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如何使用媒体?(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绝不手软,当然看在南希的份儿上,这也不算什么,人妻是最美好的事物,不是嘛?  

纳特·亨托夫的文章,吹响了媒体对爱德华和哈里·雷姆斯支持的号角。  

之后大小媒体纷纷开始加入大合唱。  

除了少数南方的保守媒体外,几乎所有传媒人都站到了爱德华这边。  

原因很简单,米国之所以能成为传媒帝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宪法》的宽松,第一修正案给言论自由开了大门,绝大多数情况下,政府是无法有效审核言论的。  

这种环境使得传媒野蛮生长,换个词来说“养蛊”!  

养蛊是危险的,但养蛊的收益同样客观,大洋对岸的红色帝国就在合众国的传媒冲击下,左支右绌,狼狈不堪,塔斯社《真理报》以及苏共宣传部不是没想过反抗,乃至反制。  

可是,作为拿政府预算的部门,他们不管在体制的灵活性还是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完全无法和市场经济下浴血奋战滚出来的米国同行比,完全不够资格,于是对内只能依靠铁幕屏蔽,对外么,咳咳,酥连的宣传能力,不是西方传媒界的一贯笑料来源么。  

这怪不得西方同行,战五渣就是战五渣,没实力且不思进取总是以“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霸道总裁范儿来做宣传,对内或许能蒙蒙人,可被外人按在地上摩擦那也是自找的。  

纳特亨托夫首当其冲后,案件的热度瞬间爆炸。  

爱德华着实佩服这种西方记者,不但跑得快,角度也刁钻,他们迅速从这个案子中提炼出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中心思想,然后变成加黑加粗的新闻标题,比如:  

《色情电影天皇陷入深喉咙》  

《致命之骨梗塞在喉》  

《请看哈里的猛烈反击》  

《从深深的喉咙中发出的绝唱》  

《色情片的替罪羔羊》  

以及不知道那个缺德玩意想出来《耶鲁的哈里雷姆斯把哈里雷姆斯拔出深喉》  

显然,深喉在这里成为了陷进之类的代称,从物理形态上来看,二者却有相似之处,可…对吧…哪儿有这么开心的陷阱啊…  

面对这些不讲基本法的标题,爱德华哭笑不得,除了躺平外也没第二条路可以走。  

自诩是个来自信息爆炸时代的穿越者,但面对铺天盖地的充满双关的标题,他只能感慨:老牌帝国主义,不服不行…  

看起来充满黄色意味,很不严肃,正因为如此,案子的传播速度瞬间爆炸,人人都喜好谈论下三路,当媒体介入后,广大群众的热情瞬间被点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