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十六 变法之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汉阳城·秦王王府“皇兄,你…这便要走了吗?”  

大殿之中,当赵政闻听六皇兄即将离开秦川之时,不由怔然而道。  

只因这一骤然离去,实在是太过突然,令人根本来不及有丝毫准备!  

“是啊,为兄我此次赴秦的使命即已完成…再多待下去却又有何用呢?”  

赵谦洒然一笑,却是望着已然被九弟下旨,正式册封为秦国国相的魏鞅,轻轻摇首而道。  

他之所以会特地跟随九弟共赴秦川,可不就是为了确保魏鞅这等千年大才能够留在秦国,能够为九弟所用!  

如今魏鞅极受九弟赏识,不过几日便被正式擢升为秦国国相!  

如此一来,他亲赴秦国之使命就此功成,接下来…  

也该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抱负了!  

“这…”  

赵政闻言顿时一怔,不禁有些语塞。  

事到如今,他却还如何不明白,六皇兄之所以不辞辛劳,跋涉千里随自己共赴秦川,正是为了帮自己留住魏鞅此等治国大才啊!  

而如今,事毕功成之后,却又悄然而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如此行事作风,可真真是令赵政心中钦服,且又感激莫名!  

毕竟六皇兄自己的封国——宋国,恐怕六皇兄都未曾耗费过如此之多的心思吧!  

而对于自己的秦国,六皇兄却不惜劳心劳力,费劲周旋!  

甚至于就连当初远在大骊之时,就已经极力促成了魏鞅赴秦之事!  

不然以秦国的贫瘠穷困,恐怕魏鞅终其一生…都不会想到投身于秦国去施展毕生所学!  

是以,若没有六皇兄的极力促成,则秦国绝对无法得到这一千年罕出之治世奇才!  

故而,此等恩情,自令赵政铭记在心,感激不尽!  

“皇兄,我过几日也会前往京城与父皇商议开通大运河之事,届时…不如你我二人一同前往可好?”  

想到此处,赵政不由连忙开口,欲要亲送六皇兄最后一段路程。  

“不必不必!大可不必!”  

赵谦闻言只是轻笑,当即摆手婉拒而道。  

“为兄我志在九州,心存四海!独来独往…一个人早已经惯了!”  

说着端起茶盏,轻啜一口之后,便又望向九弟笑而说道。  

“一同赴京倒是不必,就是有一件小事…为兄在临走之前,还想要拜托九弟一番。”  

“皇兄有何事需要嘱咐,但讲无妨!”  

赵政毫不犹豫,当场满口应道。  

“为兄虽游历天下,不问国事,然宋国毕竟乃为兄封国,若说心中毫无牵挂…那却也是唬人了。”  

赵谦笑而摇首,却是转瞬之间便提起了自己的封地——宋国。  

“故而,便想要拜托九弟…日后为兄不在国中之时,凡宋国及为兄母族之事,还望能够多多照拂一二…”  

此言一出,赵政顿时失笑,却是不假思索般当场应道!  

“害~!皇兄却是说的哪里话!你我兄弟之间…却还需用为这点小事特意嘱咐么?”  

毕竟在赵政看来,照拂宋国及皇兄的母族,本就是自己的分内之事而已!  

“哈哈!有九弟此言…为兄也就放心了!”  

赵谦顿时哈哈一笑,却是轻轻放下茶盏,当即话锋一转而道。  

“对了,还有为兄之前所提秦宋两国贯通官道一事…九弟也就莫要再过推辞!就当…带我宋国喝点肉汤吧!”  

此言一出,顿时便逗的殿中之人无不大笑,尽皆忍俊不禁。  

按理来说,明明是宋王出手襄助秦王之事,但在宋王口中,却反倒是在拜托秦王一般。  

宋王殿下温润如玉般的说话艺术,可真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皇兄,这…”  

此时此刻,就连赵政也是有些哭笑不得,被六皇兄这一句话给整的不知该如何是好。  

但六皇兄对于他的爱护及襄助之意,心中却是极为清晰的感知而到,只感觉暖洋洋一般热乎。  

毕竟虽然宋国与秦国共修官道,出资一半日后也便有了一半的税收之权。  

可目下官道贯通之后,究竟效益如何根本无从知晓。  

且收入都是要拉长至数十年乃至于上百年才能够真正见效!  

但目下之巨额投入,却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往里砸啊!  

要知道对于本就富裕的宋国来说,根本就不需要与秦国共修官道!  

一是你秦国修不修干我宋国什么关系?  

对于宋国来说,有没有这条官道根本无伤大雅,他们没有迫切修建官道的利益和需求。  

二是即便你执意要修,那我宋国就如同其他郡一样,最多给你支援点劳工苦力罢了,根本不需要出一分一厘。  

反正你修的官道总是要经过我宋国境内的,那么宋国大可以坐享其成,享受秦国贯通官道后的一切便利!  

何必又要大肆投入,去搏求未来那点风险无法把控的所谓关税税收呢?  

故而,宋王赵谦之语,其实本意就是为了襄助秦国而已!  

至于说什么跟着秦国喝汤之言,不过是为了让九弟面子上好过一点,让他接受自己的好意罢了。  

“怎的?莫非连这点肉汤…也不愿给皇兄喝么?”  

赵谦见此情形,继续打趣而道。  

然而此言一出,当即便引得赵政连连摆手,只得无奈应下此事,接受了皇兄这番好意。  

不过他心中却是暗暗决定,哪怕日后给宋国多分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