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老板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让我干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韩露真的到了超市,进来后发现只有李扬一个人。  

李扬坐在柜台里,笑嘻嘻道,“店里缺一个老板娘,我看你就挺合适,要不要过来试试。”  

韩露也不含糊,直接坐进了柜台里面,指了指面前的水杯示意他去倒水。  

今天老妈跟她的姐妹们有约,老爸参加某白酒品牌的订货会,只有李扬自己在店里。  

觉得些许寂寞便叫来了韩露,她也是欣然答应。虽然两人平时看上去对待彼此比较淡,但对视时的神情是没办法掩盖内心火热的。  

老姐很没有眼力劲,听说韩露要来后非抱着那本厚厚的“报考指南”让人家帮忙参谋参谋。  

李扬无奈说:“姐,成绩都还没下来,你这忙活啥,不是白费功夫。”  

老姐不乐意了,说怎么能是白费功夫呢?  

其实她只是即将升入大学很兴奋,迫不及待想着跟“大学”两个字扯上关系,毕竟高中老师曾数次用“天堂”来形容它,为的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信念。  

显然老姐很吃那一套,在家的时候就经常幻想大学校园生活,QQ空间里挂着好几篇关于大学的文章。  

相比之下韩露要淡定很多,考试结束第二天就开始打工赚钱,甚至连“京大”两个字都没提过。  

李扬认为这就是学霸强大的自信心,必胜信念在里面做支撑。  

很快超市外停下一辆货车,表哥周海波开门跳下来。韩露也叫了声哥,按照正规程序她应该叫姐夫,但是叫哥更亲。  

“哥,你胖了,看来嫂子每天伙食不错啊!”李扬打趣道。  

周海波的确胖了,比婚前差不多加了一圈。两口子也是在加紧努力造人中,估摸着明后两年就该开花结果了。  

如今周海波成了李扬的合作伙伴,大庄镇东边那一块区域的业务就属于他在做,一年下来不少挣。  

为此二姨家很感激,隔三差五就让表哥捎些自家种的蔬菜过来。  

李扬家几乎不用买菜,都是吃当季最新鲜的。  

另外海鲜也不用愁,李扬爷爷奶奶家这边的亲戚也是经常给他们送。  

李扬就像是一块吸铁石,把亲朋好友们紧密连接在一起,这也是他很愿意看到的。  

如今超市有了扩张的想法,商业街原先一块荒地上盖起了商铺。从规划图上看有一块三四千平米的地块,正适合开家大型超市。  

田镇居民生活水准正在不断走高,街边小型商店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挑剔的购物体验,正缺少一家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大型超市。  

当然到时候招标压力肯定不会太小,毕竟聪明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开超市的赚钱速度肯定不如比特币那么疯狂,只是李扬不想每天躺在家里死盯着那玩意,否则人容易变傻。  

相比虚拟的互联网经济,还是实体产业更能让人安心,也能让老爸体验一把大企业老总的感觉。  

这都是后话,运作起来起码要等到李扬上大学,现在那块地皮还刚刚开始建设。  

今天用一枚比特币的价格聘请到了韩露,只是一上午顾客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闲着。  

这倒给她跟老姐充足的时间畅想大学,老姐笑的花枝滥颤,说终于有机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李扬心想,每天在宿舍追剧、逛街、吃美食,这就满足了?  

“姐,你俩不打算学车考驾照吗?”他随口问。  

李玲安一听,头摇的像拨浪鼓。  

“考驾照干嘛,我又不开车。”  

李扬反驳,“现在不开,难道以后也不开?”  

“为什么要开车?”李玲安一脸天真,恍惚间让李扬觉得自己是在跟韩小冉女士对话。  

他语重心长分析道,“那你打算十年后每天挤公交上下班?或者是地铁?”  

“地铁”对于09年的琴城百姓来说还是个稀罕物,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放眼全国,这个年代拥有地铁的城市也只有那么几个。  

李扬没记错的话,琴城第一条地铁线开通于2015年,后面陆续开通了近十条线路。  

当然没有“革命”是不流血的,琴城因为地质结构特殊,在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几起重大事故,有人为这座城市的繁荣永远留了下来。  

“地铁我知道,在地下运行的铁路交通体系,以电力为牵引力,行驶速度很快。”韩露嗑着瓜子道。  

李扬竖起大拇指,“没错,回答完美。”  

他又道,“琴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这种新型交通方式早晚会普及全市。而且据我推测,田镇商业街也会成为某号线路的站点。”  

按照上世的发展方向,商业街北部会建有2号线站点,这是条连接琴山和市区CBD的主力线。  

以后市区老头老太太就可以坐地铁到田镇码头买到当日海鲜,田镇居民也可以很方便地进市区购物。  

“那么地铁又跟我学车有什么关系?”李玲安不解地问,还带着一丝鄙夷,认为老弟是在卖弄。  

李扬轻轻摇头,“确切点说没啥太大关系,但你真的不想在未来某天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小轿车?”  

“开着出去逛街多拉风!”  

李玲安撇撇嘴,她只是觉得开车这件事对自己太过遥远。  

这也不怪她,上世李扬也是这么想的,结果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在电脑桌前玩的昏天暗地,以至于错过了驾考宽松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