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时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是因为韩阳必须要排除科研舰队被潜在的威胁盯上,并顺藤摸瓜,最终将人类主舰队找出来的可能。  

转眼间又是几十年过去。此刻,科研舰队距离人类主舰队已经高达近千光年。  

人类舰队也同时起航,行驶向了未知的远方。  

辛勤工作了一年的人们,正好趁着这个月份休息游乐一番。远离家庭所在飞船,前往其余飞船工作了一年的人们,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回家探亲一番。  

大量的特制科考船和工程船,将众多穿着特制宇航服的人们运送了过来,开始在中子星的猛烈炙烤之下,建造后续实验所需要的设施。  

只不过,一边进行超光速航行,一边进行各种研究仍旧是有些不方便。  

无数艘小型飞船在总计一百多万艘大型飞船之间来回穿梭,人们喜气洋洋的趁着假期,从自己居住的飞船之中离开,前往其余飞船,领略其余飞船的美景。  

以及,除非文明层次提升到六级,否则科研舰队将永远不会返航主舰队。而最最乐观的估计,人类文明提升到六级文明层次也需要至少数万年时间。  

那时候的地球还会有四季变化,冬天的时候冰封大地,春天则万物复苏。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庆祝万物复苏,才有了春节这个节日,并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据韩阳估计,当前阶段,整个银河系之中中子星的数量约莫在十亿颗左右。  

一些科学家临时有了一些想法,或者需求,需要借助另一艘飞船之上的设备,或者一些科学家需要在现实之中组成一个团队之类,因为此刻正在进行超光速航行的原故,便无法成行,只得暂时耽误下来。  

如同即将登上战场的战士们一样,科研舰队之中的每一名人类成员,俱都斗志昂扬,信心满满。  

在临出发之前,韩阳便将相关后果全部公布。但就算如此,前来报名的科研学者的数量,仍旧超出了韩阳的预料。  

经过探讨,执政委员会委员们干脆将“春节”的时间定在了停泊月之中,也正好趁着这个源自于古老年代的节日,为人们放一个年假。  

进行了这么长时间的预研和前期理论储备,真正向暗力理论发起冲锋的时机,终于成熟。  

于是,执政委员会再次做出决策,下一次停泊,将停泊在星系周边,并在其中停留约百年时间,完成补给的同时,将需要进行的实验全部完成一遍。  

在这个距离上,一颗在可见光波段显得异常黯淡,但整体辐射却超乎寻常的强大,且距离仅剩下零点几光年的星体,便是己方的目的地。  

如果科研舰队遭到外部力量进攻,且自带的约一万艘战舰无力抵御,那么,这些科学家们便只能接受死亡的命运。  

在这部分科研学者乘坐空天母舰出发前往中子星周边之后,庞大的人类舰队也同时起航。且航行方向并不会告知那些科学家们。  

因为主舰队距离太远,不可能前来救援他们。而且…就算可以救援,主舰队也不会去救。  

每到春节时候,除了假期和团圆,以及庆祝之外,人们还普遍会召开大规模的缅怀和纪念行动。在这期间新出生的幼儿们,也会从父母长辈老师那里知晓,我们的文明起源于一颗美丽的星球,只是后来因为一些事情,才被迫离开。  

转型为星舰文明的人类舰队,便这样走走停停,一路向着银河系边缘前进。  

承受着堪称猛烈的辐射,三艘空天母舰最终前进到了距离这颗以往没有编号,此刻则被编号为TGA36的星体旁边仅有一千万公里的地方。  

但就算明知如此,我们文明内,这些勇敢的人们仍旧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选择承担起文明发展的重担,勇敢的冲向科技提升的战场。  

总计百余万名科学家,分散在数千个会场之中,亲眼看到了刘渊元首的身影,亲耳听到了刘渊元首的声音。  

众多飞船也正好趁着这段时间进行一些检修、保养之类。  

伴随着韩阳的一声令下,三艘大型空天母舰缓缓脱离了人类主舰队,然后同时进入到了超光速航行状态之中。  

我们将在这里,亲手揭开困扰了人类上万年时间的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奥秘。并通过解开这一谜团,亲手助力人类文明踏上五级文明的高峰,为后续攀登另一座高峰打下基础。  

“如果能由我所操控的假人来代替你们,哪怕会拖慢科研任务的进程,我也不会以你们的牺牲为代价换取文明的提升。  

数万年时间的冬眠,人类还从未尝试过,可以预见,这其中必定存在太多太多的风险和未知。  

最终能有多少人成功醒来,实在无法预测。说不定一旦睡去,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毕竟,就算基础科技不取得进步,可以进行的应用性的研究也大把大把,譬如更先进的材料,更合理的机械构造,性能更先进的推进器一类。  

虽然开始停泊,脱离了超光速航行状态,随时可以进行飞船之间的物资流通,但之前上百年时间航行所形成的“春节”风俗,却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但…为了文明的安全,这一部分科研人员注定要做出牺牲。  

只可惜,对于智慧生命来说,远程观察总归无法代替亲临现场。我自己虽然没有这个限制,但,单靠我一人之力,无法完成暗力理论的突破。  

我,刘渊,代表整个文明,向你们致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