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的完本感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更多的旋转门来进行洗钱。  

为此他找到自己外公,希望能获得帮助,人脉教堂以及其他慈善机构他都要。  

但米兹拉西拉比人老成精,对于费里切和老尼佐的死感到怀疑,并且作为一个老派的灰色人物,他显然不赞成这种做法。  

此刻,来自达米处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堆积了太多的收益,必须马上洗出去,否则朱利安尼随时会翻脸不认人黑吃黑。  

于是,又一个夜晚,爷孙两人在葡萄架下喝酒谈判,米兹拉西拉比喝得有点多沉沉睡去,外孙亲自给他注射了超大量和超浓度的葡萄糖。  

而日常负责照顾老拉比生活的外婆和母亲,则在一个礼拜前去以色列寻根,要半个月才回来。  

第三天,爱德华发现因为严重酮中毒而昏迷的两天的外公,连忙叫救护车送医院,但已经晚了,老头成为了植物人,幸亏他在清醒时已经签署了文件,所有财产归自己外孙。  

爱德华在老拉比的律师面前泣不成声:“我当时就不该让他吃那么多曲奇,我以为他能忍住的,没想到我走后他还吃…”  

至此,在纽约他王国开始逐步成型。  

由于剧情进展过快,漏掉了一个比较大的情节。  

jfk最小的弟弟爱德华·肯尼迪,也曾考虑参选总统,结果发生了查帕奎迪克事件,他“驾驶的”汽车冲进河里,导致他的女友被淹死,他悄悄的离开现场。  

而这一切恰好被如果的爱德华看到,于是他主动承认当初是自己开车,和爱德华肯尼迪毫无关系。  

原因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自己不被灭口并且获得最大收益因为这本身就是民主党新教教派对于出生于天主教的肯尼迪的手段,目的就是组织肯尼迪再次竞选。  

主角的主动顶岗,对于爱·肯尼迪来说是保全了颜面,没有留下污点,以后还有机会竞选,对于新教派别来说,他们的阴谋多了一个目击证人,但这个证人暂时选择不对外乱说这是危险的走钢丝,具体写的时候有很多细节铺成,这里大家就不要太在意合理性了。  

这样,爱德华等于是获得肯尼迪家族的认可与部分政治资源,加上他大本营在纽约,又是法律基本盘,与所罗门成为了党内势均力敌的对手,双方曾经的惺惺相惜开始告一段落。  

至于死因也比较突然。  

南希又处于哺乳期了,不过她选择了工作,爱德华在无意中得知所罗门对青霉素严重过敏,并且知道他有某些不良癖好。  

于是在一次南希和所罗门约会前,爱德华在前者的鸡尾酒中加入大量阿莫西林…  

之后所罗门过敏而死,南希处于害怕以为生怕连累自己的政治前途,将他的尸体扔进哈德逊河。  

莫斯科剧情中,原本是要让爱德华·肯尼迪出场的,他一直是参议院外交委会员的重要人物,但因为加速,所以这位老哥的职能被所罗门所替代。  

原本在深喉案的时候,会遇见搜集学生破坏情况的迪克切尼,显然也被省略了。  

还有个剧情是,把博尔顿扔到基佬浴室里,然后反锁大门,卡尔·赖特带着他的朋友们热烈欢迎。  

第二天打开浴室大门时,博尔顿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小胡子成了纽约地下世界最标志性的皇后桂冠。  

我很喜欢写这种恶趣味桥段,可发现读者似乎不大买账,其次夹规严格,也就放弃了。  

贝丝,最后离开主角,选择定居莫斯科,因为在那里她能找到势均力敌的对手。  

露丝伯格,最终和爱德华决裂,本身这个剧情会出现,但因为精神状态不好,精力不够,无法支持这种强烈的感情宣泄的桥段也只能放弃。  

露丝伯格和贝丝其实是一体两面,代表着这个国家曾经的理想主义光辉,但最后都选择离开主角,所以我的态度和立场,大家应该清楚了吧。  

原本还有几个案子,一个是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案件,因为报纸登了条显然有虚假陈述的新闻,最终获胜…  

国防部诉纽约时报,后者把国防部对于越战评估的机密文件给登了出来,然后也获胜,这个实际上更接近于高层政争…尼克松是最大赢家。  

芝加哥七人…不…八人案,主角怎么也得被把好哥们汉森给弄出来吧…这个案子原本考虑着墨于荒诞,法庭上的庭辩和出场人物无所不在的荒谬…  

还有几个有意思的案子,比如对一具尸体开枪是否构成谋杀(这个问题很绕,别试图一拍脑袋就回答)。  

比如费尔南德斯与cia案件等等等等,当然少不了一些司法黑暗的东西。  

脑子想了很多大纲。  

如果客气点说呢,“希望以后有机会写出来”  

但实际上是,除非我中了五百万,不,五千万彩票,否则没机会再写了。  

因为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其次就算我有空,我知道,你们很多人还惦记着《乱世评弹》不是…  

那玩意的优先级肯定比这本后续要高。  

按照原计划,这些案子后,才应该是莫斯科系列。  

一来符合历史,二来,代表美国律师对苏联犹太人进行法律援助,不是普通律师就可以做到的…必须是中坚力量的实权人物,现在这个显然是过于yy了。  

莫斯科系列完成后,会从律师线切到政治线。  

达米的金毛同学,第一章主角打电话的爱普斯坦就该登场了。  

按照计划,这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