半身浮出出面。  

雷俊手指动了动,一张灵符出现。  

黄纸朱符上,结满一层霜雾。  

雷俊指尖捻动符纸,感受霜雾冰凉,脑海中光球闪烁,福至心灵:  

雾袅云晶记得在师门典籍上,看到过这个名字…雷俊细细回忆。  

曾经有天师府弟子,在云海仙池采集过这种灵物。  

但只有那么一次,而且是好几百年前的事情了。  

云海仙池环境多变,形成的灵物也极为多变,上千年累积下来的物种,怕是有几百种,大部分都才只出现那么一两回,少有重复。  

因为影响小洞天灵气变化的因素太多太早,所以师门长辈也很难有规律地让这些宝物一一重现。  

雾袅云晶,算是众多产物里出类拔萃的几种之一。  

按当年的记载,其作用可以帮助二重天筑基境界的修士,更容易突破天堑,修成三重天法坛境界。  

“不错的东西,正合我用,虽然不是现在立刻。”  

雷俊微微点头,将收集了雾袅云晶的纳灵符重新收好。  

有了今日云海仙池温养,自己该能很快提升到筑基中阶。  

不过,再之后要经筑基中阶到筑基高阶,从筑基高阶到筑基圆满。  

接下去才考虑从筑基圆满向三重天法坛境界攀登。  

眼下先铺好两步路,余下继续努力修行便是…雷俊心境恢复平和,继续默默吐纳调息,温养自身。  

不知过了多久,他心中忽然再次一动,察觉有人靠近。  

雷俊转头朝一个方向看去。  

几个呼吸后,云气散开,从中走出一個少年。  

对方和雷俊一样身着杏黄道袍,年龄看上去比他小个四、五岁的模样。  

“雷师兄?”来人略微意外。  

过来的少年道士,名叫上官宏,是雷俊五师伯上官长老的弟子。  

论进道童院时间,这少年其实更早一点。  

不过大家同一批参加传度,正式入门不分先后,雷俊年岁更大,上官宏便客气地称呼他师兄。  

雷俊:“上官师弟?”  

上官宏:“我想试试中仙池这边几个湖泊是否有不同,所以都转转试试,打扰雷师兄了。”  

雷俊摇头:“不碍事,你自便就好。”  

“多谢雷师兄。”上官宏在这片小湖中入水,经由仙池之水洗练自身。  

看着凑巧相遇的雷俊,他心中其实好奇。  

今天进云海仙池的人,除了李铭、方简情况特殊外,其他人年龄最大的就是雷俊,已满二十。  

李颖、陈易、郭燕和上官宏本人,都不过十五、六岁年纪。  

这世上人的认知中,十五岁的炼气十二层修士,和二十岁的炼气十二层修士,天赋高下和未来潜力天差地远。  

十五岁的筑基修士,大概率也比二十岁的筑基修士前途更加远大。  

但这里有个问题。  

传闻中,雷俊入山学道迄今为止才两年左右时间。  

两年,从零基础到筑基成功,就完全是另一个概念了。  

上官宏悄悄观察雷俊,雷俊视若无睹。  

不过,他脑海中也早早浮过对方的信息:  

上官宏,他师父上官长老同时也是他的姑母。  

其本人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