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齐聚(4/5)
堂抽身了。
“打算去哪儿?”苍梧尊者问道。
檀道济裂开嘴,脸上银白色的胡茬像个挂在脸上的月牙,“四处逛逛,去…巴陵看看…”檀道济的声音顿了顿,随后接道:“然后自然去马蹄山。”
檀道济毫不避讳地表示要去找女儿,“她若醒了,就是老天垂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享几年天伦之乐。她若不醒…”他深吸一口气,“我就同她埋到一处,好歹一家人在地下也能团聚了。”
难得的忧思浮上苍梧尊者的脸。这几年事事虽有波折,却都算顺利。可唯独檀邀雨,丝毫没有喜讯传来。
如今不仅祝融,南尘行者也长年住在马蹄山上照顾檀邀雨。每日给她行针,用真气梳理脉络,加上珍稀的药材,命虽保下来了,却始终不见醒,似乎就是有一处关窍打不开一般。
“会醒来的,她不是那么容易认输的孩子。”苍梧尊者道:“檀将军若不介意,此去老夫与你同行可好?”
檀道济闻言十分意外,“尊者不在此处等着皇上迁都?”
苍梧尊者摆摆手,有些不耐烦道:“老头子们是道士,又不是臣公。等皇上迁了都,龙气就会在此地聚集,不适合修道,老夫还留在这里作甚?!”
檀道济脑中闪过那高耸于山林中的行者楼,竟有些心疼,“那楼可是传了千年了…”
苍梧尊者倒没见舍不得,“不破不立。死物而已。况且听说何卢在神山上修的住所很是奇妙,老夫我更愿意住新房子!”
檀道济被苍梧尊者这老顽童般的言论逗笑了,他拱手道:“能有尊者同行,檀某不胜荣幸。待北凉王出发,檀某便会递交辞表。”
苍梧尊者点头,“隔了这么多年,陛下终于还是封了拓跋焘的那个孙子了。如此也好,有敌在侧,朝廷才不至于懒怠腐朽。”
檀道济心里虽总希望有个圆满,可也明白苍梧尊者所言非虚,“那孩子不日便会启程来建康领封谢恩,只要他能活着回去,天下便算是大定了…”
此后,至少有百年的盛世在等着所有人。
与此同时的马蹄山腰,一队人马正小心翼翼地护送一个孩子缓慢的往山顶上爬。
孩子年纪还小,哪怕是从已经修葺过的山道上去,也十分费力。只是他显然已经很适应高处稀薄的空气,倒是不像生人初到此处难以呼吸。
“殿下,要不还是用滑索吧,那位何大人说,可以用滑索送我们上去。”护送孩子的侍卫有些担心地劝道。
“不行,”小孩坚定地摇摇头,“你们忘了保母说的话吗?此番去建康,若想活着回来,必须先来见过仙姬娘娘。孤若是坐滑索,那便是连拜见的诚意都没有,仙姬又怎会肯见孤?”
“可是那仙姬据说一直昏睡着,您去见了也是无用啊。”
小孩执拗地扭头道:“你可听过谁能一睡七、八年不醒不死的?那不过是托词!孤此次一定要见到她!孤要问问她!…问问她…孤要问问…”
问什么呢?
护送的侍卫们都沉默了下来。
这些年在皇孙身边的流言蜚语数不胜数。有人说檀邀雨临危保下了拓跋浚的命,让他逃到北凉旧地。也有人说就是檀邀雨害得北魏亡国,她根本不是什么救命恩人。
后来刘宋一统,北魏再无反抗的余力,说檀邀雨蓄谋已久,红颜祸水的,要找檀邀雨报仇,要与刘宋决一死战的北魏人便越来越多。
然而刘宋却始终没有打过来。哪怕北方的柔然刘宋都攻打过,逃到北凉的这群魏人却像是被遗忘了一般。
直到身为皇孙保母的盈燕说了一句话,才让所有人复仇的心动摇了,“马蹄山上,有人在庇护着我们。她正挡在我们前面。”
恰似盈燕所说,那道山脉,像是面盾牌,将所有战火隔绝在外。
所以哪怕天下人都在传仙姬闭关,仙姬沉睡,仙姬已经往生,躲在北凉的魏人却始终不信。
拓跋浚就是在这种针锋相对的两种言论中长大。虽然他从未见过檀邀雨,却对她又尊敬又仇视。
“再快些,”拓跋浚催促道:“至少天黑前要找个落脚处才好。”
虽然现在天色尚早,天气也不错。可神山上的天气说变就变,谁也不敢冒险。一个侍卫提议道:“不若臣等背着殿下上山吧。如此也能快些。”
拓跋浚想了想,点头同意了。按照圣旨,他必须在三日后离开北凉旧地,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早点儿见到檀邀雨。
他跳上那个侍卫的背,腿却被他腰间的什么硬物隔了一下。他有一瞬的疑惑,却没多问。
不用迁就拓跋浚的步伐后,这队人行进的速度明显快了许多,眼看山顶就在不远处,似乎天黑前都能抵达。
背着拓跋浚的侍卫见状似乎有些急切,脚下的步子再次加速,颠了拓跋浚一下,拓跋浚刚要说话,就听耳侧一阵劲风划过,乌压压一个大黑影从他们头顶越了过去。
等众人看仔细,竟是一头巨大的雪豹挡在了前方的路上!
“保护好殿下!”所有的侍卫同时抽出佩刀,将拓跋浚围在中间。
拓跋浚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雪豹,一时也吓愣了,在侍卫的背上哆嗦起来。
就在众人打算同这大豹子拼个你死我活时,豹子的背上却缓缓地坐起来了一个人形。那人浑身裹着皮草,除了一双人眼露在外面,别处完全看不清是男是女,是人是
“打算去哪儿?”苍梧尊者问道。
檀道济裂开嘴,脸上银白色的胡茬像个挂在脸上的月牙,“四处逛逛,去…巴陵看看…”檀道济的声音顿了顿,随后接道:“然后自然去马蹄山。”
檀道济毫不避讳地表示要去找女儿,“她若醒了,就是老天垂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享几年天伦之乐。她若不醒…”他深吸一口气,“我就同她埋到一处,好歹一家人在地下也能团聚了。”
难得的忧思浮上苍梧尊者的脸。这几年事事虽有波折,却都算顺利。可唯独檀邀雨,丝毫没有喜讯传来。
如今不仅祝融,南尘行者也长年住在马蹄山上照顾檀邀雨。每日给她行针,用真气梳理脉络,加上珍稀的药材,命虽保下来了,却始终不见醒,似乎就是有一处关窍打不开一般。
“会醒来的,她不是那么容易认输的孩子。”苍梧尊者道:“檀将军若不介意,此去老夫与你同行可好?”
檀道济闻言十分意外,“尊者不在此处等着皇上迁都?”
苍梧尊者摆摆手,有些不耐烦道:“老头子们是道士,又不是臣公。等皇上迁了都,龙气就会在此地聚集,不适合修道,老夫还留在这里作甚?!”
檀道济脑中闪过那高耸于山林中的行者楼,竟有些心疼,“那楼可是传了千年了…”
苍梧尊者倒没见舍不得,“不破不立。死物而已。况且听说何卢在神山上修的住所很是奇妙,老夫我更愿意住新房子!”
檀道济被苍梧尊者这老顽童般的言论逗笑了,他拱手道:“能有尊者同行,檀某不胜荣幸。待北凉王出发,檀某便会递交辞表。”
苍梧尊者点头,“隔了这么多年,陛下终于还是封了拓跋焘的那个孙子了。如此也好,有敌在侧,朝廷才不至于懒怠腐朽。”
檀道济心里虽总希望有个圆满,可也明白苍梧尊者所言非虚,“那孩子不日便会启程来建康领封谢恩,只要他能活着回去,天下便算是大定了…”
此后,至少有百年的盛世在等着所有人。
与此同时的马蹄山腰,一队人马正小心翼翼地护送一个孩子缓慢的往山顶上爬。
孩子年纪还小,哪怕是从已经修葺过的山道上去,也十分费力。只是他显然已经很适应高处稀薄的空气,倒是不像生人初到此处难以呼吸。
“殿下,要不还是用滑索吧,那位何大人说,可以用滑索送我们上去。”护送孩子的侍卫有些担心地劝道。
“不行,”小孩坚定地摇摇头,“你们忘了保母说的话吗?此番去建康,若想活着回来,必须先来见过仙姬娘娘。孤若是坐滑索,那便是连拜见的诚意都没有,仙姬又怎会肯见孤?”
“可是那仙姬据说一直昏睡着,您去见了也是无用啊。”
小孩执拗地扭头道:“你可听过谁能一睡七、八年不醒不死的?那不过是托词!孤此次一定要见到她!孤要问问她!…问问她…孤要问问…”
问什么呢?
护送的侍卫们都沉默了下来。
这些年在皇孙身边的流言蜚语数不胜数。有人说檀邀雨临危保下了拓跋浚的命,让他逃到北凉旧地。也有人说就是檀邀雨害得北魏亡国,她根本不是什么救命恩人。
后来刘宋一统,北魏再无反抗的余力,说檀邀雨蓄谋已久,红颜祸水的,要找檀邀雨报仇,要与刘宋决一死战的北魏人便越来越多。
然而刘宋却始终没有打过来。哪怕北方的柔然刘宋都攻打过,逃到北凉的这群魏人却像是被遗忘了一般。
直到身为皇孙保母的盈燕说了一句话,才让所有人复仇的心动摇了,“马蹄山上,有人在庇护着我们。她正挡在我们前面。”
恰似盈燕所说,那道山脉,像是面盾牌,将所有战火隔绝在外。
所以哪怕天下人都在传仙姬闭关,仙姬沉睡,仙姬已经往生,躲在北凉的魏人却始终不信。
拓跋浚就是在这种针锋相对的两种言论中长大。虽然他从未见过檀邀雨,却对她又尊敬又仇视。
“再快些,”拓跋浚催促道:“至少天黑前要找个落脚处才好。”
虽然现在天色尚早,天气也不错。可神山上的天气说变就变,谁也不敢冒险。一个侍卫提议道:“不若臣等背着殿下上山吧。如此也能快些。”
拓跋浚想了想,点头同意了。按照圣旨,他必须在三日后离开北凉旧地,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早点儿见到檀邀雨。
他跳上那个侍卫的背,腿却被他腰间的什么硬物隔了一下。他有一瞬的疑惑,却没多问。
不用迁就拓跋浚的步伐后,这队人行进的速度明显快了许多,眼看山顶就在不远处,似乎天黑前都能抵达。
背着拓跋浚的侍卫见状似乎有些急切,脚下的步子再次加速,颠了拓跋浚一下,拓跋浚刚要说话,就听耳侧一阵劲风划过,乌压压一个大黑影从他们头顶越了过去。
等众人看仔细,竟是一头巨大的雪豹挡在了前方的路上!
“保护好殿下!”所有的侍卫同时抽出佩刀,将拓跋浚围在中间。
拓跋浚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雪豹,一时也吓愣了,在侍卫的背上哆嗦起来。
就在众人打算同这大豹子拼个你死我活时,豹子的背上却缓缓地坐起来了一个人形。那人浑身裹着皮草,除了一双人眼露在外面,别处完全看不清是男是女,是人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