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商和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到这一开口,满满的“太极”味道。  

什么叫“太极味道”?  

就是看似回答了,但又好像没回答,偏偏还没有得罪人。  

郭家茂对这个“味道”太熟悉了,番山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的嘴里,经常冒出这种谁都不得罪的话。  

郭家茂再看向陈着的目光中,明显多了一丢丢认真。  

“老陈,你儿子叫什么名字?”  

郭家茂特意问道。  

“郭叔叔,我叫陈着。”  

陈着主动介绍。  

“陈着?”  

郭家茂觉得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到过,但是又没什么太深的印象,仿佛是惊鸿一瞥的掠过。  

郭家茂把这个疑问放在心里,他虽然强硬,但是并不莽撞。  

进了附近一家装修尚可的湘菜店包厢,陈培松点了几个菜,还要了一瓶九江双蒸。  

“嘿!”  

郭家茂拿起酒瓶在手心转了几圈,发出一阵感慨。  

不知道是不是在想,自己以前喝茅台喝五粮液,现在居然“沦落”到喝九江双蒸的地步了。  

陈培松以前在街道的时候,由于经常和一些小企业打交道,对于这款粤东本地的白酒反而没那么陌生。  

陈着也正如他说的那样,一板一眼的帮父亲和郭家茂倒酒,自己一口不喝。“小陈,真不来点?”  

郭家茂饶有兴致的问道。  

“不了,明天还有事。”  

陈着腼腆的摇摇头,看上就是一个经不起长辈逗弄的晚辈。  

郭家茂笑着颔首,然后看着陈着用最标准的姿势,把九江双蒸缓缓倒进酒樽。  

什么是“最标准的倒酒姿势”,就是“歪门邪(斜)道(倒),卑(杯)鄙(壁)下流”。  

意思是略倾斜杯子倒酒,并且让酒水沿着杯子内壁流入底部,这样显得倒酒之人从容不迫很潇洒。  

后面还有“恶贯满盈”和“改邪归正”,就是倒满以后,把斜放的酒杯摆正。  

这些都是酒桌上的顺口溜,在陈着看来,算不上陋习,但也绝对不是文化瑰宝。  

年轻人把它当成一种应酬的规矩记住就行了。  

“郭叔叔。”  

第一杯酒,陈着把几乎溢出来的酒盅,稳稳当当摆在郭家茂面前。  

这个时候,郭家茂要是再看不出来,室友的这个儿子不是一般大学生,他也是白混了。  

不过郭家茂并没有贸然打听,他一边和陈培松喝着酒,一边夹着热菜,讲述着体制内的奇闻轶事。  

大多数都带着点“风花雪月”,比如说,去年年底有个落马的国企女老总,就是靠着肉体一路攀附上去的。  

还有个退休的书记,他是依仗岳父才当的官,所以非常惧内。  

老陈和老郭都是谨慎又聪明的人,他们基本只说“退休”或者“落马”那些领导的花边新闻,在职的一个不讲。  

陈着听得都觉得大饱耳福,两个中年男人更是掰扯的兴高采烈,很快一樽白酒喝完了。  

陈着马上放下筷子,立刻给他们续上。  

郭家茂红着脸,眯着眼,看着酒樽一点一点被倒满,他突然半开玩笑的问道:“陈着,你觉得我和你爸的酒量哪个好?”  

“啊?”  

陈着稍稍一愣。这要是回答老陈好吧,好像有点得罪郭家茂,尽管他可能也不会在意。  

要是回答郭家茂好吧,又有点卑躬屈膝的感觉。  

5000万贷款很快到账,以届时溯回的地位,陈着并不需要对一个正处级的领导低声下气,尽管郭家茂能够在“回信”的项目上起到一些作用。  

陈着眼神动了动,说道: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爸酒量到底有多少,反正没见他醉过。但是我能感觉出来,郭叔叔应该能和他喝到最后的最后,我再去给你们整两盘下酒的菜。”  

说完,陈着立刻走出去。  

非常果断,一点不给老郭再考量自己的机会。  

“叮”  

包厢里,郭家茂又和陈培松碰了一下,玻璃酒盅碰撞发出悦耳的轻响。  

“老陈,你儿子是不是在中大学生会里当干部啊?”  

郭家茂好奇的问道。  

郭家茂多年领导,他和宋作民一样,都有自己的一套识人逻辑。  

哪怕刚接触不久,但是陈着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群体里肯定不会是默默无闻之辈。  

“这个”  

老陈印象里似乎听陈着说过,他现在是学生会宣调部的副部长。  

“应该是一个部的副部长吧。”  

陈培松低调的说道:“大学生打打闹闹的,估计就和过家家差不多。”  

“话不能这样说。”  

郭家茂摇摇头:“中大这种学校,学生会主席在考公考研方面都有巨大优势,副部长不是你儿子的上限,往主席这个方努力一下吧。”  

“他志不在此,而且…”  

老陈摆摆手说道:“他也不像高中时对学习那么用心了,都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挂科。”“当学生会主席又不要学习好。”  

郭家茂端起酒杯,又和陈培松碰了一下:“就好像我们当官一样,越有能力官就越大吗?”  

这话就有一点不忿了,但是结合郭家茂的经历,好像又能够理解。  

陈培松叹了口气,拎起酒樽主动给老郭倒满。  

就这样又喝了几杯,陈着从外面回来,并且点了“小炒黄牛肉”和“永州血鸭”两道经典湘菜。  

推杯换盏直到九点多,老陈和郭家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