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上古练气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纸是包不住火的!  

武则天要登基称帝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民间。或者说是在有心人士的帮助下,不过短短一天的时候,就传遍了洛阳城。  

而这个消息,还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朝着整个大唐席卷。  

一时间,天下哗然。  

自从李治死后,无数人都在关心下一任皇帝是谁,但不管是谁都没有想到,下一次皇帝既不是李治的第一个儿子也不是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  

而是武则天本人。  

女子为帝,简直超乎了众人的想象。  

反对声自然如同潮水一样席卷向了皇宫,天下间不知道多少人都在反对这件事情,没有几个人愿意一个女人,骑在他们的头上。  

虽然满朝文武对此保持着诡异的沉默,但大唐各个州府,都对此做出了回应。  

有人同意,有人反对。  

其中反对最为激烈的就是李氏宗族。  

武则天想要夺取他们的皇位,这群人岂会善罢甘休,急匆匆的纠集了一拨人,想要去找武则天问个究竟。  

但武则天可不是那种心慈手软之人。  

在未来,她为了当皇帝,连自己的儿子都下得去手,更不要说李治的同族了,这群人在她的眼睛里,一文不值。  

不如说,这群人反对她,正和了她的心意。  

武则天当即下令,命人将李氏宗族的人全部抓了起来,囚禁在了冷宫之中,不允许任何外人和他们接触。  

如果不是顾忌大臣们的反对,她现在已经将这群人全部处死了。  

反正对于武则天而言,任何反对她的人,统统干死就对了,但可惜的是,为了当皇帝,很多事情都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不过幸运的是,武则天早已经学会了妥协。  

政治,原本就是一种妥协的艺术。  

不过还是那句话,以上,和王博没有太大的关系。  

武则天冷酷也好,妥协也好,杀伐果断也好,都是她自己的选择,她为了当皇帝,自然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这也代表着武则天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安慰王博。  

这让王博又是高兴,又是失落。  

王博之所以高兴,是因为自己总算是脱离了这个大漩涡,武则天不来找自己,自己也乐得轻松,他是是在不想要参合这些扯淡的事情。  

失落是因为,武则天的技术还不错。  

最近几天,因为武则天的服侍,王博早已经食髓知味,有些欲罢不能,武则天不来之后,王博就自己一个人独守空房了。  

这让习惯了夜夜笙歌的王博,颇有些不习惯。  

至于柳儿和玉儿,王博没有动。  

不是因为两个早已经被王少艾动过,实际上王博本人并没有处O情节,他之所以没有动柳儿和玉儿,纯粹是因为两个少女还没有张开。  

王博喜欢的是那种成熟妩媚的女子。  

而是青涩的小苹果。  

柳儿和玉儿还太小,所以王博下不去手。  

思来想去之下,王博只好找了一件可以转移自己注意力的事情,练武!  

说实话,王博原本是想要去找含月和玉书的,不过因为古代有结婚之前,男女不能见面的规矩,王博也只好耐住性子,和两女用手书联系。  

说实话,对于这个规矩,王博是无比痛恨。  

他本人倒是不在乎这种规矩,但无奈的是,玉书和含月非常的在乎,因为在这个时代,流传着“婚礼前见面,婚后不相见”的说法。  

哪怕是出身风尘的两女,也有些畏惧。  

所以在书信来往中,不停的安慰着王博,说什么来日方长,左右不过是个把月的时间,希望王博可以安心等待。  

反正等新皇登基之后,大赦天下,他们就可以结婚,从而正大光明的在一起。  

对此,王博还能说什么?  

只能练武了。  

而王博练武的目的,不是为了变得更强,而是为了变得更弱,不,这个说法不正确,王博之所以练武,大概是希望自己可以多一种手段。  

将来他成为真正的超人时,举手投足就可以展现出山崩地裂的威力。  

所以王博打算今后用真气之类的东西伤敌,如此一来,就不止一次失控之下,直接摧毁一座城市,殃及无辜的人。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博拥有超人之躯,斯巴达血脉,反正练武一帆风顺。  

练武的第一天,王博就利用自己逐渐开发的大脑,记住了全身的经脉和穴道,对于人体的经脉学有了深刻的了解。  

而后到了第二天,王博就开始尝试修炼武功,顺便说一下,王博修炼的武功叫做上古练气术,传说是传自于上古的炼气之法。  

名字听起来似乎很大气,但实际上这种练气术的效果很一般。  

唯一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改变呼吸。  

这才是最重要的。  

王博接触过几本看起来比较高级的武学秘籍,都是大内的孤本,或者不传之秘,但这些武学秘籍都有配套的呼吸法。  

想要修炼这些武功,就必须修行这种呼吸法。  

但问题是,王博可不愿意改变呼吸法,波纹气功的效果足以碾压这些武学秘籍,所以王博自然不会丢了西瓜拣芝麻。  

找来找去,最终王博找到了这门所谓的上古练气术,不需要改变呼吸就可以凝练真气的武学秘籍。  

虽然被冠以上古之名,但其实这就是一套非常落后的武学秘籍。  

先秦时代,百家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