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乐皇帝也对他有求必应,君臣俩人是相得益彰。  

说的朱允炆都嫉妒了,这不就是明君的象征嘛!他也要,可惜手底下没有一个顶事的,不是老古板,就是没脑子,要不就是有性格缺陷。  

朱允炆就是觉得别人碗里的都是最香的。  

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要是得不到的话朱允炆就准备好把这黑衣宰相给宰了,不为国效忠留着浪费粮食干嘛!  

合肥离南京还有段时间,朱允炆的时间今天安排的满满的,下午要去听第一次经筵了,晚上要去母后那里吃饭,这么长时间也差不多适应了朱允炆的身份了,可以去尝试着见下面了。  

不然朱允炆以前那么孝顺的一个人现在连母后的面都不见了像什么样子,不管哪个朝代,汉家王朝都是要讲究以孝治国的,君主是臣民的表率,全天下可都看着他这个皇帝呢!  

朱允炆苦着脸去往文华殿,以前他听政学习的地方,现在也是要听经筵的地方。  

这些儒家经义,朱允炆已经很认真的学习,但是…  

该是不好的还是不好,做为一个现代人对这些完全没有基础啊!但是又不得不去听。  

现在是七月末,南京正是和一个火炉一样的天气,朱允炆走了段路就有些受不不住了。  

阳光燥热,晒的人脸上火辣辣的疼,脚上像是灌足了铁铅一样,汗水不住的往下滴。  

文华殿外已经有不少经筵官在等着了,在烈日下,他们蜷缩在阴凉处。  

待朱允炆走进殿内,这些人这才好像活过来一个个问安后走进了殿内,终于不用在外面忍受火炉一样的太阳了。  

经筵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项帝王活动,历史悠久,自从独尊儒术后经筵就被他们儒家把持住。  

作为君王好学,是有为君主的象征,到后来不管君王愿不愿意,根基没稳固之前都要了解他们儒家自己的经义内容,当然到朱允炆这里还没形成定制。  

这要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才正式确立为制度,没错就是那个铁骨铮铮朱祁镇,绝不吃敌人一粒米的朱祁镇,去敌人家里拐来公主人物大大师级人物。  

1秒:23xsww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