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刻意的安排(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扯淡,人类文明本土则在竭尽全力消化来自于云光文明的科技数据的同时,始终进行着大规模的整军备战行动。  

不仅人类文明本土,云光星系本土也在洛塔的命令之下进行着造舰行动。  

与人类本土不同的是,云光人们仅仅只负责造舰,不负责作战。韩阳用不上他们,也不放心用他们。  

你们只需要把战舰造出来,到时候由我直接操作即可。  

时间便在这种情况之下缓缓流逝,转眼间便是百余年时间过去。  

能拖延这么长时间,实在是有些出乎韩阳的预料。他原本以为一线谈判团最多只能拖延个五十年左右的时间而已。  

但没想到,一线谈判团的战斗力实在太强,在云光文明内部使劲折腾,今天弄一出几百万云光人参加的“向伟大的人类文明致敬”的活动,明天弄一出“感恩人类”活动,后天就组织了上千万人向五大文明使者展开抗议,声称与人类文明保持友好是云光文明自己的选择,等等等等,还联系上了外交手段,频频通过云光文明官方账号发布公告,数次弄的五大文明谈判团成员下不了台。  

好几次五大文明谈判团看样子都决定宣布谈判破裂了,结果又硬生生的被人类谈判团一系列手段给弄到了谈判桌上。  

毕竟现在宣布谈判破裂,不就坐实了人类文明给己方头上戴的那些帽子?  

对于人类文明的这一系列手段,洛塔可谓十分卖力,整个云光文明政府,上上下下都十分卖力。反倒是五大文明使者们想在云光文明内搞一些小动作,好争取道义主动权,譬如组织一些人抗议人类暴政,抗议傀儡政府之类,便遭到了整个云光文明政府的一致反对和严厉打击。  

开玩笑,我洛塔再没地位,那也只是在你们面前。一帮云光泥腿子也敢坏我的事情,反了天了!必须严厉打击!  

由此,数次尝试俱都不了了之,根本没泛起什么水花。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时间竟然拖延了足足一百多年。  

不过再能拖延,现在也到顶了。五大文明使团的耐心已经被彻底消耗干净,不可能再拖延下去了。  

会议室。总计六个文明的使者各自神色肃然。  

“最后通牒时间已到。人类文明使者,你方是否接受我方条件?”  

人类使者站起身来,脸上带上了一抹讥笑。  

“我方…不接受。”  

“那就没什么谈的了。战场上说吧。”  

五大文明使者团成员们立刻起身,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等了这么久,这一天…终于到了啊。  

一时间,使者团成员们心中甚至有些感慨。  

谈判终于破裂,不出意料的,五大文明立刻便发布了宣战公告,早已经准备好的舰队也搭乘五级文明空天母舰从数千光年之外到来,降临到了云光星系、赤光星系、霞光星系等云光文明的领土,以及人类文明的太阳系、南门二星系等星系之中。  

战火再一次开始燃烧。  

“据我方深空情报网络探查,目前已经确定,五大文明联军总计出动兵力为200万艘战舰左右,级别分别在4.6/4.7/4.8级左右。  

我方舰队总兵力为220万艘左右,其中,4.4级,由我方本土制造的战舰为150万艘左右,云光文明所制造的,级别在4.7级的战舰有70万艘。  

从整体实力上来看,我方兵力占据劣势。但,我方处于守势,且有人类文明加云光文明,总计超过一万亿人口作为后勤保障,战争潜力大大超出对手。  

综合来看,对方或许能压制住我们,但想要击溃我方,甚至于拿下我方经战略收缩之后的大星系,几乎不存在可能性。  

当然,为确保星系不失,我方也需要竭尽全力,全面发动起两个文明的民众才行。”  

五大文明联军,才200万艘战舰,人类加云光文明两个文明,便有220万艘战舰,这看似不太正常,但其实很正常。  

因为人类和云光两个文明是经过了全面动员之后,社会工业体系才生产出这么多战舰的。  

整个文明已经化作了一台战争机器。而五大文明很显然不可能进行这种动员。  

当然,如果他们本土也遭遇到了这种军事压力,进行全面动员之后,同样能凑出200万艘甚至更多的战舰出来。  

不过这个数字仍旧引起了韩阳的一点怀疑。  

这还是不太正常。  

面对着执政委员们,刘渊缓缓道:“五大文明除去本土防守兵力之外,在未全面动员,仅有常规备战的情况之下,可动用的战舰总数在300到330万艘之间。  

我原本以为,他们会竭尽全力,一举灭掉我们。但没有想到,他们却仅仅只出动了总计200万艘左右的战舰。  

综合双方情况,这个数字,恰好可以与我方兵力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也即,对方占据优势,但又很难取得重大战果。”  

韩阳其实并不害怕五大文明联军倾巢出动。原因很简单,人类加云光两个文明的220万艘战舰,虽然相当一部分是由韩阳掌控,但这仅仅只是为了减少人类战士的伤亡,而不是必须。  

还有大量的合格且精锐的人类战士并没有上战场。  

就算敌人再多,韩阳也有足够的信心应对。不说打赢,不败还是有把握的。  

但…如果人类文明只是一个普通文明的话,哪怕全面动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