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天选之汪(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忽然这样一个想法从李唯的脑子里闪过,着实是慌得一批。  

‘那还是准备点三明治和饭团,吃饭前先观望观望,狗子要是能吃,就把饭都给她我吃饭团。’  

至于为什么不开口去问,那顾虑也是相同的。  

如果她的意思真的是两个人吃四菜一汤,五种小食倒还好。  

万一不是呢!!!  

万一狗子觉得,自己在嫌弃她能吃呢?!!  

哭了怎么办啊!  

谁能哄得好啊!  

狗子要是以后吃饭都不快乐了,他不得心疼死啊!!  

连吃饭都不让狗子快乐了,狗子还能有什么快乐啊!!  

所以说,墨染秋在临走之前的一个月就办理了健身卡,除去上学的日子基本上每天下午都回去练个两小时,不是没有道理了。  

始作俑者就是李唯,狗子的小腹上差点出现多余的肉肉这件事未解之谜被侦破了。  

“想喝花茶。”  

从这里开始,边条贴上已经不是什么明确的‘几菜几汤’这样的设定了,而是完完全全的‘狗子想’。  

“想喝果汁,要冰的,还想要冰块。”  

如果这话是从田龙嘴里说出来的,李唯保证让这个人去想屁吃,不过既然是自家可爱的狗子说出来的,那多动动脑筋,等一会多给管家打几个电话,提出一些刁钻的要求,应该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  

“如果能吃到亲爱的制作的冰淇淋就更好了。”  

要求逐渐过分。  

不得不说,这个人真的是准备出去野餐的吗???  

李唯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惑。  

后续还有着各种‘希望清单’  

比如,肉可以少,但是希望有很多的鱼。  

希望东西可以吃的很方便,汤汁什么的洒了会很闹心。  

等等等等。  

不过看着便条贴上提着要求的同时还不忘卖萌画上去的小表情包,李唯却是无论如何都生气不起来的。  

而表示着只能宠墨染秋的李唯,只能是默默地拿起一个新的便条贴写着自己准备制作的菜单以及所需要的食材和野餐时可能会需要的用具,把所需要的东西分为‘今晚需要准备齐全’与‘明天早上8点钟时需要准备齐全’两类,打电话call来了管家之后,全部都交给了他。  

除了熬制墨染秋想要喝的骨头汤之外,其余的准备工作李唯完成的比较快。  

提前把类似于洋葱这样的万金油食材处理好,剥皮切块切丝之后再拿保鲜膜装好方便明天直接下锅料理。  

明天料理时需要处理的肉,也都配合着酱料放入了保鲜袋中腌制入味。  

甜点的准备耗费的时间会比较长,但因为很多甜点的可储存性会比较高,所以李唯准备今天晚上就先把甜点做好装到撞到收纳盒里面,以减少明天早上的工作量。  

不得不说,管家准备的东西还是真的挺富有情调的。  

在了解了两个人都是华夏人之后,准备的野餐用的工具也都颇具有国风的特色。  

并不是说‘红色’的东西,就是国风。  

饭盒精致的不像是用来收纳饭的盒子,而是一个艺术品。  

黑色的底,搭配着一朵金色的牡丹花纹路,低调、奢华,还特别的有艺术气息。  

一下子,连艺术生的喜好也都抓到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老管家了。  

其余的装置汤的保温桶也是很有特色。  

同这个总共分为三大层的牡丹饭盒一样的黑色低,只不过这个保温桶上金色纹路绘制的并不是牡丹,而是被一众莲叶簇拥着的莲花。  

精髓。  

这个设计师,绝对的get到了最能体现华夏风的花朵的精髓。  

若是搭配一个红底,非要画着白樱花,说这东西是国风,李唯觉得他能跟说出这一套理论的人拼命。  

装甜点的盒子也很是有趣,罕见的棕色的竹节式设计,而听说两个人要去野餐饮茶,管家也来了兴致,特意从酒店后勤那里整来了一套黑瓷茶具供两人使用,并且在那里跟李唯一起侃侃而谈了将近三十分钟他所了解的关于华夏的饮茶文化历史、黑瓷差距的由来,唐末宋初时的经典人物,并且向他请教了一下关于如何学习汉语这件事情。  

不得不说,李唯还是要再一次的感慨一句,这老管家了!  

如果不是李唯为了给漫画取材,以备不时之需还真得看过一些杂学的书,还真的不一定能跟老管家聊得开。  

这种对于自己家里面的事情,如果说出来的东西还没一个外国管家多,哪怕管家不觉得有什么,自己还是会觉得有损颜面的。  

黑瓷茶具,鼎盛于宋,因为宋朝时期兴起的一种名为‘斗茶’的活动,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当时的人们斗茶,一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首;二看汤华与茶盏相接触的是否有水痕,以及出现水痕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上选。  

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而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黑瓷自然是有了它的用武之地,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  

不过这对于喝茶只是养生,目前感受不到什么潇洒的意境,也没有不到茶有冷暖、人亦有悲欢一般这样深刻的思想觉悟,他立马喜欢上了这个黑瓷纯粹是因为,好看。  

精简而又大气,朴素而不失优雅的格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