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学的边界问题,作者在小说中已经提到,无非十六个字: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被证伪,能够预言。

那所谓的科学边界之内都有什么呀?

只有两个东西,一个叫公理,一个叫定理。

定理好理解,是基于科学方法,运用数理逻辑,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之上推导证明出来的。

公理是无需推导(也无法推导)的。

这不就矛盾了吗?

随便说句话,也能叫公理吗?公理的定义和标准是什么?

公理是人类经验和常识的自然延伸(请注意人类包括你,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你不代表人类)。

这样,就好理解作者大大心目中好的科幻小说了。

作者认为,也尝试这样写作:

科幻小说是人类现有科学和技术的自然延伸。

科幻的两个翅膀——新奇性和连接性,侧重那个呢?

这还用问?辩证法嘛,既要……又要……,两手都要硬!

如果一定要排个优先顺序,作者选择连接性。

为什么呢?

新奇引人幻想,连接给人希望!

新奇爽后,你会觉得太遥远,而连接过后,你会问:“几时能?”

这就是区别!

起点上有许多定式评论,比如“打卡”、“标记”等等,还有一条,扎心大大了:

因为现实不能,所以看网文!

为什么不能?谁规定不能?

是因为没考上好学校?刚从大厂“毕业”了?

游戏太费钱?女朋友分手了?

生活不易!大大知道。

可是呀,作者大大这辈人总是放不下一个执念,那就是,写小说读小说要有意义!

人生一世不能虚度!

谁不喜欢爽呢?苦哈哈地打拼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爽吗?

还有这样的小说吗?

读时引人入胜,脑洞大开,读完,掩卷深思,畅想之后,不是把人打回冷冰冰的现实,而是重燃起读者心中的那团火。

如果此时读者觉得一切并没有那么遥远、那么虚幻,能够触手可及,至少相信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那样多好!

若有人说:“你的科幻与现实连接得再紧,对我也没用,我本来就是科学盲呀!”

那怎么办?

不大懂科学知识,你心中的火就灭了吗?

不会吧?与科学无关但与希望有关的可干的事多着呢,比如晨练,比如与老板“智斗”。

跑题了吧?不是说科幻的连接性与读者有关,给读者希望吗?

我是小白,我能吗?

记得千禧年之交,国内某大型移动运营商,适逢手机市场大爆发,其利润和客户规模也大涨。恼人的是有两个竞争对手纷扰,运营商不差钱,向全社会重金征集广告文案。

几轮筛选过后,重金买来的广告语,只有两个字加一个标点符号:

我能!

亲爱的读者朋友,或许你正年轻,读完《致暗频率》之后,拉着罗姗娜和达芙妮的手,一起来吧!对作者大大和布劳恩教授大声说:

“我能!”

关于写作:

《致暗频率》的写作手法采用了非线性叙事。

起初,给读者造成了困扰,连好心的编辑都为作者捏了一把汗。

非线性叙事加上硬核科幻,阅读有门槛呀!显然不适合起点。

编辑是对的,刚发布的时候,有读者反映太乱,看不下去。

善意的读者说,有点像美剧,就是镜头转换太快,结论还是不适合起点。

对于文学来说,起点这样的网络平台是特殊的吗?

作者大大笃信科学,信奉一元论和普适规律。

最反感人家说:“太阳系是特殊的,只有地球的多个巧合因素才可能孕育生命等等。”

但现实就是现实,线下的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似乎真的是不相容的!

最有意思的是,线下和线上形成了两大阵营,而且都自认为处于鄙视链的顶端!

说回到非线性叙事,典型的代表是大导演诺兰,他的电影总是把故事线打散,时间顺序打乱。对观众来说,确实不太友好。

《致暗频率》的结构也是这样,地点在亮洲、欧洲、中东甚至大洋洲变来变去,时间从1936年到2028年跳进跳出,事件一边围绕着节拍器,另一边又为饭盒揪心。

就不能顺着写吗?为什么要这么拧巴呢?

其实,非线性叙事也有优点,就像多条簧片,把一头卷紧,另一头会自然弹开。

从弹开的一头进入,无论经由哪一片,都会觉得散、乱,没有章法。

但是,越接近卷紧的一头,越收敛,越紧张,也越有不断拧紧、上了劲儿的爽感!

内卷,向内卷,作者准备的、书友容忍的绵长的伏笔,繁杂的铺垫汇聚、爆发的时候,读者体会到的爽感是平铺直叙无法比拟的。

至此,作者大大想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现实生活都像线性叙事一样,日复一日地被命运裹挟着,重复着生活的剧本,变化是偶发的,无法改变是经常的。

你相信,在现实世界里,你明早醒来,会在另外一个时空吗?

你想吗?

如果做不到,你不妨注意一个可能被你忽略了的问题。

回忆,回忆过去,是非线性的!

那么,展望未来呢?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线性地看到你十年二十年后的未来!

来吧!用非线性手法谱写你的未来吧!

活出人生精彩,体验无限可能!

龙年新春将至,作者大大提前给《致暗频率》书友拜年!

致暗书友龙年吉祥!

致极宇外扯一弦,

暗送低频入粉圈。

书页掀开三国斗,

友执评断两星悬。

龙鲸虎豹遮黑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